浅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
2012-04-29张艳文
摘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评价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评价模式由形成性向发展性、评价内容由德智体向包括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全面评价;评价要更加注重趋向性、激励性、包容性。
关键词:单一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趋向性评价;赏识评价;期待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OlOX(2012)11-0016-02
学生素质评价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多年。毛主席曾提出“应当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重视学习和重视身体素质。实践证明,这种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促进了几代人健康成长,也培养了很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价值观的不断变化,更因为面临中考、高考,有的学校把评“三好生”变成中考、高考加分的因素,有的学校为了让学习好的同学成绩更高,往往把三好学生的名额给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就违背了毛主席评三好学生的本意。又因为评三好学生的比例很少,只有少数人能当三好,更多的人当不上三好学生,激励了少数,对大多数学生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学校对学生素质评价的现状,应该不断进行学生评价的探索,使之逐渐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助推剂,对学生成长、对学校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素质评价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评价转化。使评价更加全面
素质评价主体,过去很多学校都是班主任教师说了算,班主任教师通过平时教学、平时活动,认为哪个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好,就评上三好学生,这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的评价标准、个人的喜好等影响,难免有局限性、片面性。为了更全面了解、评价学生,应实行班主任评价、科任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学校领导评价等多元评价。这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面广了、评价的角度多了,对学生评价就更科学、更全面。然后再由班主任进行综合评价。受到绝大多数人肯定的评价,这样的学生定为优秀生;如果以上评价80%认为好的被认定为好学生;如果多数人评价较好,被评为合格生;如果很多人评价都不好的定为需要加倍努力生。
二、素质评价模式由形成性向发展性评价转化.使评价更看重发展性
素质评价过去采取由平时评价、在某一阶段的阶段性评价。这样对学生平时的表现是一个评定,对某一阶段进行记录,这很有必要,但是我们对学生评价要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朝着好的方向和更高的目标去努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对于某一名学生从他平时的表现可以评价他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等多方面,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看他的发展、变化。如果有的同学开学初在守纪律、有礼貌、讲卫生、努力学习、体育锻炼等方面做的不够好,而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都有所好转,老师在评价时应用动态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你在很多方面与开学初比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老师为你高兴,老师相信你今后会越来越好,这样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他的发展。
三、素质评价的内容由德智体向德智体美、心理健康、情感意志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转化,便于学生多方面发展,为今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过去我们评价学生围绕德智体进行评价,三方面好就是好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全面。在评定德智体几方面的基础上还要评价学生美育、心理健康、情感、意志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这样才能对学生评价更全面。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做好事情越来越多依靠情感、意志和非智力因素,因此把非智力因素纳入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前瞻性,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参加社会活动,与人和谐相处,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四、素质评价由固有情况的评价向趋向性评价转化。有利于学生不断进步
素质评价只针对学生已经做的和既成事实进行评价,这对学生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已经这样了,再对他进行评价远远不如对他某些方面发展的趋向性进行评价效果好。如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表现出很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老师就可以说通过看你的作文发现你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你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和思想家。这对学生是一种鼓励,更为他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五、素质评价由批评、贬低、定性评价向表扬、激励、期待性评价转化,以利于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发展
有教育家称:好学生是夸着长大的。对于成年人来说人人都愿意听到表扬的话,这样心里舒服,工作起来更有劲头。对于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他们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都没有成型,就更需要教师的表扬、激励和期待,因此对于学生要少批评、不贬低、多期待。多表扬让学生发扬成绩、发扬优点,努力向上,努力进取。老师对学生多提出希望,使学生前进有目标,追赶有方向。
六、素质评价由挑剔、鄙视的评价向包容、赏识评价转化,使学生有自尊、更能自强
中国有一个优良传统:谦虚,谦虚是美德。但又有人说: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我们爱用挑剔的目光审视、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好学生,千方百计挑他们的缺点,把这说成是:响鼓还需重锤敲。有时响鼓用重锤敲,越敲越响;有时响鼓用重锤敲如果力气太大,有可能敲破,那样费力没得到好处。因此,我们对学生评价一定不要用挑剔的目光,更不能鄙视。因为古人曾说过:生者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今天是老师,他们是学生,多少年后某些方面,他们会成为我们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多包容,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以赏识的观点评价学生容易使学生亲近教师,容易使学生快乐成长,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自强。
对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如对性格外向的可以直截了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委婉,多表扬优点,用期待的语气提出努力目标。
对学生评价还要因时而异,时间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要有所不同。如每周周一早晨学生如果犯错误,教师一定不要劈头盖脸批评学生,那样会影响学生一天甚至一周的学习和心情。表扬以一天的早晨或一周的周一最好,批评最好是在放学前或是周五,一定把问题说开,以免影响路上和周六、周日情绪。
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还要因年龄差异有所不同。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行评价,而高年级多以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顽强的意志力、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
我们要不断探索,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中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