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區的華麗變身
2012-04-29玛莉
位於澳門黑沙環新填海區臨海處,巍然屹立著一座桔紅色的巨型雕塑——“東方明珠”(Pérola Oriental),這座由葡萄牙雕塑家設計的藝術品,1997年落成後,作為一件前澳葡政府的遺作——中葡友好紀念物存在,並充當著該處的地標代名詞。
東方明珠雕塑所在的友誼廣場圓形地,是北區少有的一片綠化景點,東方明珠高十一米,由兩組桔紅色拱形銅件交疊而成,不論在什麼角度欣賞,其鮮明的造型色彩在綠色草地的袝托下,總是散發著奪目耀眼的魅力,而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雕塑下方,還別出心裁地配置了一個巨大的球體噴泉,在靠近馬場大馬路一側,分別設有七個大小不一的球形噴泉,營造一幅渾然天成的畫面。據說,“東方明珠”象徵中國和葡萄牙兩個國家的文化在同一時空交匯;而川流不息的噴泉,就象徵中葡兩國人民同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雖然“東方明珠”有著這樣的背後故事,但卻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可能與這里的地理位置有關聯吧!在90年代至2000年初,“東方明珠”前臨一片工業用荒地,後倚與拱北隔海相望的海濱公園,當時這條由關閘通往新口岸填海區和氹仔的友誼大馬路,可並不如今日這般繁忙……
在僅僅數年之間,這座桔紅色的雕塑見證了一片荒地翻天覆地般換了新顏。早些年無人踏跡的海濱休憩公園日益吸引著北區居民前往納涼和晨運,以至這里每天早晚都見人流湧動,人氣鼎盛。不知從何時開始建起了學校、衛生中心、商業住宅,一幢幢高樓大廈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幢較一幢高層,國際化成了這些商業住宅的代名詞,澳門人尤其是北區居民突然醒悟:什麼是“豪宅”的高不可攀了!
滄海桑田,無人留意的工業荒地,徹底完成了百分百完美的華麗變身,“東方明珠”這一被喻為風水器物的地標,正正見證了一幢幢國際豪宅的撥地而起,見證了一個新生的地名──東方明珠街的誕生。2009年,特區政府公佈,為適應本地區的發展,將設立公共巴士總站於環寰天下和海明居二座樓宇群的中間地段,並以附近的地標性建築物——東方明珠來命其名。
行走在這條短短不足百米的東方明珠街,又稱東方明珠總站,舉頭看到的是甚有壓迫感的一線天景觀,两旁的高樓仿同二把直插雲霄的利劍,讓人驀然心慌;環顧四周,由遠到近視線所及的是清一色的地產舖的商業廣告,豪華卻令人覺得冷漠的超級巨無霸建築外觀……難怪,近年來,這些新生的超高度超密度樓群一直被社會質疑為屏風樓的批評聲音不絶。
稍在澳門生活數年的人們,恐怕都未忘記,一片荒廢的工業用地,造就了今天的澳門北區有一新型豪華高尚住宅區,供人類居住的房屋這優質的物件,真正是讓這里得到華麗變身的決定因素,這是在澳門創造了的一個活生生的神話。若說香港發展造就了香港地產大鱷,澳門則相反,是地產大鱷造就了澳門城市的發展。
相信,今後,東方明珠的神話故事也到此為止了吧?不是嗎?難道還會有第二個相同的故事重演嗎?我們都認同,文化是城市的靈魂,1990年代澳葡政府急於在澳門種下文化的種子,所以才有了東方明珠這座文化雕塑座落於海濱,與祖國相對而望。
今天,作為商品買賣的摩天大廈,當然是越高越密,越能創造豐碩的財富,這是商業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要訣。是的,這澳門東方明珠區,已成為北區新區的代名詞,是應該引以為驕傲的嗎?與末落澳葡政府在臨別時刻,忙於為澳門制造一個有文化的好名聲相比,澳門房地產的發展,卻似乎跟歷史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般吧!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方明珠”不僅見證黑沙環新填海區的人與事日新月異的變迁,未來數年內更將見證著全世界為之注目的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和開通,並作為北區向時代邁進的重要見證者,而在澳門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