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相助、相伴永远

2012-04-29何納仁

澳门月刊 2012年6期

5月28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一行抵達成都,開始在四川爲期3天的訪問,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澳門援建四川的災後重建項目。

據悉,目前澳門特區援建四川災後重建的105個項目中已完工103個,剩餘兩個項目將於今年9月底竣工。從項目的進展來看,澳門援建四川災後重建工作基本接近尾聲,澳門特區承諾的55億澳門元的援助也已全部兌現,持續4年之久的對川援建很快將完美收官。

對四川援建是澳門有史以來的最大金額對外援助項目,體現了澳門特區作爲中華大家庭一員的責任和擔當,以及血濃于水的民族認同情節。正如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評價所言,這105個援建項目,傾注了澳門各界人士的心血和汗水,飽含著澳門民衆對四川災區的深情。

一、災後援建回顧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災難之巨大、損失之慘重,令世人動容;在緊張的災後救援結束後,一場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災後援建開始啓動。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提出抓緊制定災後重建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建立對口支援機制,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

5月27日,國務院提出實行一省幫一重災縣,幾省幫一重災市(州),舉全國之力加快恢復重建。

6月5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部署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胡總指出,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十分艱巨。

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

6月28日,在大地震剛過去1個多月後,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奔赴災區考察慰問,與四川省主要領導就援助重點達成了共識。何厚鏵當時表示,未來5年,澳門特區政府將會在財政預算中,列支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四川地震災區重建恢復工作。澳門特區政府支持四川地震災區重建的重點放在文化、醫療衛生、學校、體育設施等領域,並會幫助災區恢復重建道路、橋樑。澳門方面成立了一個由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主持的專門小組,負責協調澳門對川援助支持工作。

澳門援建四川災後重建工作開始後,特區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對川援建工作。現任特首、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親自負責澳門對川援建工作,截至目前爲止,崔特首曾先後9次入川考察;張裕司長接任“災後重建協調小組”主席後,也先後數次帶隊入川。

四年來,四川地震災區從“滿目瘡痍”到“勃勃生機”,巴蜀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這是無數援建人員辛勞的結果,其中也包含了澳門政府、民衆的心血,體現了守望相助、衆志成城的大中華情結。

二、援建的本質含義

援建不祇是捐款捐物那麽簡單。通過援建,澳門零距離地接觸到了地震災區,感受他們的痛苦,分享他們的成就,增進了瞭解,促進了合作。在救災和重建中建立起來的合作機制與合作平臺,爲進一步推進雙方多方面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四川與澳門在教育、體育、旅遊等方面已經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在經貿合作和對外開放合作上還有很大空間。正如行政長官崔世安所言“這四年的合作,爲川澳雙方打下了堅實的合作基礎,深信未來兩地能提升合作,……合作前景美好”。

雙方在援建項目的後期管理、營運、維修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合作,形成了經濟方面的聯繫。經過對口援建,受援縣市在發展中已深深打上了援建方的烙印,使援建方很難不持續關注受援方重建後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援建方道義上的一定責任,實際上,已經從精神層面上形成了共識和聯繫。

援建工作充分體現的是守望互助、共克時艱的團結、合作精神,這種精神同樣體現在澳門的發展上。歷史回眸,從“三趟快車”的港澳特供物資到珠海竹仙洞等系列水源工程,無不體現出內地對澳門的大力支持和深情關愛;回歸後,澳門經濟發展態勢驚人,這得益於澳門正確的發展路徑,得益於澳門特區政府穩健的發展策略和澳門社會各界的通力協作,更得益於中央政府和祖國人民對澳門的關懷和支持。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所說:“有強大的祖國作爲後盾,才有澳門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澳門戰勝了亞洲金融風暴後遺症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打破了博彩業壟斷經營、引來了國際資本,爲澳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樣得益於內地的支持,自由行制度的施行極大地刺激了澳門旅遊業的興盛,以至橫琴開發、近期的拱北口岸“附屬口岸”粵澳新通道建設,我們不難發現,澳門發展的每一個時期,都體現出內地對澳門的支持與合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內地對澳門的“援建”從未停歇!

無論是澳門對川的四年援建,還是幾十年來內地對澳門的“援建”,其實都是“背依祖國爲靠山”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都是一國兩制優越性的有力佐證。在“援建”中共築希望,在“援建”中共同發展!祝福四川,祝福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