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安排晚自习,事半功倍效率高

2012-04-29邓士木

求学·理科版 2012年12期

张元同学的晚自习中截取的N个片断,有一定的代表性。他的优点是自信、有激情,有一定的计划,目标较明确,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安排欠科学、抗干扰能力差、学习效率低、落实不到位。其实综观晚自习众生相,有三种类型具有典型性。

疲于奔命型:陷入老师的题海中,被海水呛得爬不上岸。

无所事事型:这类同学上晚自习完全是迫于纪律的约束和对家长、老师的“尊敬”,出工不出力。

龙头蛇尾型:计划貌似周密,开始豪情万丈,三分钟热情一过便偃旗息鼓。

晚自习以提升成绩为最终目标。上述三种类型的学习效果都不好,需要对症下药,找到最好的自我。下面就教教有“病症”的同学几招变脸术。

1.找准短板是突破口

“木桶理论”人尽皆知,只有提高自己的短板,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高考大部分分数依靠的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各科真正的难点分数并不多,大约只占20%。考生只要从把握基础分数入手,就有望拿到迈入大学校门的基本分数。牢记:往往越是弱势的学科其提升的空间也越大。所以,各个学科不适宜平均用力,应该有所侧重。要从自己的弱科下手,就要加大对弱科时间、精力的投入量,晚自习就是一块最理想的时间蛋糕。

2.科学安排是途径

清楚了各科优劣,就要学会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取舍。理科生可以把高考学科大致分为三类,“数学和物理是一类,都需要演算、推理,要耗费较多时间;英语和语文是一类,知识点比较散,需要归纳、整理、记忆;化学、生物可以归为一类,记忆的成分也比较多。晚自习学习科目安排做到学科兼顾,难易兼顾,将学习形式类似的学科穿插开来,注意避免类似学科撞车,不妨今天学数学,明天再学物理,这样,每天的学习难度均衡,时间也好把握,还可以避免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注意三个小时的晚自习学科安排以不超过三科为宜。一学期的晚自习也应该有个长远计划,做到一周一次小结,一月有个盘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提高效率是关键

我的地盘我做主。

集体上晚自习的同学,不要被左右“邻舍”所牵制,不宜有太多的讨论(可课间临时讨论),以免干扰其他同学,也影响自己的进度。自己应该有主张,不要跟风轻易改变自己的计划。对于作业比较多的学科,也不要与老师玩躲猫猫的游戏,应该向老师说明情况,力所能及。如果只是一味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习题,肯定不会有好的复习效果。无论老师的复习进度安排多么紧张,你都要对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有所安排,持之以恒定有收获。自习是苦差事,耐住寂寞靠毅力。

提高效率九字诀。

足睡眠:晚自习兴之所至往往会影响到晚自习后的睡眠,或开夜车伏案苦读,或打起手电躲在被子里看书。这样做短期内也可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但是长久看破坏了“生物钟”节奏,白天整个人晕乎乎的,得不偿失。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好心情:遇到的烦恼要及时向父母或老师倾诉,善于沟通,排除杂念(不是躲在被子里哭),以愉悦的心情投入晚自习学习,效率自然高。

别分神:单独晚自习的同学最容易分神,听音乐、吃零食都不是好习惯,更不要把手机带在身上,有的人控制不住就会休闲式地上晚自习。须知,凝神静气才能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