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思维
2012-04-29李瑾
李瑾
摘要: 舞蹈思维主要是指舞蹈借助于舞蹈语言进行的思维过程。舞蹈语言主要包括舞蹈动作语言、舞蹈形象语言和舞蹈抽象语言。由此看来,舞蹈思维的种类也可以分为舞蹈动作思维、舞蹈形象思维和舞蹈抽象思维。在舞蹈中无论什么剧目、什么清洁、什么场面都要靠舞蹈动作这个核心去表现。舞蹈的方式就是“身体、动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自己身体的可行性,出现动作怎样去结构它、变化它,用舞蹈的语言去表达内心情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舞蹈动作;思维;创新
舞蹈是用身体语言去传达情感,它的思维最后也是表现在身体里动作中。舞蹈是一个动作的世界,动作是舞蹈思维的材料、也是舞蹈思维的工具,又是舞蹈思维的物质载体,只不过作为思维材料、思维工具的动作,只是一种原始素材;经过舞蹈家思维过程的分解、变化、发展、重组并同表现内容相契合,成为形式和内容不可剥离的整体。
一、思维表现性的身体动作
动作是指人类直接与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有叫感知运动思维或直观行动思维。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和结构论主义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智力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儿童早期关于客体和主体之间唯一的一个联结点。在思维发展史上,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是通过动作作为媒介的,利用动作,人们可以操纵一些外界事物,可以通过动作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相互传递信息。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除了用语言表达外,还更多地使用身体动作,包括眼神、手势、体形变化等。动作本身也是语言的一种——体语。人们通过动作,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增加了表达的色彩,也使对方理解起来更加明确。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所以舞蹈的思维也是动作肢体的思维,但是它区别于生活行动动作是需要进行训练。在舞蹈课上的思维表现从动作上来谈主要是训练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和艺术表现力。但是中间避免不了学生向老师学习舞蹈动作的模式,在其中缺少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对舞蹈训练中的思维培养也是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的习惯、自由创作的空间、广泛的艺术兴趣、创造的胆识等去开发这些才能更好的运用到以后的舞蹈作品中,提高自身的思维鉴赏能力,也能使反映到运动中也就是动作思维能更加的敏感。
二、舞蹈情感思维
在舞蹈界中常说,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情感是通过情绪的传递以后发生的。现代心理学把情感分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三种。作为舞蹈工作者也是需要具备的,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创作,理智的分析作品的情感路线、审美的能力等。创作中从抽象的思维到加入情感思维的过程是需要编导和演员的配合,双方的一种驾驭才能展示作品。在舞蹈创作中情感思维包括了,情绪(喜、怒、哀、乐),表情中的(面部表情、头部表情、身段表情、手势表情、言语表情)等多样的方式。这些都是人类正常的思维体现,是通过舞蹈的媒介去更好的展示它,提高一种艺术的品位享受。从情节舞蹈来说它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借鉴一些姐妹艺术,得到的启示和方式,从舞蹈动作风格来考虑重新构思故事。这样的舞蹈作品会有情节,被大众所容易接受。它区别与抽象的舞蹈,当然舞蹈艺术就是抽象的艺术,只是我这里抽象的舞蹈是指只有动作元素而没有经过舞蹈思维提炼的缺乏情感的。加入情感的舞蹈能使舞蹈动作更人性化、平民化、从姐妹艺术中提取的只是一些素材,加入了本有的情感构思会更丰富。如:借鉴戏剧里的语言方式,台词的对白加入舞蹈中,让舞蹈有了一种新的形势,还有包括生活场景。例:本人参与的现代舞专场《立体注义》中的《可否?》节目就是加入了,语言台词的部分。我们通过观察生活找到舞蹈部分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后呈现出舞蹈思维动作然后在中间加入戏剧中借鉴的台词部分,融合在一个舞蹈作品中,最后的体现是一种全新的舞蹈形式。当然有的说加入台词后的舞蹈不再是舞蹈,它会是音乐剧的形式或者什么种类的,只是通过我们已经演出的作品反映,在舞蹈思维的运行中,不光是舞蹈论舞蹈而言的传统模式,为动作而动作机械的运动。借鉴戏剧台词的运用使舞蹈的思维方式有着多样性的变化,舞蹈只是动作的艺术,加入语言的说明抽象的舞蹈动作也会变的更清晰,表达人物性格或者特征也更简练。说话的语言形式本来也就有情绪,加入其中也能丰富情感。在改变中提升舞蹈的本质,这些尝试在我们演出后的反馈中,也得到了证实我们改变思维的方式是有着可行性的。
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包括创造的思维、创造性想象、创作思维意识等。心理学家们按照思维的智力品质,将思维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两大类。再现性思维即一般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同人类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舞蹈创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目的是要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如: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几个特点的整体表现,才识创造思维的最好品质。舞蹈创作是一种有意图、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它的想象是积极的创造性想象。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就是不依据已有的描述、模型、形象等的借鉴、启发、暗示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客观世界中的人、事、物都是舞蹈家的观察对象。创新意识中“破坏”与“重建”即是一种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又是专业操作能力。
(一)编导
编导必须具备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的创作作品。敢于“打破”常规找出新的元素和新的方式,去尝试创造。有的编导是与生俱来的有这些的能力,有的是需要在不断的找寻中探索。编导要清晰的认清自己的工作线路,对思维的挖掘,观察事物的能力等。对不同舞蹈创作的整理,勇于去发现新事物和借鉴姐妹艺术的方式来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提高编导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关系到舞蹈艺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和作品的延续。当然作为舞蹈编导主要是用动作,也就是舞蹈语言去完成作品。舞蹈编导和其他艺术的编导的创作方向是不同角度的,他们的创新点也就不一样。如:舞蹈《繁漪.药》编导是从文学戏剧剧本,去提炼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去塑造的作品本身,整个舞蹈作品就只有繁漪一个角色的展示。而电影电视的导演是不可能在一部作品里只展示一个人物的,电影是运动的声画,是需要多人物多情节去补充画面的。而音乐作曲家是感受电影作品或者文学的文字而去创作的,他出现的是音符的感情是人物在音乐中的变化,是音乐中体现人物剧情的线路。这些艺术门类的不同展示,说明了他们在创作中的思维线路的不同绘画是色彩,雕塑是造型与线条,文学是文字的组合等等。
(二)演员的二度创作
演员不再是单一的在教室里,去模仿老师动作的机器。应该是展示自己能力(身体素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去表现作品,与编导共同完成作品的过程。演员的创新意识就是在编导给你主题后你的理解,见解分析后去完整它展示它。就是再好的编导再好的作品,没有一个具备这些素质的演员也是无法去体现作品的本身的。所以在创作中演员也是重要的环节,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身与心的创作)也是不能缺少的。单一的技巧动作并不是演员拥有就够的,主要是心的体会去思考作品的意义,怎样用自己的优势去更好的完成。最后出现在观众视觉中的就是演员,所以演员的完成度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考究的部分。
结语
舞蹈的思维,也就是舞蹈动作。是需要经过生活自然状态动作的提炼和舞蹈思维的转化过程的,它区别与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是通过动作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流。舞蹈是有着情感思维、创新意识的舞蹈思维过程,从演员、编导的创新过程中寻找到个性化、多样性的舞蹈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2]平心著.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