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迈向高端产业城
2012-04-29李焱刘锋
李焱 刘锋
以四环制药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总部+精装生产”,以中国仿真城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北京经开·张家湾产业园项目为龙头,着力引进企业总部
城市之兴,靠产业支撑,园区是通州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位于漕运古镇张家湾的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是通州新城规划范围内唯一涵盖二、三产业内容的开发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家湾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坚持改革创新,深入破解难题,紧抓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推动了园区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步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敢于担当主动出击突破困境
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成立于1992年,是北京市最早建立的开发区之一,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作为工业园区来开发建设。随着早期引入的一批工业项目陆续投产见效,园区逐步具有了一定基础,连续几年实现了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一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多年来,伴随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工业园区的弊端也逐渐显现,产出效率偏低、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单纯依靠工业已很难支撑园区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园区也积累了大量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严重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作推进陷入困境,园区发展举步维艰。
通州新城规划的确立,将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全部纳入了城市范围,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优越的外部环境,过去的发展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新城建设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园区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对园区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结合自身在区位交通上的突出优势,决定借助新城经济转型高端发展之势,着力引进二、三产业融合的龙头项目,以龙头项目带动发展,以园区发展化解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老园区的二次创业。
在没有直接可利用土地、既缺资金又无项目的情况下,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以当时尚未调整规划的闲置渔场地块为基点,借用“外脑”,主动出击寻求突破,积极策划了转型升级引擎项目“数字文化产业园”,以项目撬动规划调整,聚集园区商气人气,带“活”园区发展。经过与潜在目标企业的深入洽谈,项目引进逐步取得丰硕成果,为园区招商工作打开了局面。
为营造发展氛围,重新汇聚资源和人气,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多次举办专场推介会,以商招商不断拓宽项目渠道。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特殊时期,园区成功策划举办了以“聚焦通州·寻求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商务年会,对园区资源、服务及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推介,吸引150余家企业及中介机构参会,并签下总投资39亿元的5家实体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品牌形象,巩固了招商引资成果。
敢于碰硬全力破解发展难题
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园区陆续破解了长期制约发展的一系列难题。梁各庄村、上马头村等历史问题顺利解决,为园区发展减轻了负担。三杰钢结构、京华客车、阿科玛等重要地块的成功收回,以及渔场地块规划调整的顺利完成,使园区重新积累了千余亩土地,为加快发展拓展了宝贵的空间。南扩区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开始全面启动二号地拆迁、三号地农民回迁楼建设,以及五、六号地入市交易等工作,土地一级开发取得了实质进展。通过项目平衡资金,园区也按时偿还了到期贷款及借款,缓解了沉重的资金压力。
针对老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园区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了供电管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新入园项目开工建设做好了准备,也满足了原有企业增资扩建的需求,帮助天纳克、通美晶体、比泽尔等一批老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企业经济增长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通过全力化解发展难题,园区彻底打破了既无土地、也无资金的恶性循环,实现了园区发展的新飞跃。几年来,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重新盘活土地1500亩,吸引协议投资总额240亿元,为加快发展蓄足了潜力。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实现税收可达到20亿元以上,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敢于创新加速汇聚高端项目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园区主动策划的引擎项目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招商理念也不断提升和完善,根据工作实际,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确定了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总部+精装生产”的发展思路。据此,园区陆续引进了以四环医药、中国仿真城为代表的一批种子项目,形成以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的新格局。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明确,以及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促使越来越多的高端项目加速向园区聚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2010年12月,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国仿真城项目与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规划利用1000亩的项目核心用地,联合多个国家部委及中央企业,先后建设11家国家级研究、培训、验证中心。该项目确定以渔场地块的148亩土地为一期起步区,建成后可容纳研发和生产单位150家,引进各类高端科研人才2200人,形成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初,“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正式签约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项目奠基,进一步扩大了园区影响力。
2011年9月,中关村国家院所通州产业园首家入园项目、投资3亿元、年纳税5000万元的“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已正式签约入驻,标志着产业园的实质性启动。
2011年10月,投资14.5亿元的“北京经开·张家湾产业园”正式落户园区,着力打造以产业研发、企业总部、商业办公为主体的新兴生态高端产业园,将成为京塘路沿线的新地标,成为园区高端化、品牌化、聚集化发展的新典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收10亿元。
2011年11月,投资11亿元、年纳税5亿元的“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总部、销售、结算中心及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核心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园区重点项目正在全力加快推进,即将掀起新的项目开工建设热潮。
夯实基础 “十二五”焕发生机
几年来,园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11年1至10月份,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实现总收入86.98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工业总产值48.4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税收4.32亿元,同比增长66%,为园区在“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开局。
根据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几年,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将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十二五”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一是经济贡献更加突出。确保总收入、税收等主要指标保持每年30%以上增长,到“十二五”末,实现总收入200亿元、税收15亿元。
二是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全力推进龙头项目落地建设,辐射带动各个板块的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园区土地的盘活利用和高效产出,加快园区的产业化、高端化发展。目前园区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板块:
原京华客车、宏泰旸及周边区域,以四环制药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总部+精装生产”,确保该区域全部建成后年税收达到10亿元以上。
原三杰钢结构、阿科玛及周边区域,以北京经开·张家湾产业园项目为龙头,着力引进企业总部,确保该区域全部建成后年税收达到12亿元以上。
渔场、粮库及周边区域,以中国仿真城项目为龙头,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该区域全部建成后,可形成超千亿元产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南扩区约3000亩土地作为园区今后发展的战略储备,将通过以上项目的带动,全力推进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通州新城南部的高端产业城。
三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围绕现代化国际新城的功能定位,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公共交通、休闲娱乐以及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现代化的高端商务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化园区。
当前,面临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和加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重机遇,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的区位和政策优势更加突出,发展条件也更加成熟,在种种利好形势下,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必将通过不懈努力,全力确保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大突破,跨入园区发展的更高层次和崭新阶段。届时,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将成为通州新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要求中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要素聚合地,为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打造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