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加快两个产业共赢发展
2012-04-29姜宁宁
摘要:近几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全市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本文针对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在临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实现临沂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临沂
目前,临沂的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快车道,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有着鲜明文化特征的经济产业,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产业关联性,旅游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文化没有旅游就没有平台,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竞相发展的局面。做好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助文的大文章对实现临沂市旅游工作新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沂市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商贸、红色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其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一、临沂市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临沂市旅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为目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推介,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全市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443.4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8.7亿元,旅游接待创汇收入5164.66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82.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92家,其中具有出境组团资质的旅行社2家;星级酒店61家,其中四星级酒店3家;星级餐馆25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家;省级旅游强县3个,省级旅游强乡镇6个,省级旅游特色村5个。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8.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已达40余万人。已初步形成了配套齐全、服务规范,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服务体系,充分显示出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体现出旅游带动战略的巨大效应,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已初见端倪。
(一)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临沂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成立了旅游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每年都对旅游工作进行视察、调研。各县区也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领导亲自讲旅游、抓旅游、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努力挖掘文化内涵,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显著。临沂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出台了《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旅游与文化部门紧密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摸清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科学规划,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积极做好红色旅游项目编制工作,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工作。近几年,临沂红色旅游持续升温。2009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1086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65.83亿元。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9家。红色旅游规划在建项目8个,规划总投资17.76亿元。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烈士陵园名列其中。在“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红色旅游精品线上,临沂是唯一有两处景点进线的城市,反映了临沂在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方面的成果。
(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0年,全市共规划旅游建设项目75个,规划总投资381.96亿元;目前在建项目56个,今年1月~7月完成投资44.55亿元。规划总投资21.6亿元的蒙山旅游区整合提升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8亿元。龟蒙至云蒙景区道路连线工程已全线通车;云蒙休闲观光道已完成80%的路基工程。汤泉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道路建设5.6公里,汤河沿线防洪堤坝加固、滨河路建设工程、中国地热城标志性等工程已基本完成;苍马山度假区、观唐温泉、智圣汤泉、沂蒙影视拍摄基地、云雾茶博览园、沂蒙山酒文化博览园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
(五)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完善。城市旅游目的地规划构建的“一带”“两城”“五区”正在建设提升,北城新区、滨河景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2010年7月14日,开通了临沂至上海旅游包机,临沂—上海的航班加密至每天6班(往返),临沂机场旅客年吞吐量有望突破60万人次;临沂汽车新站日发班次4000个,日发送旅客6万人次,极大提升了全市旅游集散能力;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制作安装了32块国家4A级旅游区交通引导指示牌,对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标志性旅游文化设施,将逐步成为新的旅游资源;鲁信国际会展中心、万兴都国际商业公园等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旅游功能。
(六)文化搭台,强化市场开拓力度,宣传促销成效显著。全市加强形象宣传,制作了临沂旅游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山东卫视播出,制作了《临沂旅游计调手册》《临沂旅游精品线路》等宣传材料,每月向重点地区旅行社邮寄《临沂旅游》杂志,出台了《2010年度临沂旅游奖励办法》。组织由市、县、旅游企业组成的旅游营销小分队,到目标客源城市采取以投入广告、召开旅游推介会、与当地旅行社一对一洽谈合作、景区后期跟进宣传等方式宣传精品线路旅游产品。临沂市区—孟良崮—天上王城—雪山彩虹谷—天然地下画廊的“三日游”线路受到了各家旅行社的青睐。积极开展与大旅行商的合作。与无锡康辉旅行社合作,设立了临沂旅游(无锡)专卖店。与上海春秋国旅合作,开通了上海到临沂旅游包机。同时,通过“临沂人游临沂”“好客山东贺年会”“观世博游临沂”和“旅游下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激活了市内旅游市场。
(七)旅游企业经营与文化达到有机结合,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临沂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蒙山”和“寿文化”“孟良崮景区”和“革命文化”“王羲之故居”和“书法文化”“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兵书文化”“天宇自然博物馆”和“自然科技文化”达到有机的结合。同时各景区针对自身特色不断完善导游词,充分发挥导游词引领游客浏览的载体功能,达到导游词的趣味性、文学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旅游景区与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科技文化的结合,为全市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饭店抓住“酒店文化”这一最有效的突破点,不断变化、创新、突破,实现了饭店产品多元化,不仅用建筑形式和内部装修折射文化内涵,用制度规范来保证饭店文化的连续性,用饭店文化提高服务品质,使得饭店之间的竞争从有形的产品竞争、无形的服务竞争,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文化竞争,树立自己独特的酒店文化和精神底蕴。
旅行社在常规观光线路基础上深度开发文化旅游,逐步推出了“夕阳红之旅”“暑期修学之旅”“乡村文化之旅”“溶洞自然之旅”等成熟旅游线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发展机制体制不断创新。一是加强资源整合。打破行政界限,成立了蒙山旅游区管委会,组建了蒙山旅游集团。临沭苍马山旅游区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实行了旅游局、管委会和开发公司“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的运作机制。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2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旅游接待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由346个接待单位组成的市旅游接待协会,把社会宾馆、社会餐馆等纳入协会管理。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临沂旅游奖励办法》《农家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明确了旅游部门在旅游规划编制、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避免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多头管理、无序开发、低水平和雷同项目建设等问题。三是深入挖掘沂蒙文化内涵,打造沂蒙文化旅游品牌。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就是发挥文化对旅游的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城区的旅游吸附能力。另外,还积极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沂蒙旅游品牌。
二、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发展策略
(一)旅游文化品位挖掘不够深入,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旅游文化品位问题,是临沂旅游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旅游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关键在于提升旅游业的品质和品位,在于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深度挖掘,就如何挖掘景区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如何提高文化旅游的创新能力,加快现代科技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就如何搞好旅游行业的资本运作,壮大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措施,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能够得以充分释放,使旅游产品的品位得以极大地提升和结合。同时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同时大力培植旅游商品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挖掘和开发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一批真正意义的旅游购物商店。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二)文化旅游建设方面投入不足。投入不足是临沂旅游文化建设的一个障碍,一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即使有好的创意和策划也只能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最终陷入投入少-文化内涵发掘不深-回报低-投入更少的怪圈,难以实现旅游文化发展的高起点、高品位、高档次、高回报;另一方面,投入不足制约了营销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对旅游文化发展形成制约。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商贸城市,有很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应借鉴发达地区的新理念、新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社会力量打造高质量的平台。
(三)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问题的制约因素。全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问题严重,“一山多主、一水多主”,不利于旅游的统一规划、开发、宣传、管理,不利于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要结合临沂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督促各旅游企业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风景、文物、旅游相关行业管理一体化的模式,真正把旅游文化产业管好放活。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是一篇大文章,旅游产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走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助文的路子,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临沂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兴旅游城市,实现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姜宁宁
参考文献:
[1]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南开大学出版,2004
[2]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修订版) [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4]临沂年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