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认识与分析
2012-04-29石大千
石大千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已在一定范围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调节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关键词]收入分配;宏观;微观;差距扩大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62-02
1 引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跃性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变了以前贫困落后的局面。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教文卫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渐趋和谐,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取得了一系列经济成就的过程中,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逐渐显现,并呈扩大趋势,基尼系数趋增,居民不满情绪滋生,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心态的平和和社会稳定。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浅谈了对此的认识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2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
2.1 居民收入分配悬殊
衡量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是可用指标之一。一般认为0.3以下为平均状态,0.3~0.4为合理状态,0.4以上认为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虽然个别年份有缩小趋势,但总体上来说是日趋上升的。
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显著
从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国家城乡人均收入比小于1.6,只有3个国家超过2.0,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考虑到农村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和各种福利补贴,实际的差距更大。
2.3 地区间收入差距仍较明显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改革开放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有明显差异。在发展速度上,东部沿海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超过14%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
2.4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在各行业中,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职工工资水平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垄断行业,都属于高收入行业。
3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成因分析
3.1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收入分配
3.1.1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造成了收入差距
我国的经济改革是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推进,在改革阶段性推进的过程中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说这是我国经济改革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属于制度上的合理因素,在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是可以解决的。
3.1.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有着双重二元的特征,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严重分化。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战略,剥夺了农业剩余,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转化农业剩余,为工业筹集资金,加速工业化进程。
3.1.3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由第一、二产业带动到由第二、三产业带动的转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快,专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居民收入增长明显。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化专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占比过重,导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大量分布着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而且东北等工业基地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在全国经济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收入差距扩大。
3.1.4 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使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
经济发展模式有平衡增长和不平衡增长两种。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不平衡发展模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部地区借助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国家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较快,科教文卫水平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入该地区。东部城市越来越发达,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而相对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不平衡发展模式对收入分配产生了较大影响。
3.1.5 近年来不断扩大的通货膨胀致使收入两极分化
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过多而引起的,过多的货币量一般先流入政府照顾的各个行业和企业包括垄断企业,大量货币也会以政府投资的方式花出去。总之,接近政府、接近权力的企业,被政府认为应当优先发展的行业,会最早得到增发货币。这些企业及其雇员的收入会首先提高。
3.2 微观经济主体不同程度影响了收入分配差距
3.2.1 不成熟的市场机制致使初次分配次序混乱
自由完善的市场经济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但是,我国的市场发展环境还有诸多漏洞。一是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完善市场尚未形成,分配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导致了人们的不满情绪。二是市场垄断一直存在,既有自然发展的原因,也有人为的结果,使得某些垄断企业攫取着高额垄断利润,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十分悬殊。三是要素市场不健全,要素定价不合理。
3.2.2 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对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现实中政府要么是管制过多,要么是在一些领域缺乏管理。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过小,没有考虑到各地区财政差异因素,专项转移支付规模过大,种类颇多又不透明,投向分散也没能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不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3.2.3 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是扩大收入差距的又一重要原因
我国的灰色收入量大面广,是构成个人收入分配不合理扩大的重要原因。现行的工资制度,体制内僵硬,体制外失范,激励不足,约束乏力。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例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
3.2.4 居民个人自身情况也是可以考虑的因素
国民收入最终是以个人收入的形式拥有,但个人的禀赋差异,社会资源、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财富有影响。高级技工和普通工人,工程师和建筑工,初中生和大学生,官富群体和弱势群体等都体现着这种差别。通过他们的收入差距对比,如此可见一斑。
4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宏观角度
4.1.1 坚持完善国家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始终坚持党中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4.1.2 加速中西部、东北地区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保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大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平衡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提高振兴东北战略的发展水平,多层次、多角度促进中部崛起,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怪圈,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
4.1.3 科学治理通货膨胀,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
合理调节供需矛盾,扩大经济总量,发展生产,增加日常生活用品供给。控制货币供应量,合理适度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推行工资指数化,保障居民实际购买力,减小阶段性经济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4.2 微观角度
4.2.1 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产权制度,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各类产权,推动产权有序流转。承认农民对土地的实际产权,积极保护农民自主行使土地权益的权利,推动实施土地市场化,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升农民在土地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脱贫致富。
4.2.2 加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调节功能、扩大转移支付受益范围、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在充分认识本国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适当确定社会保障水平,保障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需求,协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比重和社会各利益群体的保障水平。
4.2.3 规范企业内部工资增长机制,根治灰色收入问题
要根治灰色收入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财税体制、政府管理体制。不仅需要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管理公共资金、规范政府行为、制止腐败,严格监督权力寻租,同时需要使政府运作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推动民主进程,加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真正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5 结 论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是不容置疑的,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经济发展的过程性因素。一味的忽视而置之不理是很危险的,但人为的过分去夸大也是不明智的。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差距会在一定程度拉大,但只要经济发展到突破临界点并继续增长,收入差距是会逐渐缩小的。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正处于前一阶段,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收入分配问题是会解决的。况且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收入差距悬殊。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持续提高,居民收入会继续增长,收入分配也会日趋公平。
参考文献:
[1]张作云,陆燕春.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思考[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张秀英.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王红茹.指点中国——百名经济学家谈改革与发展[M].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