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营 让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皮肤,一起来SPA!
2012-04-29仙人掌
仙人掌
第一部分:理论篇
感统这个词最早提出来时是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的训练方法,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感觉的神经整合以产生适应性行为。既可以是多通道感知的整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位置与运动觉)等感知觉的整合,也可以是感觉与运动的整合。像听觉和视觉所接收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孩子一些行为上的认知,或是一个动作上的反应。多通道的感觉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对婴儿来说,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从广义上讲任何活动都会促进感觉上的刺激,听音高,把东西拿拿放放、走直线、蹦跳等,除了列举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玩的感统游戏,我更想说的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合适,多么丰富的感知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文静,他更喜欢语言的感受;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操场上蹦跳、跑步、跳高、跳皮筋。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和他们玩所有的游戏,喜欢的可以多玩几次,不感兴趣的可以玩一次就过了,让孩子去平衡地接受到这些信息,但同时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样才是玩得开心。
聪明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的6条原则
1在游戏中,把玩放在第一位。孩子自己喜欢,他就能够积极地参与这个活动。同样一个挑战,不同孩子的积极度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活动首先是吸引孩子,让孩子很积极地参与,那么这个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2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自由地走直线了,那这个游戏对他就没有刺激了。试着换成走平衡木,难度增加了一点点,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那么这个游戏就发挥到作用了。
3孩子主动做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自己正在玩着什么,父母要用不断攀高的声音去打断他来做游戏,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切入点。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觉得有被动的感觉,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游戏产生不好的心理。
4父母也享受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比如挠一挠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个游戏很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如果你挠一挠孩子,看到他高兴就接着再多玩一会儿,不高兴那这个动作就立即停止。在父母和孩子来来回回的交流中,家长通过感知孩子的动作和反应作出调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5游戏中有进步,就要鼓励。游戏就是让孩子高兴地玩,每个孩子对一个游戏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最关键的是让他喜欢,他才会有兴趣坚持。就像走直线,有的孩子第一次就只能走5步,父母这时要给予鼓励,而并不是说别的孩子还可以走20步。如果明天这个孩子可以走6步了,就是一种进步。
6和幼儿园活动互补。例如,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比较重视音乐,那么就有可能在运动的能力方面刺激不够,父母在家里可以丰富一下孩子运动方面的游戏。父母想办法让孩子比较全面地去接收感官的刺激。
第二部分:实操篇
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皮肤,都是宝宝进行学习、适应外界的最好感官。宝宝从出生开始,都在乐此不疲地看看、尝尝、听听、闻闻、摸摸,并以此飞速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让我们把家里变成感统训练营,让宝宝的感官享受奇趣而惬意的SPA,为生长储备能量!
1. 风儿轻轻吹
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可以俯身在他旁边,轻柔地呼唤他的小名,并轻轻地从嘴巴吹气。力量的大小刚好能让宝宝感觉到为适宜。在吹之前妈妈可以先在自己的胳膊上试试,以确定吹气力度大小。妈妈可以吹吹宝宝的头发,吹吹宝宝的眼睛,再轻轻吹吹宝宝的皮肤,让宝宝感觉到一种奇妙的痒痒的感觉。他会冲你嫣然微笑,那你就可以继续游戏了。如果宝宝皱眉头,那游戏可以随时停止。
效果:促进宝宝对微弱刺激的敏感性,发展触觉,增进亲子情感。
适合年龄:出生~1岁
2. 咬咬、亲亲、挠挠
宝宝躺在床上自己玩累的时候,妈妈可以亲亲宝宝的脸蛋、脖子、胸脯、手心、脚心、小屁股蛋等皮肤触觉敏感的部位。边做边说:“妈妈要咬你的小手”“妈妈咬咬你的小脚”,一边轻轻地用你的脸蹭蹭宝宝娇嫩的皮肤。有时候还可以挠挠宝宝的腋下、胸脯,每个宝宝感到痒痒的地方不一样,你可以试着挠挠他的不同地方。下次只要你走近宝宝,他也许会笑着期待你继续和他咬咬、亲亲、挠挠呢。
效果:带给宝宝丰富的皮肤刺激。
适合年龄:出生~1岁
3. 藏猫猫
当宝宝躺着或者坐着的时候,突然给他的小脸蒙上一块布,隔着布摸摸他的脸。父母在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伴随一些声音,“呜哇”,“哈”等。这样会带给宝宝更加新奇的感觉,让宝宝更愿意游戏继续下去。布可以换不同材质不同感觉的,如毛巾、手绢、丝绸,但都要柔软,保护宝宝的肌肤。
效果:布带给宝宝的触觉体验,以及布被蒙上,又被取下看到爸爸妈妈的视觉变化,都让宝宝快乐无比。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4. 粗粗的沙子
细心的爸爸可以找来一桶沙子放在家里固定的角落,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抓握沙子,还可以捧起沙子从宝宝的胳膊、小腿上滑下。宝宝会因为不同的感觉,而觉得好奇。如果宝宝在沙子滑过皮肤时开心地笑,妈妈可以接着多玩会儿。注意别让沙子进了宝宝的眼睛和嘴巴里。
效果:不同质地的东西会带给宝宝皮肤不一样的感受,这种体验还会给宝宝不一样的感觉刺激。
适合年龄:1岁以上
5. 喜梳梳
准备一个小梳子。用梳子轻轻地梳宝宝的头发,还可以轻轻地用梳子齿碰碰宝宝的小脸、小胳膊、小手、小脚等部位。开始时可以先用梳子齿“梳梳”宝宝的手背、手指、脚跟、脚趾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梳孩子的手心、脚心。梳的时候说“喜梳梳,喜梳梳”。
效果:锻炼宝宝的触觉。
适合年龄:1岁以上
6. 快乐拍拍
准备海绵坐垫一个、沙包一个、气球一个。妈妈带着宝宝一起随意拍打这些东西。妈妈可以说“宝宝,打妖怪啦”!这样简单的情境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宝宝会发现打海绵,海绵坐垫会回弹。打沙包,沙包变形了。打气球,气球会飘起来。
效果:让宝宝产生不同的触觉体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7. 摸宝贝
准备几个宝宝经常摆弄,较为熟悉的物品,苹果、橘子、香蕉、毛绒兔子、小毛巾、积木块都可以。给宝宝蒙上眼睛,一次在他面前放一件物品,让他触摸,然后说出自己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等宝宝说出答案后,摘下他的眼罩,让他看看对不对。然后再接着猜下一件东西。
效果:蒙眼猜物激发了宝宝的游戏兴趣,触摸自己经常玩耍的东西,使他对这些东西有了新认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8. 耳语
当妈妈抱着小宝宝的时候,可以将脸贴近宝宝蹭蹭他。然后用你的嘴巴在他的耳朵边说话“宝宝吃饱了吗?”“宝宝想要什么?”“妈妈喜欢宝宝。”你柔软的嘴唇以及说话时热乎乎的气流,都会带给他新鲜的刺激。尤其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他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耳语。
效果:传递给宝宝语言刺激,建立亲子间亲密的感情。
适合年龄:0岁以上。
9. 看黑白图案
准备一些黑白色的东西,比如黑色的布条、白色的纸、黑白色的扑克牌、黑白照片,还可以用黑色的水笔在白纸上画一些图案。宝宝睡醒后,拿给他看,并给宝宝做一些解释:“宝宝快看呀,爸爸小时候的照片。”
效果:让宝宝熟悉最简单的黑白色彩,为他提供视觉刺激。
适合年龄:5个月以内
10. 弯腰揭宝
在宝宝的小鞋上分别贴几张贴纸,让宝宝弯腰揭下。第一次进行游戏时,只要宝宝把脚放在矮凳或脚登一级台阶能做到即可。等宝宝玩过两三次,就让宝宝尝试弯腰、伸直膝盖揭鞋上的小贴画。
效果: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增加身体的柔韧度。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11. 照镜子
妈妈和孩子坐在大镜子前面,妈妈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可以是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开始时妈妈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玩了几次后,妈妈可以加快速度,增加游戏难度。
效果:练习视觉和动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反应力。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2.飞毯
准备一个宝宝平时用的小毛毯或床单,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将宝宝放在毛毯的中央,然后爸爸妈妈分别拽紧毛毯的两头,轻轻晃动。宝宝像躺在吊床上,如果宝宝很享受这种摇晃的飞起来的感觉,还可以多待一会儿,妈妈在一旁一直和宝宝说着话。这个游戏做习惯了,还可以将毛毯向上或向下变换高度,让宝宝体会突然上去,突然下降的位置变化。
效果:乘坐飞毯的新鲜感和来回摇摆、升高降低刺激,都让宝宝在快乐中发展前庭的平衡觉。
适合年龄:2个月~2岁
13. 我会飞
宝宝趴在床上,爸爸手托宝宝的胸部和腿,托着宝宝来回走动,把宝宝移动到妈妈身边,嘴里说:“宝宝飞喽,飞着找妈妈。”还可以让宝宝有升高、降低的体验,一边做一边说: “飞高了。”就抬高宝宝,“飞低了。”爸爸下蹲来降低宝宝的位置。
效果:手托宝宝,让宝宝的身体移动位置,升高、降低,会增加宝宝前庭的平衡觉的有益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4. 上下坡
在户外活动时,选择坡度比较舒缓,且表面平坦的小坡,逗引宝宝上坡、下坡。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这样的小坡很有吸引力。他会乐颠颠地反复走,只要他愿意,就放手让他练习。
效果:掌握平衡是学步宝宝的必备技能,通过走小坡他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适合年龄:1岁左右
15. 脚尖走
让宝宝踮起脚尖,妈妈站在宝宝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带他向前走。等宝宝动作熟练时,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踮起脚尖走几步,如果宝宝玩得开心,可以慢慢地增加走的距离。
效果:踮脚走对宝宝有新鲜感,可以借此练习身体的平衡力。
适合年龄:2~4岁
16. 坐转椅
家里有转椅的,可以让宝宝坐在转椅上,推动他向前、向后,向不同方向行进。然后转动转椅,速度要很缓慢,不然宝宝的感觉就不是舒适而是头晕了,先顺时针转2~3圈,再逆时针转2~3圈。
效果:旋转中宝宝眼前的东西都动了起来,对他的前庭的平衡觉形成了有趣的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