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触及灵魂、滋养生命的德育之路
2012-04-29宋立文温建锋
宋立文 温建锋
常有人感慨:学校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戏谑中隐含几丝无奈。身为教育局局长,常逢生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德育能真正影响学生,会影响到什么程度,又能影响多长时间。问题源于实践,同样也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解决。多年的艰辛摸索使他意识到,德育实践是从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开始的,好的德育一定是与个体心灵对接的德育。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他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探寻触及灵魂、滋养生命的德育之路上执著前行。
本期访谈让我们一同来聆听常逢生局长的德育智慧。
:常局长,您好!育人之道,首在育德。面对千差万别的教育对象,您认为怎样的德育才是有效的德育?
常逢生:应试教育的惯性,致使从教者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灵动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相互的情感沟通、心灵交融和智慧碰撞,考试的分数符号,成为家长、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唯一符号。我经常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德育能真正影响学生,会影响到什么程度,又能影响多长时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教育者应该从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出发,去关照、宽容和锤炼学生,从而来培育道德、造就素质、塑造人格。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必须是对学生心灵的观照,使道德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有穿透力、震撼力和塑造力,也才能够在学生的内心中生根发芽。德育是个大工程,是一点一滴的慢功夫,效果是隐形却又不可估量的,教育者应目光长远,以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人的成长,坚守善良、博爱、责任等人类生命中最高贵的品质,以“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灵中去”为育人理念,努力打造触及灵魂、滋养生命的终生德育。
:理念是工作的先导,在实际工作中盐城市是如何具体落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灵中去”的呢?
常逢生:德育工作为了什么?具体应干些什么?这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育的每个细节,每一种行动都决定着学生的未来。经过长期实践,我市德育工作理念重点落脚在立行德育、立智德育、立根德育、立魂德育这四个层面上。我们主要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措施,全面启动三项德育建设工程,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集成性,开创了生本、开放、长效的新局面。
(一)德育工作心育化建设
我们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破口,全面启动德育工作心育化工程。我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是: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教会学生心理的自我调适、对难解个案进行心理咨询、对个别疾患及时发现和就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和“五种品质”,即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和自控力以及悦纳自我、宽容谦让、坚强自信、乐学多思和善良正直的优良品质。
(二)德育工作有形化建设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德育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有形化建设主要是防止德育工作的虚化,其本质就是载体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每年召开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着力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建设与德育内容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的“七律”建设,包括环境、制度、课程、管理、行为、生命、运动七种校园文化),指导学生建立各种德育社团,定期举行德育方面的书画、歌咏等校园比赛,强化家、校、社区三结合等方式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德育工作鲜活起来,立体成型。
(三)德育工作效能化建设
新时期,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了学生心理的多元与复杂,这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新问题和新任务,因此,我市强化德育工作的组织力,建立了由下而上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强化德育工作的塑造力,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悟力,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加强德育工作的推动力,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先后举行了德育工作大型报告会、师德论坛、德育现场会等活动,使德育工作真正产生用情感培养情感、用人格塑造人格、用心灵耕耘心灵、用智慧培育智慧的效能,让学校德育工作成为学生学有所成、实现理想的强大推动力。
:在您刚刚介绍的三项德育建设工程中,又有哪些具体的、有特色的德育创新工作?
常逢生: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对德育工作应有自己的校本追求。学校德育要有个性特色,不能千校一面。因此,在全市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我们既有统筹管理,也给各县市区、学校的个性化德育工作预留空间。各县市区、各学校自主选择“德目”,在全面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和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德育创新工作:
多维度、高标准地建设德育基地。我市各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努力开辟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了生动、多彩的基地教育活动,有效地克服了“空洞说教”和“知行分离”的问题,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引导力。比如,以反映家乡美丽风光的名胜景点为基础,建立爱国爱家乡教育基地,让学生走进国家大丰麋鹿场,与绿色面对;走进联合国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与自然相拥;走进九龙口风景区,与水域相嬉;走进大纵湖水荡,与传说共舞,在真实体验中感知家乡、热爱祖国。
着力构建课程德育体系。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德育绝对不能忽视课堂。我们提倡课程德育,就是要让德育潜移默化、有机融入,而不是“贴标签”。一方面我们注重提升“思品课”功能,杜绝把“思品课”上成“文化课”;另一方面是着重构建社会实践德育课程体系,挖掘课程和社会两个资源,让优质社会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综合实践课、公民实践课已经从市区延伸到乡村,不少学校利用活动课时间,去田间地头采访、调查、拍照、收集资料,使学生在感受自主实践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积极开展“四力”行动。德育应于无痕中滋养生命,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品质,为此,我们在全市开展了 “四力”(感爱力、自信力、耐挫力、自控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形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多维多元的评价方式。我们在全市范围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多维多元的评价方式真正把青少年学生引导到关注自身品行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上来。比如,东台市实验中学开展的“新三好”评比活动,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评价使更多学生得到鼓励和认可;大胆借鉴企业的达标管理和宾馆的星级管理方式,将班集体分为五个星级的“星级班级”评比活动等,这些全新的评价角度和方式兼顾到更多的学生,使之情感得到激发、道德生命得到张扬,从而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在挖掘和放大区域内德育资源、开展感恩教育以及建设德育队伍等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据了解,“彩云妈妈”行动也是盐城市教育系统近期开展的一项创新性活动,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常逢生:“彩云妈妈”行动是我市教育系统为改善留守、孤贫儿童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成人成才而采取的一项帮扶活动。2011年3月,我市教育系统启动“彩云妈妈”行动,向全市女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号召她们伸出关爱之手,帮助留守、孤贫儿童。该活动得到了各地各学校的积极响应,吸引了四百多位“彩云妈妈”的关注和参与。“彩云妈妈”们不仅对帮扶学生给予生活和经济上的资助,而且通过家访、谈心以及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感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生活缺乏支持、学习缺乏帮助、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等现实问题,使他们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今后,我市将以“彩云妈妈”俱乐部为活动平台,持续开展“彩云妈妈”各项活动,让全市的留守、孤贫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前面在盐城市特色德育工作的介绍中您也提到了师德队伍建设,那么,在您看来,校长、教师应该如何提升道德影响力?
常逢生:“教之魂在于知,师之魂在于德”。教师的知识水平有多高,学生的知识生命就有多长;教师的师德水准有多高,学生的道德之路就有多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道德品质不是靠说教就能培养出来的,主要是靠榜样的力量,靠开展各种集体或团队活动来逐步培养。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心灵当中,教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时时刻刻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品德不仅仅在于自己拥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品行,更可贵的是成为学生的楷模:“以令率人,不如身先”,“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令学生终生受益。
教育本身是一项道德事业,而校长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的道德领导,校长应该以身作则,培养高尚的品格;校长的道德领导还应该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之上,争取成为“教师的教师”,不断向知识型、专家型的校长方向发展;在管理过程中讲究艺术,树立“公仆”意识,与教师之间“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方便,排忧解难;道德是个存乎内心的东西,是个“软”的东西。然而,正如一位校长所言:软实力其实是最硬的实力。因此,校长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如此,才能取得教师和学生的信赖,道德影响力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后记:就在采访结束,起身与常局长告别时,记者注意到他办公室的正中挂有一幅书法作品,上书 “忠、诚、和、勤”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辨认间发现是常局长亲笔题写。我们就以这幅字为背景合影留念,结束了采访工作。或许正是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代代人身上的传承与积淀,才会有常逢生局长对于德育工作的思索与担当,也才会有今天盐城德育大花园中的群芳竞艳、百卉争妍。
责任编辑/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