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粉彩花鸟画创作

2012-04-29程美华傅小平

景德镇陶瓷 2012年1期
关键词:画者粉彩花鸟

程美华 傅小平

景德镇粉彩瓷创造于康熙末年。粉彩艺术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步入民国一直延续至今,不停地吸收借鉴着其他艺术营养得以更好地发展。它是一种非常柔和的色彩表现,在色彩层次上,抓住了自然界色彩变幻的根本,强调色彩过渡这一特征,粉彩艺术的兴起同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粉彩在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领域各具自身的艺术风格。他们共同之处在于注重工艺的完美结合,注重文化素质的积累。粉彩花鸟画创作和其他画种一样,要经过生活实践、题材构思和艺术塑造等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要求创作者必须热爱大自然,经常不断地深入大自然,体验生活,熟悉生活,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及时发现和捕捉那些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的花鸟生活形象。还要结合进行一些必要的速写与默写,以积累素材,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所谓:“身所盘恒,目所绸缪”,“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宋?宗炳《画山水叙》)就是这种意思。

创作一幅粉彩花鸟作品,主要有立意、构图、创作、整理几个步骤,要确立宾主、虚实空间、疏密得当。题材的构思,最讲究表达画者的“意境”,要求“意在笔先”。“意”是指通过对花鸟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达产生的艺术效果,就是“意境”。所谓“意境”,是一种内蕴的美,贵在含蓄。但这种含蓄,并非隐晦,它虽藏犹显,能使人味而得之。好的花鸟画意境,能使作品余韵绕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传统的花鸟画善于“以无写有”,在画面上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让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景外之趣”。宾主关系是说一幅画上的景物要有主次。方能层次分明。宾是为了陪衬主的,有主无宾的孤立一朵花固然不好,主次不分的一律平均对待,也不能引起美感。如果把次要的东西放在突出的位置,反而忽略了主要东西当然是不可取的。瓷画构图中正确的宾主关系,应该恰如其分,相得益彰。在表现方法上,主,必须居于显著而突出的地位,突出的方法,或以色彩、或以动态,把观者的视线吸引过去。宾,要作为主的陪衬,切忌喧宾夺主。在位置摆布上,主,不一定都要放在画面的中间,有时可放在画面的一角,这时大面积的“宾”运用构图的动势,把观者带到“主”的一角上去,这样更有趣。“主”有时面积很少,地位不显眼,但运用得灵活巧妙,会感到很有情趣。虚实关系,没有虚实就不成画面,画面虚实关系处理好了,就层次明晰,有深度。虚实关系是瓷画构图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虚实是一个概括说法,具体地讲它应该包括:多与少、疏与密、聚与散、繁与简、清与浊,甚至用笔的轻与重,强与弱,用墨的浓与淡、枯与润,无一不与虚实有关。虚与实的关系,在传统的画论中叫“虚实相生”。如画面上只画几根萧疏临风的芦苇,一对凌空鼓翼的归雁,就会使人联想到秋水长天;只画一树苍松挺秀的红梅,数竿枝叶洒脱的墨竹,就会使人联想到丰年瑞雪。这些能让人产生的“意境”,会让观者感受到些许趣味,如果面面全盘托出,画得满满一览无余,反而会降低这种“妙在画外”的艺术效果,反会使人产生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反感。

传统的粉彩花鸟画创作对花鸟的形色特征、对画面的处理都很考究。要求画者在主题内容及艺术形象表达上,都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这方面的生动故事记载。这样做是科学的,也是必要的,但在花鸟画创造“意境”上,并未完全被这种生活的真实所约束。对画面处理,则强调借景抒情,把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见解,贯穿于整个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过程,不管主题内容或艺术形式,都允许跨越和突破生活的真实,发挥想象。如牡丹象征富贵,与白头翁合画称为“富贵白头”;松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鸽子象征和平;绶带鸟谐音为寿带;飞鹰象征“鹏程万里”;喜鹊表示喜庆,与梅花同画则为“喜上眉(梅)梢”,或“双喜迎春”等等,都融合了强烈的花鸟画内在意蕴。那些欢乐相聚的山雀,相寻相觅的小鸟,恋歌起舞的孔雀和呼唤春意的雪鸡,以及鼓浪而起的鲲鹏,都在大自然中的舞台演绎自己的故事。如果离开这些情趣和意境,粉彩花鸟画装饰性的追求就会失去光彩,失去诗意,变成单调的装饰画了。当然,如果一种形式不能表现意境,那就意味着这一形式本身需要更新与发展,这才有创新的必要与可能,这就是我们对花鸟画创新的思考动机。意境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强调意境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法,道出了东方艺术的千古至理。

猜你喜欢

画者粉彩花鸟
写意花鸟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花鸟卷
蒙马特与798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
画者的悲哀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