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
2012-04-29
东城区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成立东城区青少年科技学院。全面启动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验项目。探索高中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166中学、广渠门中学、宏志中学等学校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一体化培养模式。工美附中的“美术特色”和55中的“办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品牌国际学校”的特色逐步确立。
创新交流模式,促进干部队伍全面、个性化发展,启动并推进“东城区教学副校长走进学校系列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加强学段交流,提高学段衔接的针对性。承办了“北京市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改研讨会”、“北京市2011年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北京市初中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提高培训项目研讨会”。规范学籍管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和随班就读工作,举办区学籍论文和随班就读论文评选活动。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学区化管理,新增“东花市—崇文门—前门”学区;探索校区制,建立了汇文校区,新增7对深度联盟校,使深度联盟校数量扩大至21对。特色发展成效显著,东城区现有市级金帆艺术团22个、市级金鹏科技团10个、市艺术教育特色校25所、市科技教育示范校22所。
认真落实《东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7所新建、改扩建园的建设,增加1000个学位,有效缓解幼儿入园难现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办园的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西城区
2011年,在“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理念的引领下,西城区扎实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加大幼儿园改扩建力度,增加学位供给能力。顺利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任务。出台了《西城区落实<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多种渠道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
注重实践转化,提高德育实效。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教育活动为核心,把新童谣传唱作为具有西城特色的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为抓手,继续探索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整体实施的有效途径。以国家级改革试验项目学校为龙头,引导学校进一步清晰特色建设目标和路径,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以“校安”工程为契机,整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小学校长发展导师团、高中示范校为依托,组建学校发展联合体,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优质资源总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技、艺术、体育成绩喜人。在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1年度“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和2011年世界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中,西城区均获得喜人成绩。
实施新一轮队伍建设工程,为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西城区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创新,突出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
朝阳区
朝阳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加快优质、均衡化建设为主线,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突出谋划发展,教育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编制完成了朝阳区教育发展改革“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一体系、三化、四区”的发展目标。朝阳区被《京华时报》评为“新世纪十年最具教育影响力的区县”。
突出惠及民生,保障各类群体受教育权利。落实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园建设,加大幼儿园改扩建力度,制定完善扶持幼儿园发展的配套政策,全年新增学位4000余个,有效解决了入园难题。
突出协同发展,均衡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政策、资金、资源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统领,各级各类教育协同发展。以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社区教育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民办教育以“优质、开放、创新”为主题,坚持规范化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突出改革创新,教育发展品质进一步提升。启动新一轮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评审工作,形成示范校动态评审、良性竞争的机制。深入实施教育优质、特色、品牌发展战略,着手打造优质学校,提升朝阳区教育发展品质。基础教育综合实验改革项目深入推进,初步构建了全员培训架构、改革实验专业指导体系和工作推进督查机制。
突出人才为本,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人才工作专项规划,优化队伍素质结构,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梯队,创新人才工作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成长、使用、推出的长效机制。
海淀区
海淀区认真落实《海淀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7所、改扩建6所幼儿园,在5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新增近7000个入园学位。大力提升办园质量,新增3所北京市一级一类园、4所市级示范园。
海淀区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项目为载体,建立健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优先保障北部学校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坚持新增经费、工资待遇、职称晋级等向农村校和相对薄弱校倾斜。通过名校承办、委托管理等办学模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推进清华附中永丰校区、一零一中学温泉校区、翠微小学温泉校区建设。组建退休名师教学指导团,指导北部学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海淀区以七项国家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为载体,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相继指导实验校和基地校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召开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实验校的座谈会,确定各项目具体方案。分别成立项目专家组,设立了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等5个区级研究专题和自主排课等多种课程模式。
海淀区获北京市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第二名,新增8所金帆校、3个金鹏科技团、4所市级科技示范校,14人获金帆奖、23所学校获金鹏科技奖。
丰台区
2011年,丰台区坚持优质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一是扩大北京十二中、北京十八中等区内优质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推进北京四中、黄城根小学、人大附中等名校引进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二是投资9.7亿元,完成67所学校38.8万平方米校舍加固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制定合理规划布局,坚持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多措并举,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各种有效举措,完成新建、改建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2375个,着力缓解入园难,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实施学校特色发展行动研究项目,形成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特色项目实验校分层推进、共享共建的格局。通过在东部地区开展教育集群发展改革试验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等举措,积极开展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工作,大力推动高中多样化建设;六是积极开设北大、北师大、首师大校长研修班及北师大骨干教师高研班、美国骨干特级教师培训班、新入职培训班等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全区优质、高端师资力量,促进了两支队伍建设;七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评选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质校29所、进步校7所、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地方课程、学生活动不断丰富,学生在国内外艺术、体育、科技比赛中累计获奖640余项。
石景山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石景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区域教育品质不断提升。
石景山区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石景山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十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和3所民办幼儿园,共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840个。实施“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全面落实市区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任务,完成年度18所学校10.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现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主要项目基本达标。推进骨干教师均衡配置,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改革,组建北京古城教育集团。推动高中高品质特色发展工程,京源学校“翱翔计划”成为区域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示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佳汇中学进行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举办第九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求真、扬善、创美、健体”为核心,构建富有区域特点的课程体系。深入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成功举办第五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北京·石景山”共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门头沟区
2011年,门头沟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整体协调推进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落实“北京市国家级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制定“四个文件”,明确“六个推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促进“从引领课向常态课、从模式探索向模式定型、从课堂教学向教学管理”的深入推进。
开展“中小学校长论坛”;进行教学干部评课竞赛活动,70位教学领导全部参加,持续提升学校领导的教学改革领导力。
关注常态课堂,整合“春蕾”、“百花”、“秋实”等“三杯”教学评优。近2000位专任教师参与校级评优,区级评优课例320节,实现参赛的全员性和参赛课堂的常态性。
开展“构建高效课堂——走进王平中学、工人子弟小学”等活动,搭建教学观摩与管理经验交流的平台。
落实教研跟进,提供专业指导。中小教研下校视导听评课,规范常规教研,提升教研质量。
评选优秀论文与先进个人,总结研究成果,激励教学改革积极性。干部、教师提交论文近500篇,130人受到表彰。北京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大峪一小、新桥路中学、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王平中学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被评为先进单位,门头沟区也作为典型在全市年度课改总结大会上汇报交流。
房山区
2011年,房山区教委围绕“推进、攻坚、环境”三个年度主题,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落实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本年度通过新建、改建11所幼儿园,完成2所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增加学位供给,全区各幼儿园扩班39个,增加公立幼儿园学位1206个,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5.89%。
二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抗震加固和标准化建设统筹考虑并捆绑实施,抗震加固主要工程全部完成,70所学校的翻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年度任务,提前2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在绩效工资实施和骨干教师帮带等专项工作中向边远学校和山区学校倾斜,加大市级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力度。加强干部的均衡化程度,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与加拿大合作,签署了英语教师培训协议,选派了首批5名校长参加管理硕士班。加强与西城区教育合作,引进北京四中和北京小学等名校资源。推动与高校合作,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建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三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一体化研究,稳步推进高中第二轮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化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在全市率先引进“PISA”国际评价系统,并成为教育部考试中心“PISA”项目组“十省一区一校”唯一的区县代表。
大兴区
大兴区以“人才强教、内涵发展”为工作原则,以“提高质量、优质均衡、改革创新”为指导方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育系统重点工程建设,完成7.9万余平方米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和59所学校的修缮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分层分类培养后备干部,推行干部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教育领军人物;加强教师研修站工作,建立了三所区级教师研修站点。
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课程改革。与北师大签署共建优质教育实验区框架协议,开展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充分发挥北京市考试评价实验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考试评价与研究;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力度,加快基地课程化发展步伐;聚焦课堂,实验与推广以“学案导学”为代表的各种有效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资源数量,引入名校,成立了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北京八中亦庄分校;在全区小学组建了10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加强交流,整体提升。
落实《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通过依法接收、新建和改扩建等措施,新增幼儿学位5340个;通过在编与临时幼儿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发挥行政管理与教研部门的合力,建立了5个幼儿园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促进各类型幼儿园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通州区
通州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出素质教育,践行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按照“打造新兴的教育强区”思路,科学规划,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制定实施通州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接管3个居住小区的4个配套学前教育设施,建成公办幼儿园,新增2所农村公办园,逐园视导检查,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高标准建设完成新通州第三中学等5所学校。继续实施“名校入区”战略,签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落户通州。实施33所学校16.4万平方米校舍加固改造。接收近3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公办学校接收率达60%。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通州特色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展示年活动,围绕校本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有7所学校进行了特色建设成果展示,彰显了区域特色。开展“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完善初、高中课程整体建设。组织学前教育“启蒙杯”,中小学“春华杯”、“秋实杯”教学活动评优系列比赛。采取校长论坛、国际交流等形式,开拓视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高层次教育人才的培养;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特级教师每人每年奖励2万元,以此激励优秀教师成长;重新评选认定500名区级骨干教师;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发挥名师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顺义区
各项规划全面铺开。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顺义区教育工作会议,出台相关文件。“城乡联动”教育改革实验全面启动。
教育均衡深入推进。校安工程全部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特色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召开北京市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展示活动现场会。示范高中依托传统优势,巩固深化学校特色;非示范高中依托重点项目,探索形成学校特色。
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新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扩建幼儿园8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180人。以公办园为主体,全区55所幼儿园中,公办园41所。加强级类管理,一级一类园达29所,市级示范园5所。
学生素质稳步攀升。举行学生实验技能大赛,深化“彩虹读书”行动,在电视台开办国学动漫城节目,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大课堂活动。加强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推广跳绳、舞龙、空竹、大鼓等特色体育经验。
队伍建设有新举措。全面启动“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组建首届师德巡回报告团。举办全国首届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首届全国小学名师表彰会、全国不同风格与流派课改名家论坛暨第二届牛栏山杯高校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会。举办名师大课堂,开展“名校体验之旅”活动。
昌平区
昌平区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使命,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内涵发展。
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区政府设立1亿元专项经费,通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学校附属幼儿园建设、改扩建增加学位、示范园办分部、幼儿园扩班等6项措施,扩大和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增加学位2500个,基本缓解入园难。
义务教育阶段,规范课程管理,树立课程整体建设意识,研究制定三级课程建设规划,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广泛开展减负增效、小班教学、合作式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成功课堂、友善课堂等项目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连片教研、校际联动、对口支教、骨干研修、教师工作站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内涵发展。
普通高中按照“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深化课程改革,分层分类推进,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特色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引进名校资源,满足优质教育需求。到2011年底,先后与北京第十五中学、首师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北师大等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立3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名校引进和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怀柔区
怀柔区教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教育质量和特色为核心,夯实安全、稳定、健康、环境四项基础工作,坚持创新、开放,着力创办优质、特色、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
着力提升怀柔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夯实四项基础:开展“安全稳定月”等系列主题活动,确保校园安全;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廉政建设文件,确保系统稳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项体育竞赛等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幼儿园建设工程为重点,改善办学条件。二是突出两个核心:规范课程管理,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结合“区域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典型发掘”项目的研究,培养各校特色教育。三是突破两个重点:创新教育形式,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方位加强教育合作,开创开放办学的良好局面。
着力提升怀柔教育的社会贡献力。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创刊《怀柔教育报》,开展怀柔区首届读书节暨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月等活动,全方位为广大师生、家长、社会服务。
着力提升怀柔教育的自我实现力。制定《关于提高教育系统自我实现力的工作意见》,召开怀柔区教育工作暨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开展“学科嘉年华”、“研训一体教研”及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建设怀柔小学校长发展研究室,全方位搭建“让学生成功,让教师成才,让校长成家,让学校成名,让教育工作成品牌”的发展平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平谷区
平谷区教委认真落实“六个一”办学目标,坚持围绕“质量、管理、特色、布局”,提倡幸福教育,大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整体质量,为实现“五谷丰登”的新平谷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教育财政拨款为8.4亿元,年均增长17%。校安工程全面实施,总投入30852万元,完成1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翻建新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建9所幼儿园、改建4所幼儿园工程项目。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投资800万元完成教育系统内部的城域网建设。
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队伍建设稳步提升。2011年新招聘教师195人。实施“双名”工程,组织全区中学校长赴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全封闭学习。建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重点人才库。建立区本教研基地,创建“平谷教师研修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
教育体系更加完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研究制定了《平谷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和学校视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开展社会所需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加快推进学习型平谷建设,评选区级“学习之星”28人,创建学习型乡镇先进单位2个,创建学习型新村先进村10个。
延庆县
延庆县基础教育工作以“树立科学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均衡、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升特色”为重点,坚持走开放式办学发展道路,在新的起点上逐步迈向科学发展。
加快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幼儿园硬件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有效缓解了当前由于资源总量不足导致的学前幼儿“入园难”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了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硬件差距不断缩小。新一轮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和学区化管理模式实验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干部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开放式办学不断深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已经初步建立。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校本选修课课程开发、学科知识整合、高效课堂等专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县各高中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彰显。2012年,延庆县将继续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为首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密云县
密云县坚持以实现“学有优教”为目标,扎实推进“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等项目研究,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名师、名校长、名校”建设工程,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异地名校跟岗培训、办学思想研讨会、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水平测试等措施,整体提高师资素质。选派6名骨干教师进山指导、68名农村教师进城学习,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优化。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走进学校——现场交流活动,建立城乡学校手拉手机制,加强交流、资源共享。组织1.9万人次中小学生到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参观学习。坚持举办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参加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获团体总分五连冠。
扩大教育合作与交流。继续与北师大共建“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大力推进北京161中学和黄城根小学密云分校建设项目,密云二中举办北京和田高中班,10余所中小学与北京城区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续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公办园比例达76.7%。8所幼儿园通过北京市一级幼儿园验收,全县3~6岁幼儿入园率达97.3%。
燕山
2011年燕山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学校硬件建设实现新突破。顺利完成东风小学翻建、向阳小学和羊耳峪小学抗震加固、向阳幼儿园新建工作,在北京市率先启动幼儿园抗震加固工作,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两支队伍建设有突破。建立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的教师交流机制,推进了燕山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成立北京市特级教师左玉霞校长工作室,6所转制园园长成为工作室研究学员。
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视导,召开教学工作会,促进了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德育工作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好习惯早养成”主题教育活动,召开“好习惯早养成”现场会,完成《好习惯伴我成长》的编写工作。开展“党在我心中”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优化学校内部管理结构,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全面启动学校制定校章工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学前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出台《燕山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小学与幼儿园“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新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国家级课题“燕翔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学校特色发展规划,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初步实现“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新格局。■
□栏目编辑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