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师爱 收获幸福
2012-04-29
一双眼看懂了学生的内心,一双脚走遍了学生的家庭,一颗心永远挂念着孩子们。这就是从教3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用诚心、爱心对待每一件事、对待每一名学生的国子监中学老师赵淑芳。
32年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奉献是赵老师的人生信条;1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是赵老师心中的唯一。每天,她要跟许多的家长电话、短信沟通;每个假期,她要走遍每一个学生的家。执著的追求使赵老师体会到一种付出的快乐与幸福。
家访是国子监中学德育特色之一,而赵老师的家访与众不同,每次赵老师在家访的设计上,对采用哪种交通工具去家访,进行了精心设计:即依学生上学情况来定,学生骑车,赵老师骑车;学生乘公交,赵老师乘公交;学生步行,赵老师也步行。目的是了解学生上学的路线、时间、路况,遇到孩子没按时到家,家长询问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家访中,赵老师关注细节,注意精神面貌、衣着装饰、交流方式等各个方面,创设与家长和谐交谈的气氛。对待家长,赵老师永远是态度诚恳、谦和。家访时,赵老师注意“帮、细、激”三字原则,即对生活贫困生要“帮”;对行为极端生要“细”;对突发的事件要“稳”、“准”;对班级的中坚力量要“激”。
谈到家访的体会时,赵老师会说:“家访能很好地沟通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缩短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家访时怀着感恩的心会让你从准备到过程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快乐。因为感恩,家长和学生会用他们的行动配合老师,回报学校。
有一次,赵老师去一个借读孩子家做家访。这个学生因为从小到大第一次有老师家访,所以他特别紧张,不知道家访什么样,在迎赵老师的路上一直在猜想,结果头撞到了电线杆的一条铁丝上,头撞破了,但看到赵老师时不顾伤口流血,高兴地把老师迎进家中。赵老师十分感动,觉得对这种孩子应加倍关爱。
12年来,赵老师基本做到了寒暑假全员家访,风雨无阻,病痛无阻,当家长和孩子们看着赵老师晒红或冻红的脸颊;看到赵老师腿关节粗细不匀,起身费劲,走路不利索时,家长感受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真情,对赵老师更加信任。
一位学生家长说:“老师生病的时候,孩子会在家里给我念叨好几次:老师也不知怎样了,病好了没有。还给老师发短信。说实话,我这个当妈的病的时候他都没有问过。不过,我还是很高兴,我的孩子有这样一个好老师,我很放心把他交给学校。”
赵老师的无私付出,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学生的爱戴,同行的称赞,领导的认可。她也因此被评为东城区师德标兵,北京市“紫禁杯”一等奖,北京市教育先锋,东城区人民教师等。近两年,赵老师受学校委托到市、区十几所学校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受到了各校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她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