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基础教育大扫描
2012-04-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2011年,首都基础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开展7项北京市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市基础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召开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
深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进行了学习,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2011年3月24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市长郭金龙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刘淇作动员讲话。会议正式颁布实施《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新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战略部署。
北京市教育大会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家城市行列”的战略目标,提出“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关键要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的工作思路,针对制约首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大重点建设项目和八大重点改革试验项目。《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教育大会的召开,进一步达成了推动首都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形成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氛围。2011年,全市教育投入预计509.45亿元,比去年增加59亿元,各级学校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经验和活动品牌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北京市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学习党史、坚定信念”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党史专家、劳动模范进校园,组织全市12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建党90周年展览,举办“我心中的旗帜——首都教育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和“重温红色经典,谱写时代华章”交响管乐音乐会,近6000名大中小学师生参与演出,掀起了中小学知党爱党、跟党走的教育高潮。与此同时,“做文明有礼北京人”活动深入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的“以爱育爱”民族团结教育等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北京市深入推进中小学“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大附中、北京八中试点开展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打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翱翔计划”获得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等奖,目前,“大力实施翱翔计划、雏鹰计划”已被纳入北京市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成为《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任务中“建立和完善年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发现培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北京市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强化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和卫生保健所建设,完成120多万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明显增强。引导百余万人次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类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金鹏科技团、金帆艺术团成为北京艺术教育品牌。全市学生近60万人次参与了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活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及创新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制定《北京市校外办学条件标准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引导创新项目的设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提升中小学生的素质。加大对乡村少年宫的支持。搭建校外教育的展示平台,打造青少年学生活动的品牌。
四是“社会大课堂”工作成效显著。自2008年推出“社会大课堂”以来,北京市统筹市级资源545家,市、区两级资源1260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样、自主选择的实践平台,也为社会参与教育、服务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渠道,受到了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1年,首都社会大课堂建设深入推进,12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全市投入950万元实施“牵手计划”,支持农村学生和来京务工人员子女走进社会大课堂。2010年,这项工作获得了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11月,又获得全国第二届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在2011年12月8日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北京市作了经验交流。与会各省市代表还分别走进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4个区的4所中小学校和4家社会资源单位,现场观摩社会大课堂实践体验活动,对社会大课堂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1年首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多方式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引导各区县、学校大胆创新,以参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为契机,在课改推进重点方面加大探索;三是有首都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日趋完善;四是加强教学研究,实施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五是继续加强培训,干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明显;六是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七是课改实验监控与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会考、高考改革稳步持续推进。
六是开展“校长大讲堂”活动。为了优化教育环境,澄清教育问题,正面大力宣传首都基础教育,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正确引导社会教育需求,共享名校长优质资源,推出首都教育家办教育经验,北京市教委通过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非常向上”栏目,开展“校长大讲堂”活动,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学校。截至目前,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史家小学校长王欢作为嘉宾录制的节目已播放,引起了良好反响,其他节目将陆续录制播出。
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效推动。北京市政府与教育部、各区县政府分别签署《备忘录》、《责任书》,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就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做出承诺。在5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和31所试验学校分类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大督导评估力度,将责任书的内容列入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对各区县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向更加规范、标准、科学的轨道。
二是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得到妥善解决。北京市严格落实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全年投入4.5亿元,鼓励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改善民办学校办学条件。2011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达到47.8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70%以上。部分自办学校拆迁涉及的上万名学生得到妥善安置。
三是加大公用经费保障力度。北京市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公用经费定额新标准;学前教育定额标准由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1200元,并扩大到公办性质非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在中等职业教育原有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涉农等9个专业减免学费;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生均综合定额标准,平均增幅达到30%。
四是积极做好特殊群体接受教育工作。北京市研制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加大特教投入。研究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儿童资助办法。进一步做好北京市中小学校清真餐饮工作,在对本市学生清真餐供应现状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中小学校清真食堂(灶)改造计划,为设有独立清真食堂、开设清真灶、举办民族班的283所中小学校改善清真食堂(灶)条件,到2011年底投入2400余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此项工作在2012年有望彻底完成。
五是开展“特级教师送教郊区行”活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党支部联合北京市教育学会特级教师指导学习中心,共同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首都特级教师送教郊区行”系列活动,共有9个学科40人次的特级教师深入房山区、大兴区、密云县、延庆县开展送课活动,并向老师和同学们赠送网络学习卡和学习用品,约2000名基层教师、近1000名中学生直接参与,直接受益。
六是加快推进首都基础教育信息化。北京市以信息化带动首都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完成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完善学生卡管理流程和各类教育应用;完善和丰富北京教育资源网;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小学网络管理教师技能展示交流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体系;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不断提升装备队伍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图书使用效益;加强采购配置指导,确保师生使用中的安全。
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是集中力量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北京市和区县政府均颁布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北京市举办小规模幼儿园暂行规定》、《加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全年投入5亿元启动“三项工程”和“六项措施”,新增幼儿教师2521名,增加幼儿园学位2.8万个,举办的54所小规模幼儿园可收托幼儿3000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紧张状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在2011年年底正式挂牌成立;拓宽幼儿教师的师资来源,加大培训力度,将所有教师培训纳入政府教育培训序列。注重内涵,以质量评价为抓手,继续开展幼儿园视导和评估工作,全市达到一级标准的幼儿园增加到445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的意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不断完善学前特殊教育体制机制,指导特教基地园探索园本课程;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建设。
二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化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北京市82.7%的小学办学条件主要项目实现达标。迎接小学入学高峰,顺利完成小学新生增加1.4万人的招生任务。历时3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三年规划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自2009年5月8日国务院部署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187.95亿元,改造学校1261所,改造校舍657万平方米。通过校安工程,有效地提高了校舍综合防灾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使改造后的学校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了“加固一所、达标一所、安全一所”的预期目标。学校校园环境更加美化优化,校舍建筑的育人功能明显增强,不仅满足了校舍日常安全管理的需要,而且为校舍风险隐患排查、维修加固、更新改造、管理使用等方面提供了准确数据,提高了校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精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北京市是全国已完成规划改造工作目标的7个省份之一,其中的一些工作和做法,多次受到全国校安办和教育部的表彰和宣传。
三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日益深入。2011年,高中学校特色建设项目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实施,以试点项目和项目学校为抓手,围绕试验方案的评估、论证、反馈,培训、指导和研讨交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并基于北京市高中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新时期高中特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重在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和对家长、学生教育需求的调研,在学校办学类型、特色和数量的相对平衡上进行规划,力求做到不僵化地规定学校特色类型,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学校特色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目前在特色高中的试验探索中,北京市初步形成了一批有较鲜明特色的学校。在北京市教委精心组织下,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并邀请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做高中特色发展专题报告。北京市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于2010年4月启动,近2万名高中教师参加了全市的培训。2011年,研制了《北京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培训手册》、《北京市高中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内容说明》等指导性文献,启动了市级培训和展示活动。
四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绿色耕耘、学科教师带薪脱产培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等30余个项目的培训,重点提升了幼儿园、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北京市教委召开了“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总结暨“十二五”培训规划启动大会,对北京市“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就“十二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专业引领、突出重点、开放多元、服务教师”的原则,市教委将整体规划、统筹管理全市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完善分岗、分类、分层的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体系,突出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大对新任教师、农村教师和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养的力度,努力实现新一轮教师培训的科学发展,促进首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改革与开放进一步深化
教育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2011年,北京市经申报承担了7项北京市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一年来,以实施7项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组织北京市十一学校等4所学校从课程与教学管理、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推进教师交流制度改革,研制《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干部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区县开展试点,鼓励优秀干部、教师赴薄弱学校任教。推进学前教育条例、终身教育条例的立法调研,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制度,建立教育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依法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开展招生简章广告备案、公示及监测。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十二五”教育督导发展规划》,深入上万户家庭开展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拓展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等督导领域,探索教育质量督导评估。教育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审批审核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3个;成功举办第八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举办首届国际学生北京夏令营。推进华北地区教育合作发展。
为充分利用国内尤其是北京市丰富的国际学校资源,创新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模式,提升全市中小学干部教师国际素养,促进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决定开展中小学干部教师“国内访学计划”。本项工作的创新点在于,扩展传统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首都国际教育资源,提高了培训的综合统筹。第一期学校中层干部访学班于2011年10月27日结业。项目得到区县和参与学校、教师的欢迎。
教育系统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维护了教育战线的持续稳定
北京教育系统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树典型、学先进系列活动,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纪念建党90周年暨中小学党建工作论坛”和“党建特色项目展示观摩周”活动,推广基层党建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大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营造“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良好氛围。指导区县和中小学校开展“党史知识进校园、党建专家进校园、党建活动进校园”活动,开设“纪念建党90周年”专栏,召开表彰大会,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召开首都教育人才大会,颁布《首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的教育人才队伍。探索建立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高校领导“领航工程”。实施基层党组织“聚力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北京市培养发展教师党员的经验得到刘延东同志的高度肯定。启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2012年,首都基础教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财力和精力办大事,在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上有突破,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面下工夫,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实事,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见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