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儿童题材的古典诗歌

2012-04-29白红艳

文学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自然诗歌儿童

内容摘要: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类以儿童为题材的小诗,虽数量不多,但充满情趣、清新可人,它们犹如散落于茫茫诗海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关键词:儿童 诗歌 自然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有一类以儿童为题材的小诗,虽数量不多,但充满情趣、清新可人,它们犹如散落于茫茫诗海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写一个蓬头小孩侧身坐在野草丛中的莓苔上,煞有介事地学着大人钓鱼,听到有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不敢大声答话,害怕惊动了鱼。全诗朴实自然,如话家常,寥寥几笔就使得一个聪明伶俐、天真可爱的钓童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唐代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此诗直写眼前所见,信手拈来,自然成篇。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分外传神。

再如唐代施肩吴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刚刚六岁的幼女,还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在七月初七的夜晚,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堂前端端正正地乞巧“拜新月”。作品通过一件生活小事,勾勒了一个滑稽的“小大人”形象,传达出幼女的稚气和天真,妙趣横生,逗人喜爱。小女孩郑重其事地学大人拜月乞巧的可笑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还有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生动描写了儿童们在春天放飞风筝,尽情玩耍嬉戏的场景。一个“忙”字将孩子们贪玩的本性和迫不及待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谓言简而意丰。

以上诗作都将儿童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运用白描手法,传达出一种童真童趣,令人读之不觉莞尔,同时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古代还有一些诗歌虽然不以儿童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是儿童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而且使诗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收到了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杜牧的《清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从小离开家乡,到八十多岁才回到故乡。家乡的孩子们不认识他,把他当成了客人。作者捕捉住这个有趣的场面,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口吻,更表现自己久客回乡的心情,使读者感受到浓郁亲切的乡情和人情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语言通俗,音节和谐,情景逼真,趣味盎然。尤为传神的是最后两句,使人如见骑牛牧童的手势和神态,如见远方杏花盛开的村庄,意境极其优美。

唐代诗人杜甫在《北征》一诗中对其小女儿也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小孩子学母化妆,纯是借此游戏。她并不知道脂要涂得娇,眉要描得俏,只是乱抹一气,虽费了好一会儿时间,结果还是画了个乱七八糟的阔眉。这样,通过小女孩的动作、行为,活画出她的天真劲儿,显得十分单纯可爱。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则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对不懂世事、调皮玩耍的小儿的描写。一个“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劲儿和盘托出,栩栩如生,使全句乃至全词为之增色。

杜甫与辛弃疾都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一个身逢乱世心忧天下,一个积极抗金力主恢复,二人作品大都充满凄苦之声、悲慨之词,像以上这样欢快活泼的笔调并不多见,不知是不是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神情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那根温柔的神经?

综上所述,这些以儿童为题材的诗词,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又各具特色,别开生面,极大地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内容,堪称古典诗词中的奇葩。

白红艳,河南省温县温泉镇一中教师。

猜你喜欢

自然诗歌儿童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诗歌过年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