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那些消失的小书店

2012-04-29严飞

市场周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爱书人剑桥书房

严飞

总是有小书店在消失,这一次,是阿麦书房(Mackie Study)。

2月底的最后一天,照常的营业时间,阿卖书房的大门上贴出了一纸搬迁启示,“阿麦书房(恩平道)即日起暂停营业。”打开阿麦书房的官方网站,是一段没有过多感情修饰的告别词:“在经营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的实际环境下,要维持一家位处于铜锣湾的实体书店实在是太奢侈了。因此,我们决定不再续租恩平道这个单位。”

过于喧嚣的孤独

在香港,最近的五年里,阿麦书房可谓是跟文化艺术最贴近的独立代表。2004年春,阿麦书房于铜锣湾恩平道上一座不起眼的唐楼2楼静悄悄地开业。阿麦的名字来自于书店老板对于剧场演出的热爱。老板James(本名庄国栋)年轻的时候是个文化爱好者,读中学时就已参与剧场演出。出于对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名剧《三分钱歌剧》(The Threepenny Opera)的喜爱,于是就挑选了剧中一个叫做Mackie的角色,以“Mackie Study”作店名,中文译作阿麦书房。

开业之后,阿麦书房打出了“新的阅读时代,新的上楼书店”的经营口号,并身体力行地致力于引进当时在香港甚少见的诗歌散文、哲学传记、人类学、音乐文学、性别研究等书籍。除此之外,阿麦书房更自资出版音乐CD及杂志,并与其他本地学术团体合办活动,例如曾与牛棚书院合办纪录爱书人的看法及声音的“身体说明书”之发声活动,又与另一楼上书店阿猫地摊合办校园原创音乐剧:此外还策划了“杂志/书籍编写制作班”,更于书房内举办以“本地独立出版”为主题的小型书展。很快,阿麦书房便成为香港爱书及爱音乐人的聚脚点,2006年更是一举进驻香港艺术中心,名气之响,乃至于内地及台湾文艺青年和爱书人每次来到香港,都将其当作香港行的朝圣必去之地,足以见其在香港二楼书店的影响力之大。

但是再有独特个性和充满文化味道的书店,也不得不在文化地标和商业场所这两种身份之间寻求平衡、经受考验。惯常的规律是,在资本压力的严酷考验之下,文化必然要让位,文化人也必然要妥协,何况这又是曾发生过小书店老板葬身书堆悲剧的香港。阿麦在现代浮华和闹市区高租金的双重挤迫之下悄然退场,这也许只是诚如曾做过书店店员的《字花》编辑邓正健所言那般:“也没什么,该完的时候便要完,一鸡死一鸡鸣,香港就是这样。”不错,香港就是这样,有勇气开小书店的,永远只是一些拥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个体的独立行为,缺乏体制的支持和政策的倾斜,再加之公众阅读欲望的极度缺失,只能曲高和寡,知音寥寥。香港的许多文化荒谬现象,又总是教人无奈与泄气,就连香港人自己都在说,这是过于喧嚣的孤独,喧嚣的是机器一样的物质世界,孤独的是废纸一样的人和书。

那些在消失的小书店

但是是否真的就该无奈地接受“该完的时候便要完”的宿命呢?

也不尽然。小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所在,恰在于它的小而微温——特别是当书店的发展逐渐向大型连锁旗舰式模式聚拢,动不动就以“城”和“海”之类的“大”词汇相标榜时,小书店于城市的价值才更加凸显出来。城市繁华中心地带,六、七层高的书城巍然耸立,高峰节假日时进去永远是摩肩接踵,买书如同逛大型超市,让人呼吸急迫心存恐惧,无故平添了很多急躁之气。而小书店呢,店小人少,长桌短凳;免费派发的艺文杂志随意地摆放在一角,品性相近的书触手可及;或许在冬日的暖阳下,一只猫咪懒洋洋地躺在书架下打着哈欠;读书人悠然自得地摩挲着每一本书,不着急买,也不着急不买,只是想与书再多一份亲近和喜乐。

小书店的主人更是小书店的魅力所在。连锁书城的背后是企业家的精明和强干,而小书店的主人只被读书人亲切地称为小老板,他将自己的志趣心性全部投入到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他可以是金耀基《剑桥一书贾》里的那个戴维先生(David),“充满了人间的温暖与尊严”。1896年,这位喜欢嘴里含着雪茄,留着一撇小胡子,面带善意笑容的小书贾来到剑桥,在周围学院林立的市集上摆了一个小书摊,从此在日后的40年里,每周风雨无阻地往返于伦敦与剑桥的旧书铺,为剑桥传播书香,直到1936年去世。戴维的书摊是剑桥文士驻足聚汇之点,日后名震一时的著名大学者们都曾经是这里的店中常客,它的书香和戴维先生早以内化成为了剑桥历史与人情的一部分,“就像皇家学院的礼拜堂一样,是与剑桥分不开的”。他也可以是海莲·汉芙(Helene Hanff)《查令十字街84号》《84,CharingCross Road)里的那个弗兰克·德尔先生(Frank Doel)。1949年10月,一位居住于美国纽约的穷困女作家,因为看不起装帧简单文字肤浅的美国书籍,于是只好转向伦敦一家寻常巷陌间的小旧书店邮购。这家名叫“马可斯与科恩”(Marks&Co)书店的老板正是德尔先生,他开始不断地给女作家寄去她所需要的书籍,书缘与情缘就此连绵了20年,直到1969年1月逝世为止。这位善良的美国女作家和克己复礼的英国绅士,他们从未相见。即便到了今天,“马可斯与科恩”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门牌号却永远与英国文学、二手书,邮递、纽约、二十年,未曾谋面的友谊、古色古香的书架连接在了一起,并成为世界上所有爱书人的麦加圣地。

对于爱书人来说,我们总是在寻找“查令十字街84号”这样温情脉脉的小书店,也总是在感慨着与戴维先生这样的小书店老板的淡淡书情友谊之不易。阿麦书房的告别让我们唏嘘缅怀,透过阿麦书房那扇已经关闭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不单单是在香港,在我们身边每一座日益兴旺的城市里,这样的小书店正在一个个的消失,再也寻不着踪迹了。

猜你喜欢

爱书人剑桥书房
待书之道
《两半斋随笔》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试问爱书谁似我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
剑桥是最好的起飞平台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
My best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