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2012-04-29赵海军

知识管理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实体联网图书

赵海军

[摘要]认为图书馆藏文献可分为实体文献、虚拟文献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物化虚拟文献三种类别,以电子图

书为代表的虚拟文献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发展很快,而实体文献借阅的传统图书馆服务由于“缺乏便利性”而

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里提出了一套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及其解决方案,广大读者“足不

出户”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图书租借服务,并可形成一个崭新的文化与知识租赁电子商务市场。

[关键词]RFID物联网图书馆实体文献电子商务

本质上讲,图书馆服务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其显著特征就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图书借阅服务。但是仅靠公益性的图书借阅服务,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专业化、行业化、便利性等细分的个性化图书借阅需求,特别是网络经济时代,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时效性、便利性、精准性与交互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消费”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冲击越来越强烈,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公益性查询-借阅服务模式,一个崭新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时代已经来临,尤其是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发展极为迅速,一时间,电子书、电纸书、手机阅读等成了网络经济时代的时髦词汇,这种崭新的图书阅读方式与服务模式营造了以数亿元计的巨大市场,《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产值将达到5.98亿元[1]。然而,在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大发展的同时,整个行业似乎忽视了被人们的阅读习惯所左右的图书馆的业务惯性,即无论电子图书和电纸书怎么发展,也替代不了人们对纸质图书的传统阅读习惯,如何将网络技术手段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来满足人们传统的阅读需求,就成了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因此,完整的图书馆电子商务业务,既包括电子图书的阅读服务,也包括纸质图书(有形知识载体)的网上借阅与图书配送业务。两类业务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没有物流,后者需有物流体系的支持。

2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的业务边界

图书馆藏文献以文献载体、存储介质及其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实体文献、虚拟文献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物化虚拟文献三种类别。实体文献是指依赖实物载体的文献,如表现为图书、期刊、图片、书画作品、设计图纸等的纸质文献,表现为胶片、胶卷的影像文献等。虚拟文献是指完全电子化或数字化了的信息型文献,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物化虚拟文献是指存储于某种单体移动介质如磁带、软盘、光盘、磁盘、磁卡等上的电子化文献。

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文献通过信息流即可完成文献的传递和交流,不需要物流,且具有很高的效率。近年来,电子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虚拟文献服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各类科技管理部门及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建立了许多公益型的、市场化的虚拟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如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悦读等。 但与此同时,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却由于获取的便利性和物流成本的限制,借阅率和利用率一直都很低,海量的馆藏文献如科技图书、公共档案、标准与专利文献、光盘文献等常年处于馆藏状态而无人问津。更加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馆藏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图书馆和文献情报服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的业务边界,就是定位于图书馆业务中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服务的电子商务,就是要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FRID标准,实现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的网上借阅、自助归还与互动交流并建立相应的文献物流配送体系与借阅支付体系。

3发展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的客观必要性

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均已开展的非常充分。虽然我国“三网融合”的步伐落后发达国家将近10年,但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领域,基本与国际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享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我国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传感网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并拥有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基础条件,如中国第一颗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中国芯于2009年国庆节前研制成功,无线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国土,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已接近成熟。

物联网关键技术RFID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发的RFID图书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深圳图书馆等多家大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之中,不但节省了人力资本,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工作效率。然而,图书馆的公益事业性质和相应的服务系统设计上的缺陷,使得这种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不能满足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快捷性、齐全性、时效性、精准性与交互性等的个性化要求,这种服务系统和服务模式解决不了读者“足不出户”的远程服务式的自助归还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利益驱动的商业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现代化的服务支持系统,来满足和解决社会各界的各类细分的个性化图书馆服务市场需求。这就是本文所提出和要解决的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问题,其核心是要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把图书馆服务送到读者的家中和工作单位,使读者充分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全社会的图书阅读总量和知识利用率。RFID在图书馆服务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为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和实体文献服务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实践基础,本文将给出其具体的业务框架和流程模式。

4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的概略设计

在上述业务边界与商务模式设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其整体系统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系统、图书与实体文献远程服务网点及其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三大部分构成,其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在整个系统构架中,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系统由基于RFID的实体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实体文献网上借阅服务订购平台、图书馆电子商务服务工具三大有机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基于RFID的实体文献信息采集子系统、自动编目子系统、文献信息检索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网上借阅子系统、实体文献物流配送及其状态查询子系统、文献自助归还子系统、基于“三网融合”的平台与客户互动子系统、图书馆电子商务与实体文献服务CRM子系统、实体文献网上查询与借阅服务订购平台、整体系统的元数据管理子系统、图书馆电子商务与实体文献服务的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工具等。在整个方案中,与门户网站系统相配套的是图书与实体文献远程服务网点系统和相应的物流配送系统,实体文献远程服务网点将分布或布局于居民小区和写字楼域内,由物流配送系统承接并实现远程服务网点与网上借阅订购系统的对接,其系统的拓扑图如图2所示:

要实现上述设想,所有图书馆的馆藏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都必须要打上“RFID标签户口”,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文献处理工作,同时需要进行关键设备——箱式移动图书馆的研发,“箱式移动图书馆”实质上也就是内置了RFID信息传感装置的实体文献自助借阅、归还与回收设备,其功能是用于实体文献信息查询、自助借阅、就近便利归还及其借阅归还信息的自动记录与无线互动反馈,同时便于所归还文献的集中回收与及时入库。其工作原理是:通过RFID信息传感设备可将实体文献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实体文献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箱式移动图书馆”将广泛部署于主要社区和写字楼域,形成实体文献远程服务网点系统。

5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选择

鉴于政府办的图书馆大都具有公益性质,本身缺乏内在的赢利动力机制,不能很好地担当图书馆电子商务的主体职能,最好的方式是由民营图书馆或民营图书租赁机构来承担,具体可依托那些已有成功运营经验并拥有相当规模客户群体和相应服务管理体系的民营图书馆或民营图书租赁机构,按照上述设想,坚持自愿合作原则,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联合有意向的实体文献和物化虚拟文献馆藏机构,共同开展公益性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图书馆电子商务与文献租赁业务。这种运营模式,需要在国家知识产权法规框架下,在国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开发政策指引下,参照我国图书馆文献服务的行业技术标准和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建立图书馆电子商务与文献租赁服务的规范化公约及其行业标准化指南。

6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意义

6.1学术意义

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模式,在学术上不但能够丰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学科内容,而且还可形成一个“图书馆与文献管理现代化”研究的新领域,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网络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的建立,将会催生一个新的网络经济细分产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电子商务与实体文献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实际运行,所形成的知识租赁服务业的产业模式及其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的支持与示范效应,将是网络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的良好素材。

6.2社会经济与科技服务意义

科技图书、科技档案、电子出版物等实体科技文献和物化虚拟科技文献由于获取的便利性和物流成本的限制,常年的文献借阅率和利用率一直都很低,开展基于RFID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可以使海量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科技图书、科技档案得以充分的开发利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电子商务与实物科技文献管理,可大幅提高图书与科技文献信息的处理速度与管理能力,从而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大幅提高图书馆与科技文献借阅的便利性和社会覆盖面,大幅提高图书馆与科技文献服务的效率与效益,并可形成一个新兴的科技与文化服务细分产业。

6.3便民意义

虽然RFID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借阅归还的批处理与自助化,不但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且方便了读者、节省了人力,但还是需要读者花费时间和精力移步图书馆,既浪费时间,又有去图书馆的路程距离障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电子商务和实体文献服务系统能够使广大读者在家门口或办公楼内即可实现各类图书与科技文献的一站式自助借阅与自助归还。

参考文献:

[1] 中国图书商报社.《2009-2010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R/OL].百度文库.[2010-06-25]. http://wenku.baidu.com/view/1201b78a6529647d2728520f.html

[2]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R/OL],百度文库.[2010-12-30].

http://wenku.baidu.com/view/fb694094dd88d0d233d46a87.html.

猜你喜欢

实体联网图书
“身联网”等五则
图书推荐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抢占物联网
班里有个图书角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