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认可型人才培养之道
2012-04-29谭颖
谭颖
摘要:文章剖析当前普通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探讨礼仪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改进等方面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社会认可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礼仪教育 激情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13-02
“老师,以后出去工作,有什么单位能聘我呢?”“老师,以后出去我要干什么呢?”“老师,以后我能干什么呢?”“老师,以前那个实习单位不再用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与学生们课外谈心的时候,笔者都会面对类似如此的问题,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而每次看到这样的眼神,笔者的心中总会有种难以名状的难受。学生们所提的问题虽很简短,却关乎他们一生的发展,关乎高校的发展,毕竟学生才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学生被社会认可与接受,也就代表学校被社会认可。在本文中,笔者以教师的身份,直面学生的迷茫,探讨普通高校在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所应作出的改进。
一、高等教育应大力推行礼仪教育
(一)礼仪现状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笔者曾多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而有几次在课堂上目睹了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向某一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站起来用当地方言对老师说了一句“不知道”,然后自顾着坐下去了,回答是如此的理直气壮,落座是如此的快捷自如,令人震惊。在期末考场上,笔者也亲眼目睹了学生的一些行为,例如,监考老师发卷前请同学们把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放在教室前排,竟有學生反过来质问老师:“有这必要吗?”
笔者也因此调查了湖北省其他一些高校,访问了不少老师,老师们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仪常识,不懂温和谦让,不懂尊敬师长,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很多现象让人震惊,震惊过后是一种心痛。
(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学生的礼仪是学校文明水平和精神风貌的标志。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平的标志,而学生的礼仪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明水平。如果顾客去某酒店用餐,某服务人员不懂礼仪,顾客们会毫不客气地说:“这服务员真没素质,这样的酒店迟早会倒闭!”而如果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出去应聘或是进入到某工作岗位,不懂得基本礼仪,那么社会人士会对该学生的毕业院校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可想而知。所以,笔者建议普通学校应该大力推行礼仪教育。
2.学生的礼仪使其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古人有言:“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有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可使其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高等教育中推行礼仪教育,教育学生知荣辱,懂礼仪,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就好比给学生的人生道路注入一片和煦阳光,让其受益终生。
高等教育应尊重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老师,以后出去我要干什么呢?”这是很多学生心中的疑问。面对这样的疑问,笔者总是会问学生:“你喜欢干什么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某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去钻研。而现在有很多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习提不起劲,更不知毕业后该从事哪一个行业。针对这样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一同前行,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
(一)尊重学生兴趣
尊重学生兴趣应该从学生入校之前开始。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与家长面对专业选择时很茫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专业特征不了解。虽然电子邮件、电话沟通方式是可行的,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与考生觉得了解不透彻不详尽,希望有当面交流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每年高考招生时派出若干个由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招生团队分赴全国各地,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那些报考本校的考生选择专业志愿,或者设立学校开放日,让考生们和家长进校与专业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能在对专业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选择。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允许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后,在学院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允许其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发现兴趣比尊重兴趣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发现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悟”出来。
1.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学校和学院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例如开展辩论大赛、演讲大赛、模型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等,让学生们在大赛的参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本校举办的一次创业大赛中,笔者作为一名指导老师兼评委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有很多,有一个团队成员曾对笔者说:“老师,这次比赛对我真的很有意义,虽然我们小组没有拿到冠军,但我知道我喜欢干什么了,毕业后我一定要从事网络营销工作。”
2.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课堂是一个发现兴趣的重要之地。一方面,学生往往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一次课堂上,当笔者讲解到第三方物流的成功要素之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观点,笔者当即问他是不是对第三方物流感兴趣,他挠挠头说:“大概是吧!”于是笔者鼓励他课后多多关注相关动态与信息。后来这名学生经常与笔者交流相关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另有个班级,有位女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时不时夹带着一两个英文单词,笔者询问她是不是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她说:“顺嘴而已,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兴趣。”后来笔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英语化,与她交流时尽量用英语,她对此兴奋不已。接近期末的时候,她对笔者说:“老师,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爱上英语了,以后我要进外企当文秘,或向翻译工作方面努力!”
另一方面,老师应注重课堂的提问艺术,因为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举个例子:“来,同学们动动脑,就刚才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一个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会搜集储存在大脑中的事例,而储存在大脑中的例子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这个学生平时喜欢关注相关方面的动态与信息。老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后,就可以询问:“你是不是这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呀?”也许这个学生平时并没有发现对此感兴趣,而在课堂上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自“悟”出了兴趣所在。
课堂45分钟十分宝贵,如果能在这有限的45分钟内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那么课堂就更有价值了。
二、高等教育亟待改进教学方法
“老师,以后出去工作,有什么单位能用我呢?”“老师,以后我能干什么呢?”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怀疑与不肯定。当代社会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大学生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
(一)激情教学方式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1.激情教学的必要性。激情是极富感染力的,可以感染整个课堂,使课堂燃烧起来。笔者曾在好几个班集做过这样的试验,而每一次试验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教师授课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选择两节连上的课,在第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平缓的语速、中小音量、无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始终平静的表情,而在紧接着的第二节课上笔者开始神采飞扬、抑扬顿挫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提出问题,并在教室中来回走动,这时笔者发现了很明显的效果:有不少昏昏欲睡的学生开始坐正了身姿,并开始积极地思考问题,另有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激情感染下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看法,甚至有学生针对不同的看法开始展开辩论,整个课堂开始燃烧起来,变得激情四溢。
没有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来授课,纵使一堂内容很丰富的课,一堂知识点很重要的课,课堂上的学生也无法提起兴趣,更不会针对某些课程内容作深入的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2.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造型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特别重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身上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一是喜欢照搬照抄,不愿动脑筋;二是心中有观点,不敢表达出来。照搬照抄现象在课程论文写作与试卷作答过程中尤为突出。在评阅某次课程论文中,笔者曾做过一个统计,选择同一题目的学生论文中大约3/4的论文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以及表达形式几乎完全相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们都愿意采取网络拷贝的形式写作论文,不愿意动脑筋,没有自己的任何观点。另外,心中有观点,却不敢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不少学生都积极思考了,可是却没有勇气站起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表现:或是眼睛盯着桌面一动不动,不敢抬起头来,或是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眼神中闪动着希冀。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1.注重鼓励学生“说出”。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技能,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第一方面,老师需要注重语言艺术,以达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效果。对于那些埋头若有所思的学生或是眼神中闪动着希冀的学生,老师可以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吞吞吐吐,面有难色,老师可以采取“试探式”问法:“你是否同意刚才老师阐述的观点?”然后可以接着询问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第二方面,适当地引进激励机制,可以将回答老师提问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明确地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光荣的行为,是能力的体现。
2.注重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只懂得照搬照抄,只懂得仿效别人,思维能力欠缺的人是难以被社会认可的,而大部分在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与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方面,老师同样需要注重语言艺术,例如“只要有论据支撑,那么你的回答就是正确的”“你可以提出一个论点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为它寻找论据”等等这样的话语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鼓励效果。第二方面,引入激励机制,可以將论文中个人观点的提出以及试卷中个人观点的提出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论文与答卷给予奖励。第三方面,改革考试内容,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点、理论方面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必须经过充分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解答。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落到实处。
3.寓教于乐。想方设法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专业知识在其头脑中牢牢扎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在沉闷的气氛中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寓教于乐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悟出道理。
情景短剧与角色扮演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例如为了让学生区别理论生产能力与有效生产能力,并掌握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代表一个公司,并让小组成员为自己的公司命名。公司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原材料(老师给出的文字材料),按照产品的工艺规程(造句规则)制造产品(句子)。任务完成后,公司的员工数量、理论生产能力、有效生产能力、次品率等数据可以全部显示出来。紧接着,老师可以请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小组代表)上台来答记者问(回答各位同学关于各种数据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悟出相关知识点。再比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信息高度共享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来实现库存信息、库存预测信息、销售时点信息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等的传递。
4.课堂上的民主集中制。一个我行我素、不听取学生意见的老师,必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往往会把尊重意见的老师当成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首先,老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民主,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例如可以课间征集不署名意见小条,课间与学生当面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相关方面可以包括:幻灯教学的采用、语速快慢、音量大小、提问方式、案例讨论方式,甚至还可以包括考试的形式与题型等等。然后,老师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改进教学。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认可与接受。而是否能被社会认可与接受以及社会如何认可,正是大多数学生的迷茫之处。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应肩负重任积极探索社会有用人才的培养之道,让学生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金玉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