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第一银行家
2012-04-29马君海
马君海
虽然拯救欧元区危机无法凭借让洛朗·博纳菲一己之力,但这位巴黎国家银行的新任CEO还是被濒临绝望的欧洲人冠以“救世主”和“金融领航人”的美名,用以表达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之情。
2011年7月14日,让洛朗·博纳菲(Jean Laurent Bonnafe)在太太的娘家罗马尼亚山谷城堡里庆祝50岁生日时,就已经知道了12月1日就任巴黎国家银行CEO意味着什么——不要让大出血危及整个欧元区。几年来挥之不去的金融危机,已将巴黎国家银行(BNP)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欧元区第一银行的位置。这家拥有3.1万亿欧元资产、20.53万名雇员,业务遍及85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在零售银行、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三大业务内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BNP的CEO就是欧元区银行界的老大,在纾困时期,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曾经有一位《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不经意地看到,在拯救Paribas银行的前一天,BNP CEO的背影出现在法国经济部——他在给高官们上行政管理课。同样,在积极讨论实施救助方案的时候,BNP的老大也能获得政府的许可,以借款甚至股票的形式来救助危困国家,这样可以免去许多繁杂的手续,使得救助更加及时有效。
“让洛朗知道,他不仅应当简单地做一个银行家。”他的客户、老佛爷零售集团的老板霍泽说,“他懂得客户、尊重客户,更有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确,让洛朗总是能够一下抓住客户的需求要点,因为他能够身体力行,进行艰苦细致的调研。曾经他为了理解标致汽车客户,甚至要把自己的标致505拆了重装——这个重实践的习惯是他在海军服兵役时养成的。越是知道人在船上不舒服,他就越是愿意到最让人不舒服的核潜艇上去体验生活。“我们的数据中心要像核潜艇一样安全,我有过这种体验,懂得安全的实际意义。”让洛朗说。
作为这个庞大财团的老大,生活在那些当今最强大却最惊恐的人当中,让洛朗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谦恭和谨慎。他的另一位客户,大西洋公司的顾问拉莫尔说,“正因为他谦恭不张扬,对那些聪明绝顶的人不会构成威胁,所以他们也不会很在意他。”这话讲得好,尤其在稳健行事更为重要的今天。
让洛朗接受过法国最好的精英教育,1992年巴黎科技大学和法国矿业大学的金色毕业文凭,将他送入法国政府,担任工业部的技术顾问。1993年BNP的聘书让他动了心,开始在CEO米歇尔·贝备罗的手下工作。米歇尔也是初来乍到,此时BNP正在转向私有化。米歇尔对让洛朗的概括精神、超强工作能力、迅速的行动能力以及超凡的智力印象深刻。“无论我们前一天的工作何时结束,第二天一早7:30我们碰头时,他肯定会交出一份明晰精确的金融分析报告来。”米歇尔曾公开赞扬道。
“米歇尔和让洛朗都属于冷血型动物,在工作中丝毫不讲情面,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一位同事分析说。让洛朗看起来丝毫没有特别之处,而且不做任何出格的事,这和BNP过去喜欢装模作样,酷爱汽车和美女的高管大相径庭,让洛朗对无聊的社交活动都没有兴趣,视如瘟疫,避而远之。
尽管让洛朗不事张扬,但并非没有个性, 不会捣蛋。在法国科技大学时,让洛朗属于那个能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的橄榄球队。这帮队员将以“科技与国防(Science & Defence)”为题的讨论会告示改成了“性与失贞(Sex & Depuse)”,引得校长站在门口大骂,而此时,这帮家伙正在学校展览室里,将橱窗内海军上将和陆军士兵的军衔互换,张冠李戴,令人忍俊不禁。这种恶作剧让洛朗不会挑头,但哪次他也不会落下,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很清楚自己的目标:聚合100%能量的动力。他曾经鼓励过室友,无论是橄榄球比赛还是学习,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得到需要的分数。“在目标面前,他很执着,很严肃,但不呆板,不顽固。”他的室友说。
在BNP做CEO助理时,让洛朗负责战略决策,在米歇尔设计的并购行动中不可或缺。1999年,BNP和法兴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展开了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恶斗。法兴银行竞购Paribas银行,BNP则竞购法兴,并同时反购Paribas。 最终的结果,BNP竞购法兴银行失败,但购并Paribas成功,从而导致2000年BNP和Paribas合并。在这次斗争中,让洛朗显现了他的特质:执着、忠诚、谨慎、讲求效率、富有远见,谦恭无比,这为他后来成为欧元区第一银行家奠定了基础。在购并Paribas后的这10多年中,他不动声色地将BNP从所谓的“国家银行”重塑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关键操手。
2006年让洛朗被指定为购并意大利BNL银行的负责人,这一次他又显现了他在购并方面的有效行动力。他的工作程序被归纳为“6天、6周和6个月”。6天,用来任命10多名执行委员会的成员,这些人将确定工作的轻重缓急;6周,用来选择副手,并与这些副手一起,着手起草详细的工作方案;6个月,用来实施这个工作方案。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单枪匹马地作战,他有一个300人组成的全权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就是他可以信赖的米歇尔,帮助他实现这些重大的合并计划。
并购以外,让洛朗的企业整合能力同样让人刮目相看。他通晓5种语言,懂得如果能主动讲出对方的语言,就能很快获得好感。意大利BNL银行现任行长鲁吉·阿博特曾幽默地对记者说,“我原本以为要拼命改良我的法语好去与新老板沟通,但结果却是我的老板竭力在学习意大利语,以消除我们之间的任何隔阂。”并购前,BNL每年丢失9万个客户,而并购3年后,BNL每年新获5万个客户。让洛朗给出的策略是多渠道开展业务,遍地开花。他主张多开分理处、动用包括互联网和电话在内的多种渠道,争取更多的订单。他一开始就强调,增加投资发展新的电脑系统,并且招募更多的IT人员,帮助实施扩张战略。
到了2009年兼并比利时的Fortis银行时,情况与BNL大相径庭。Fortis是一家活跃的商业银行,但是它被400亿“毒股”拖得一筹莫展。 因此,Fortis更多走的是敏感异常的政治程序。现任BNP-Paribas Fortis的行长赫曼·戴姆斯说:“我们和让洛朗在比利时议员面前辩论金融危机的影响。会议气氛相当紧张,彼此的话语都很尖刻,谁也不敢懈怠。虽然让洛朗不是评判官,但是他一直主导着整个会议的进程。他很会说服人,使气氛缓和下来。”
从整合Paribas的过程开始,让洛朗就展现出了令他声名鹊起的特别本领:集成两个不同实体并让其做到1+1〉2。而在2006年并购意大利BNL银行后,让洛朗频繁穿梭于巴黎和罗马之间,双城生活没有让这位昔日的橄榄球员失去稳定。物理上将两个公司合并在一起很快很容易,但要让两种企业的精神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成功案例并不多。
BNL的文化根深蒂固,银行的墙上甚至还挂有二战战犯墨索里尼的画像。被BNP并购后,“今天BNL是意大利毕业生最喜欢工作的企业之一,与法拉利处于同一个水平。”让洛朗得意地说。他竭力与亚平宁半岛上的这个国家互通灵魂,而且他率先爱上了意大利。即便回到巴黎,他也还保持了在意大利养成的习惯,清晨必读意大利的《共和国报》,他认为《共和国报》办得比法国的《世界报》要好,因为意大利的报纸对国际时政的报道更加开放。他还挤出时间阅读意大利的小说,在他的办公室里,这类意大利的书籍装了整整一书柜。好比近期出版的玛扎提尼新作,一部以波希尼亚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源自世界》,很快就出现在让洛朗的案头。在捕捉意大利文化——或任何工作对象——的新潮时,他从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