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讹传讹千百年,愿为贤者正其名
2012-04-29黄飞英
黄飞英
“叶公好龙”是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真正面临某事物时,反而畏惧。然而,成语中说的叶公,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德才兼备、德高望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那么,是谁给他编排了这样一个成语呢?
一、历史上的叶公,德才兼备,德高望重,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
成语中说的叶公,历史上确有其人。
叶公本名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末任楚国大夫、楚令尹,是楚庄王玄孙、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因封地在叶(今河南叶县),故称叶公。
叶公长期任楚国方域外重镇叶邑(今河南叶县南)县尹,知识渊博,曾问政于孔子(见孔子《论语》)。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军破楚,将其母及其弟后臧俘至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市)。后臧竟丢弃其母,只身逃归楚国。为此,子高鄙视其弟,终生不用正眼看他。
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令尹子西打算召回流落在吴国的楚平王之孙王孙胜。子高认为王孙胜私心太重,为人狡诈,不宜召回任用,为此极力劝阻子西。遗憾的是令尹子西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仍将王孙胜召回重用,任命为巢大夫,号称白公。
白公王孙胜野心勃勃,志存取代王位,注意收揽人心,于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谋反,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期于朝,劫走楚惠王,发兵攻占郢都(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威镇北藩的叶公子高,在王室白公王孙胜叛乱时,义不容辞,力挽狂澜,率领域外楚军勤王攻入郢都,首先攻占府库,将财货和兵器分发给国人,在郢都城吏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击败了白公王孙胜的叛乱,白公王孙胜被打败后自缢而死。
叶公收复了郢都,迎接楚惠王复位,这在历史上被誉称为叶公“一战而定王室”。
叶公战功显赫,深得民心,因而楚惠王委任叶公兼领令尹、司马双重要职。
次年,叶公与楚惠王商定,决定攻灭长期与楚为敌的陈国(今河南淮阳)。后鉴于楚国内部已经安定,遂以年老为由辞去令尹、司马兼职。
楚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春,越(都城在浙江绍兴)侵楚。同年秋,叶公不顾自己年迈,率领楚军远征从属于越国的东夷,并与三夷(今浙江宁波、台州、温州三地区间)人结成联盟,使楚国势力达于东海之滨。
叶公在任期间,选贤任能,整饰朝政,修文经武,致楚中兴,使楚国500多年的国脉又延续了280年左右。
如上所述,历史上的叶公——沈诸梁,是一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能文能武,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卓识远见的杰出政治家与军事家,是春秋末期楚国德高望重的名臣名将。
楚国大学者、兰陵令荀况曾以十分尊敬、钦佩的笔触赞颂:“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著于后世。”
被楚国史家称为:“叶公……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天下莫敢以兵南向”。
史书、古籍,诸如《国语》、《论语》、《左传》、《东周列国志》、《水经》、《汉书》、《史记》、《叶县志》、《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湖北名人大辞典》等等巨著中,对春秋末楚国大臣叶公子高都有记载和很高的评价。
二、子张为讽谏鲁哀公,编造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
既然叶公子高在历史上是楚国中兴的名臣名将,怎么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官居中垒校尉刘向的笔下,被丑化成既好龙又畏惧龙的“懦夫”了呢?
原来刘向的《新序杂事五》中的“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是凭着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搜集撰写而成的——“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说的未必有根据或有价值,听的也不必那么认真相信。
其实,“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的始作俑者是孔子的门人子张。
事见唐代著名史学家、官居左散骑常侍的刘知几在自己的著作《史通·模拟》中说道:“悦夫似史而憎夫真史,此子张所以致讥于鲁侯,有叶公好龙之喻也。”所以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岣嵝碑歌》中写下了:“盲翁扪籥但取似,叶公好龙固为名”之句。
子张何许人也?据史籍记载:子张是春秋末陈国人(注:陈国于公元前478年被叶公子高率领的楚军所攻灭,归属楚国版图)。本名颛孙师,字子张。颛孙是复姓。子张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之一,比孔子小48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但“不务立于仁义之行”,所以“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子张曾跟随孔子应邀到楚国叶公子高叶邑领地访问,亲耳听过叶公问政于孔子。
叶公喜爱画龙,子张观看过叶公画龙,了解叶公常常将龙形之于笔端,以抒发自己的胸怀与抱负。
叶公的家里,凡是可以用钩凿雕刻的地方都刻有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龙。
孔子与子张当时对叶公子高“好龙”的绘画、雕刻艺术十分赞赏,这是叶公子高既受荆楚文化影响、又受中原文化教养的结果,给访问者孔子与子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不料,这个热衷于追逐名利的子张回到鲁国,在求见鲁哀公时,竟受到了冷遇,迟迟不被接见。七天后,鲁哀公约见子张,子张正窝着一肚子火,但又不便于直截了当地向鲁哀公提出“抗议”,于是就采用含沙射影的手法,编造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先是说春秋楚国人叶公子高酷爱画龙,对龙情有独钟,家具和室内装饰都刻有龙的形象,连钩子也做成龙的样子,门窗、梁柱上都雕刻着龙,简直是个“龙的世界”。子张接着说,当天上的龙真正下凡来他家访问时,叶公却吓得失魂落魄,六神无主,慌忙逃走了。子张在故事的结尾处对“叶公好龙”下了一个评语:“叶公不是好龙呀,他喜欢的是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啊!”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讲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有谁见过真龙下凡到人间来呢?显然这是子张胡编乱造的子虚乌有的事。
三、笔者无意推翻千百年来习已成俗的“叶公好龙”成语典故,但不妨让“叶公好龙”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上的叶公子高——沈诸梁其人,各存其真
子张因为自己受到鲁哀公的冷落,就编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来对鲁哀公进行“讽谏”,而不顾导师孔子与叶公相识的真挚友谊,不择手段,不讲仁义,不惜以丑化叶公的形象来达到个人“讽谏”的目的。
子张讲完“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后,对哀公道出自己真正要讲的话:“现在臣子我闻听君王您喜爱贤士,故不远千里来见君王,您七日不见我,君王不是好士,是好似士而非士者也。”
子张虽以诽谤叶公的声誉作为代价,但鲁哀公并没有接受他的“讽谏”。时乖运蹇的子张一生与仕途无缘,枉费心机。
倒霉的是叶公子高,千百年来被人讥笑。当今《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中国成语辞海》、《辞源》、《辞海》及新版《新华词典》等等权威巨著,其中“叶公好龙”成语条目都是采用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引用子张胡编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的典故,在国人中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极普通故事了。而历史上叶公其人却鲜为人知。
为此,特趁壬辰年话神龙之际撰写此文,对“叶公好龙”典故的来龙去脉及历史上的楚国名臣叶公其人补述一笔,还叶公子高的庐山真面目。笔者无意推翻千百年来习已成俗的“叶公好龙”成语典故,但不妨让“叶公好龙”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上的叶公子高——沈诸梁其人,各存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