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传乡情 花儿育新人
2012-04-29韩宏
韩宏
一、宁夏“校园花儿”形成的背景
宁夏是全国较早成套编写地方乡土音乐教材的省份之一。1990年就先后出版发行了两套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在全自治区使用。内容包括宁夏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和几首新填词的原生态花儿以及对回族音乐家、回族舞蹈、回族乐器的介绍等,受到师生的喜爱和欢迎。但自2000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省级(地方乡土)教材被停止使用和编写,只允许学校编写本校教材。此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完成能够承载包含传承要素的、高标准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精神要求、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呢?在国家倡导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教育厅全面落实扎实推进“爱祖国、爱家乡”文化教育活动之时,适逢北方民族大学聘请文学博士武宇林担任北方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她的倡导下筹备成立了“宁夏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并逐步探索和完善了“校园花儿”的框架理论,编写了《宁夏校园花儿教程》,解决了暂不允许编写省级地方教材给“花儿”的校园传承带来的困境,并面向全自治区分期举办校园花儿歌手骨干音乐教师培训班。
“校园花儿”的理论框架,是通过以宁夏六盘山“花儿”这个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包含西北地区流行的“花儿”,以学校艺术教学和学校教育活动为载体,将以往单一的“花儿进校园”(花儿进课堂)活动进一步发展成为符合教育规律传承精神要素的“校园花儿”,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程及创新的内容和易于接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方式,成为一个教学系统。这是一个大胆的创举,通过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立体推进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使“花儿”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和形式,通过校园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正是宁夏“校园花儿”产生、实施的理念、动机和背景。
二、“宁夏校园花儿”的创意及其内涵
“校园花儿”是宁夏专家教授、教研人员、一线教师、花儿歌手实施“花儿”走进校园创立的“专用名词”,解释为:“能够在学生中演唱的、受学生喜欢的‘花儿,经过重新填词或稍加改编,适合在学校的艺术课和校园的艺术活动中演唱、表演的花儿”(见《宁夏校园花儿教程》,武宇林主编)。选择的“花儿”必须是曲调优美、流畅,音域适当,音乐形象鲜明、风格特色鲜明的“原生态花儿”;歌词是重新创作的,与原生态花儿的韵律、结构吻合,内容健康向上,寓意深刻。对于“校园花儿”的内涵概念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修正的。目的是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旋律优美的花儿曲调,用“乡音(花儿曲调、方言)乡情(民风民俗与民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和情感世界里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使“花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在校园教育活动及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得到扎实的推进,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活动中弘扬。
“校园花儿”与“花儿进校园”(包括花儿进课堂)虽然都与“花儿”和“校园”有关,但笔者认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课题组在为宁夏音乐教师培训时逐步确定、界定形成的内涵与名称;后者则是各地在开展“校园花儿”之前约定俗成的一种流行说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从“自然传承”、“教育传承”等形式来看,教育传承这个平台,具有可复制性和大面积推广的功效,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一般传承的群体、对象范围越大,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校园花儿”由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依靠教育部门对于学校音乐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标准的培训,是一个教育传承的系统工程,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不仅是能否唱几首花儿以及风格、语言把握像不像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符合学校教育课程论和文化传承观点的系统问题。强调的是全体人员在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对象发生作用的全过程和结果,具有多主体的性质,即传承对象是学生,传播者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音乐教师、原生态歌手,以及有关专家、学科教师、师资培训部门等。
三、“宁夏校园花儿”的实施途径与办法
为了推动宁夏“校园花儿”工作,2007年以来,我们举办了首届音乐骨干教师“校园花儿”培训班,组织相关的演出和讲座等活动,促进了我区各级各类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践行“校园花儿”的学校、师生,使“校园花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推进。主要实施办法:一是确立了以骨干音乐教师为主的“校园花儿歌手”培训带动策略。通过在课内、课外以及各个艺术教育实践场合,演唱经过精心选择、改编的适合学生演唱的“校园花儿”,使音乐教师首先成为传承“花儿”的使者。二是确立了以“校园花儿”为主的综合艺术教学形式。要求“花儿”的教学要与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要与课程目标教材中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知识的教学结合,与地域民俗结合,要通过学习真正了解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的意义,落实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各个学科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以及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总目标。三是提供了“校园花儿”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参考内容。比如举办以民族民间音乐、美术、文学等内容为主题的艺术周、讲座、展览活动等,教育部门或院校、班级开展“花儿”的主题活动,以及中小学音乐、舞蹈、歌唱、欣赏鉴赏教学如何与花儿及其他学科的结合等。另外,“花儿”演唱的即兴性和歌词创作、音乐演唱的生成方式、过程等与现代教育理念、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创作的目标自然吻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元素和资源。四是提供了“校园花儿”歌曲选择与改编的标准与建议。要求选择曲调优美的原生态花儿进行歌词创作和曲调的改编,在原歌词韵律、曲调情绪上结合学校、地域及学生生活等重新填词,开展创作、演唱活动;曲调改编要忠实于原曲调的风格,可以加编过门和使用扩充、拼加串接等手法;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与器乐、舞蹈等学校活动结合。五是制订了对教师和学生、学校的要求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是:学唱背会原生态花儿5—10首,创作改编花儿2—5首;结合教学,开展艺术活动和艺术创作。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背唱、演奏和熟悉3—5首原生态花儿,并能参与创作歌词填唱、舞蹈等;能够欣赏、辨别、说出花儿的一般类别特点等。对学校的要求是:要利用校园网等一切媒体和教育手段开展活动,要善于利用民歌音乐及(方言)母语的亲情性,开展校园花儿。六是编写了《宁夏校园花儿教程》培训教材,并陆续利用各级音乐教师的培训加进“校园花儿“的内容,使教师知道如何唱、如何教、如何选编创作开展传承活动。通过“校园花儿”教程的普及使用,使宁夏“花儿”这一民族艺术奇葩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文化水平,增进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领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四、宁夏“校园花儿”的创新及实效
来到宁夏,走进校园,你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校园花儿”的影子和氛围。以一首宁夏山花儿《哥是阳沟妹是水》①由不同学校师生填词改编的“校园花儿”歌词为例:“党是阳光啊我是苗呀,阳光沐浴呀,我们茁壮地成长着,哎哟,阳光沐浴呀,我们茁壮地成长着……。”“校园的小树(呀)你不要摇(呀),叫她直直长着;校园的花朵你不要摘(呀),叫她艳艳地开着……。”“河里的鱼儿你不要捉(呀),叫她快活地游着;田野里生的(哈)小青蛙(呀),不要捉(呀)你叫它快快的长大,哎呦!不要捉呀!你叫它快快地长大……。”“二十四中真漂亮啊,宽敞的教室(呀)窗明几净(呀),绿树成荫,风光无限好……。”
回顾四年多来宁夏在“校园花儿”的教育传承普及探索方面的实践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培训和教学活动模式化常态化课程化,将“花儿”纳入宁夏高校音乐课程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二是教育部门重视支持与配合,通过“校园花儿”的培训,由当时极少数会唱花儿的音乐教师,发展到了近百所学校学生、近百名音乐教师、学科教师等都能够演唱2—3首自己喜欢的花儿。三是“校园花儿”的培训和教学活动结合了音乐、舞蹈、合唱、器乐、美术课程及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整体活动而展开,正朝着经常化、普及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实施。四是引导、组织推广在校园花儿、校园剪纸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中有突出成绩的学校、市县开展观摩交流、采风等活动,并使之经常化。五是在原来花儿教程的基础上即将正式出版《花儿综艺》一书,创造性地将“花儿”民歌改编成供合唱队演唱的多声部合唱作品;将“花儿”改编成中小学学生教学乐器可以演奏的独奏和合奏器乐曲。为了便于推广和普及,我们采用宁夏地域、物品等标志性名称命名,创编了六盘山步、汤瓶步、贺兰手、花儿手、沙湖圈、沙枣花阵、沙坡头阵等回族花儿标志性舞蹈套路及“校园花儿“集体舞范例等,开创性地将“校园花儿”创编成风格化、程式化的回族花儿舞蹈,供学校开展活动使用。
五、几点困惑和努力方向
一是截至目前,还有一些音乐及文化人士对于“校园花儿”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花儿是情歌、是男女之事等等,将“校园花儿”与“原生态花儿”未作细致的了解与区分,不能正确地对待、理解教育传承的多元化途径,一味强调原生态和传承的活体要素,缺乏从现实、从时代需要出发,从传承要素及教育模式出发来认识校园花儿的意义和作用,这给花儿的教育传承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阻力。二是参与校园花儿改编、填词创作的作家不多,参与的热情不高,影响了传播和发展。三是教育传承经费的匮乏。宁夏“校园花儿”的发起和实施,是教育部门、教师自发的行为和行动,缺乏政府“非遗”传承款项、项目的扶持和支持,影响了著作、教材的出版及教师培训的大面积跟进。四是应允许自治区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符合地方实际、有特色的能与传承要素紧密结合的省级本土化的乡土音乐教材,使“校园花儿”有“本”可依。
六、结论
“校园花儿”虽然是以教育系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自发为主开始的,但很快得到了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响应。“校园花儿”的开展,虽然在宁夏理论界和音乐圈有些不同的认识看法,但我们认为“唱”比不“唱”好,即便演唱的是“花儿歌曲”,但通过演唱教学,其模仿和二度创作的过程,“花儿”音乐要素就已经发挥了作用,因此打破了多年以来“花儿”仅仅是学生欣赏、观摩的“奢侈品”境地,形成了师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听不懂到爱听爱唱,并主动参与改编、创作与表演的学校教育传承模式。我们的主旨是让“花儿”这一民族民间音乐瑰宝,通过教育教学的传承方式,面向所有学生,让“花儿”优美的曲调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从而达到“乡音传乡情,花儿育新人”的境界。
①《哥是阳沟妹是水》是一首宁夏六盘山地区流行的原生态花儿,原词是“院子里长的(哈)绿韭菜(呀),你不要割(呀),(哎哟)你不要割(呀)你叫它绿绿地长着;哥是阳沟(哈)妹是水(呀),不要断(呀),你叫它慢慢地淌着。(哎哟)不要断(呀)你叫它慢慢地淌着……。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宁夏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
韩宏 宁夏电化教育中心(宁夏教育电视台)电化教育艺术学科教研员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