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首届华人音乐创作鼓浪屿笔会”简述

2012-04-29曾三愆

人民音乐 2012年1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作曲家讲座

11年7月20—25日,由福建省文联、福建省音协、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管委会主办的“2011年首届华人音乐创作鼓浪屿笔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福建五地的作曲家、理论家参加了笔会,有: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罗训涌,福建省音协主席王耀华,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怡新,上海音乐学院前院长、作曲家杨立青,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刘湲,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温德青,香港作曲家联会主席陈锦标,台湾作曲家李子声,福建省音协顾问、作曲家郭祖荣、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作曲家章绍同,福建省音协顾问、作曲家吴少雄,福建省音协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叶松荣,福建省音协主任科员余守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曾宪林、张建国,特邀嘉宾福建省音协副主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苏力,福建省音协顾问袁荣昌,以及福州、厦门音乐界人士和北京、福建新闻媒体的记者。音乐创作开幕式由福建省音协副主席、秘书长唐晓燕主持。乐社和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室内乐团承担,先后演出了李子声《南乐Ⅱ》(2003)、吴少雄《听雨》(1987)、章绍同《四月的黄昏》(2012)、温德青《小矮人的回旋曲》(2001)、陈锦标《剪影二》(2009)、郭祖荣《奏鸣曲》(1952)、杨立青《遥远的曲调》(2002/2009)、刘湲《涅槃Ⅱ》(2000)等作品。

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罗训涌和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梁怡新分别致辞。首场讲座由叶松荣主持,王耀华作了题为《为有源头活水来——音乐创作中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讲座。他说,音乐史首先是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如何创新,推动音乐发展的历史。很多优秀作曲家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对传统音乐创作的传承和创新是音乐创作永无止境的发展动力。他概括出音与形、表情、意韵与神韵是分析和体悟中国传统音乐的三个方面,是中国传统音乐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和借鉴的重要内容。在谈到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音乐,或中华乐派的事业时,他觉得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提出了把握音乐形态、情感表现、神韵风格的三境界,并具体论述了进入、深入和融入的三个学习阶段。他提倡作曲家不仅要学习和继承传统音乐,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和创新。他说,作曲家是音乐界的创新动力军,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是相互关联的创新活动三联模式。他将作曲家运用传统音乐进行音乐创作的创新成果分为原始创新、绝对创新和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相对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他最后指出,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现代作曲技法的学习、吸收和借鉴,是传承创新和吸收借鉴有机结合。

王耀华的讲座引起了在座作曲家和理论家的互动思考和反馈。叶松荣的总结很幽默,将作曲家的创作与人类的生育相比较。他说,作曲家个性化创作靠个人积淀,个体修养的广度和深度。人类音乐创作像人类的生育一样,人类的生育源源不断,同父母的孩子有的各不一样,有的双胞胎极为相像,有的几代都像,这是因为基因的承传。当无法生育时,可以借助科学,如试管替代生育,也一样能起到生育的的效果。人类创作了大小调体系,我们也能在大小调体系中创造各种各样的旋律。无调性替代了有调性,还有什么可以取代无调性?这些将取决于作曲家个人的悟性水平。

下午第一场由杨立青主持,郭祖荣作了题为《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的心声——创作谈》的讲座。他从六十五年的创作谈对音乐创作的认识,首先感悟到音乐作品是作曲家的心声。他把学音乐的分成三种人,一是把音乐作为事业,二是把音乐当职业饭碗,三是把音乐作为敲门砖,作为向上爬的东西。他认为作品应该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如果连自己都不感动,就无法感动别人。他用最热诚的心对待学生的创作,把学生引到音乐中来,引导他们终生学习和创作音乐。

大家一致认为郭先生的音乐创作精神是一种精神财富,推动着福建的严肃音乐创作及音乐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二场吴少雄主持,陈锦标作了题为《香港现代音乐的现状》的讲座。他介绍了香港政府及半官方推广艺术的机构及拨款机制,香港民间表演艺术团体和公立、私立专业学院音乐课程及其他音乐培训机构的情况。他说,香港的商业赞助很少花在艺术推广上,所以,香港作曲家联会是本地严肃音乐作曲家为培育及推介音乐创作而成立的专业机构。香港作曲家联会从1983年成立以来,除定期举办新作品音乐会、作曲比赛、研习班、讲座、委约创作、出版乐谱及唱片录音的活动外,更致力于提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兴趣,并定期指派作曲家到学校培训下一代创作人才,及在香港将音乐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意艺术来推动各方面的发展。香港作曲家联会作为香港文化大使,与很多国际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在国际现代音乐交流方面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列表说明了香港亚洲作曲家联盟及音乐节的举办情况,详细介绍并强调2010年以来香港作曲家联合会关于音乐创作与现代音乐体验系列——互动示范讲座、创作培训及音乐会的情况。

22日上午第一场,郭祖荣主持,杨立青漫谈《三种价值判断,三个传统与n大件》。他从1997年谭盾到上海讲两个题目《中国作曲家怎么赚钱》和《美国作曲家怎么赚钱》谈起,将中国与美国的作曲队伍和创作收入做了比较,认为两种价值观完全不同,介绍了参加笔会的作品《三重奏——遥远的曲调》,引入三个传统和n大件。他提出的三种价值分别是主旋律价值、市场价值、艺术自身的价值;三种判断是政府判断、市场判断、艺术判断;三个传统是中国民族音乐传统,西方古典音乐传统,西方的先锋派传统。大家一致赞同他的观点。

第二场由刘湲主持,李子声的讲座是《我的习乐经历》。他从自身的家学渊源谈起,谈自己的音乐创作经历。他从小学习钢琴,上音乐附小、附中,接触完整的音乐教育,包括国乐合奏,学过一两年国乐器。他介绍了18岁高中毕业写的作品《火凤》双簧管与钢琴。他高中后进入国立艺术大学。当时第一任校长是马水龙,学校安排大量传统音乐课程,戏曲艺人教传统工尺谱的念唱法和锣鼓乐,他跟助教学了两年锣鼓、戏曲唱腔和传统身段。传统音乐思维和传统的语法对他的当代音乐创作的帮助很大。后来师从潘皇龙,经他推荐继续到波士顿大学师从希腊籍的安东尼奥老师,发现美国学院派都是保守的。他介绍了1990年用叛逆的手法创作的为女高音和四件乐器而作的《两首亡国诗》,以及1996年读博士班的委约作品长笛协奏曲《上台-下台》。

下午,第一场陈锦标主持,温德青作了题为《从声学分析到音乐创作》的讲座。他从孙文明1957年创作的二胡作品《二琴光芒》谈起,谈孙文明悲惨的创作经历和伟大的现代作品。与瞎子阿炳相比,他认为孙文明的作品属于小众作曲家。孙文明从民间音乐中吸取创作营养,用一把二胡拉出两把二胡的音响的作品比后来欧洲频谱流派的探索整整早了20年。温德青通过先进的音频技术和借助仪器分析了《二琴光芒》的音响中的基音和泛音,在此基础上用二胡与室内乐队编制和精妙的配器创作出《琴声光芒》,试图还原再现《二琴光芒》的音响。温德青通过这样的创作分析介绍了频谱流派的创作技术。

第二场,李子声主持,刘湲和章绍同漫谈式的探讨作曲家“学习如何创作还是以创作的状态如何学习”来反思自身的创作。首先是建立向西方学习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创作的音响观念。其次,创作和学习有很多不同,不能光学习不创作,也不能光创作不学习。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接触很大的信息量,但创作不需要太多的束缚,可以多一些。提倡边学习边创作,但学习位于创作之后。第三,创作的学习,应该是对气质的学习。第四,学习音乐的技术,应该更多关注语言,因为音乐来自于语言的夸张化。第五,创作的学习跟环境有关系,跟环境的历史有关系。第六,无论你用什么技法,中国气派绝对不能丢,学习不是去模仿去抄袭。

第三场温德青主持,吴少雄以舞剧《原野》为例作了《音乐创作漫谈》的讲座,他谈的主要创作观念,一是音乐如何跟戏曲、跟舞蹈结合。二是舞剧剧本的美学特征分析,三是音乐主题、音乐语言的选择。四是多种创作风格表现多元化的美学特征,五是用个人的品格统一作品的风格。他将音乐作品分成精品、上品、成品、次品和废品五个层次。

总之,本届笔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会人员虽然不多,但规格很高,基本可以代表了当前五地的创作水平。互动的专题讲座,精彩的演出,以及充满智慧的作品研讨,为福建现代音乐创作的增添了一道风景,也为福建的严肃音乐创作和人才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们期待下一届笔会的召开!

曾三愆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萌)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作曲家讲座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