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童心 激情课堂
2012-04-29孙彦彦
孙彦彦
静心聆听了特级教师宋运来《乌鸦和狐狸》一课,我与学生一起陶醉在童趣里。
【片段一】童心如春风,满眼皆花香
师:刚刚老师提的问题,同学们一读课文就找到答案了。看来书要多读几遍,那你现在再来读狐狸说的这句话。当狐狸在树林里到处找吃的时候,他对乌鸦说——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没有感觉到饿么?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这是只想吃的狐狸。
师:当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的肉很馋的时候,他对乌鸦说——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是只快要流口水的狐狸。
师:当狐狸看到肉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他对乌鸦说——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流下一点口水了,可惜又回去了。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这次真的直流口水了。
师:孩子们,狐狸看到乌鸦嘴里一片肉,眼珠子一转,说——
生(齐):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赏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想吃的狐狸”“快流口水的狐狸”“口水流了一点又回去了”“真的直流口水了”,宋老师运用这富有童趣的语言,意思层层递进,引领学生将思维放飞在对狐狸神态的想象里,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所说:“沉醉不知归路。”在这时,学生已经陶醉在教师用童趣语言营造的意境中,课堂无形中似有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开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花苞,醉人的花香流溢在学生与教师之间。
【片段二】童心如夏雨,满眼皆清凉
师:谁来说狐狸是怎样关心乌鸦的孩子的啊?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蛮有意思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面对别人关心自己的孩子,天下做母亲的,哪有不动心的呢?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面对别人的关心,只是看了一眼。尽管只是看了一眼,狐狸可心中窃喜,他想,离吃肉的时间可能不远了。
……
师:全班请起立,你们是站在树上的乌鸦,老师是站在地上的狐狸,把书拿起来。
师:(绘声绘色地)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有的学生看了我一眼,有的学生没有看我。为什么没有看我一眼?再听老师说一遍。
师: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有的同学摇头了,说说看,你为什么摇头?
生:因为乌鸦知道他要搞什么阴谋。
师:再注意听,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你发现什么没有?
生:狐狸是赔着笑脸说的,而你没有赔着笑脸说。
师:你真会观察。那狐狸为什么要赔着笑脸说?
生:因为他想让乌鸦上当。
生:他狡猾。
生:不让乌鸦怀疑自己的企图。
师:狐狸真的是关心他的孩子吗?
生(齐):不是。
【赏析】“关心”与“套近乎”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个词语,但是词语的内涵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深刻。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狐狸到底是“关心”还是“套近乎”,宋老师扮演成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形象的语言与神态表达,引领学生展开观察。课堂上,没有老师与学生,只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和一群天真的乌鸦。这种课堂意境,只有一个富有童心的教师,并能够随时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的教师才能够做到。宋老师用有趣的语言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将思维进一步拓展,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蛮有意思的”“你真会观察”这样一些激励的语言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让他们能够冷静地思考,静心地走入文本深处,去体会狐狸的“别有用心”。
【片段三】童心如秋意,满眼皆丰硕
生读: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请你读第一句。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心里美滋滋的,乐滋滋的。狐狸夸的是什么?
生:羽毛很漂亮。
师:羽毛漂亮,他不和孔雀、百灵鸟比,他和谁比?
生(齐):麻雀。
师:和麻雀比,狐狸可真会说话。谁再读一下?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师: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狐狸又夸了什么呢?第二句谁来读?
生: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夸乌鸦的嗓子,好到什么地步?
生(齐):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师:这句话里狐狸最想说的是哪个词语?
生:唱。
师:大声说,连着说。
生:唱(大声),唱几句吧。
生:唱歌。
师:这两人真懂得狐狸的心思啊。其他人懂吗?为什么狐狸用那么长的2个句子,唯独就想说“唱歌”呢?
生:因为唱歌要开口,开口肉就会掉下来。
师:这个狐狸,夸了乌鸦的羽毛,又夸了他的嗓子。真话?假话?
生:假话。
师:老师把说假话夸赞别人的语言,用个词表示——“奉承”,一起读读这个词。(生齐读)乌鸦听到人家这么奉承自己,心里高兴吗?
生(齐):高兴。
【赏析】课上到此,狐狸的狡猾已经彰显无遗。但是,宋老师没有仅仅满足于学生对狐狸狡猾的表面感知,而是引导学生展开生命体验,去理解狐狸为什么要将乌鸦与麻雀的羽毛相比,也让学生理解狐狸的这种做法叫“奉承”。在形象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乌鸦内心对狐狸警惕的屏障逐步瓦解的过程。此时,学生收获了狐狸的狡猾、乌鸦的天真,更收获了深刻的文本体验。当教师的智慧经营赢得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当课堂蓬勃着学生的生命体验,这时,是课堂最为丰硕的时刻,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风貌已经尽收眼底。
【片段四】童心如冬雪,满眼皆纯洁
师:现在同学们轻松一刻,有几个智力挑战题,考考你们。(出示题目)谁会做?
生:第一次,狐狸向乌鸦问候,乌鸦没有回答。
师:掌声。第二题,想不想试一试?
生:第二次,狐狸关心乌鸦的孩子,乌鸦看了一眼,没有回答。(掌声。)
师:谁再说一次?
生:第二次,狐狸关心乌鸦的孩子,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没有理他。
师:猜猜看。老师第三道题目会出什么呢?猜到了,你可以当老师了。
生:第三次,狐狸怎样令乌鸦开口?
师:谁会出题目?
生:第三次,狐狸夸奖乌鸦——
师:夸奖乌鸦什么?
生:夸奖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听,乌鸦得意了,一张嘴,肉就掉了下来。(掌声)
师:老师是不是出这样的题目呢?(出示第三题)这道题有深度了。谁来试一试?
生:第三次,狐狸夸奖乌鸦的羽毛和嗓子,乌鸦很得意,结果肉就掉了下来。
师:送给他掌声。我们把这三道题目连起来说,好不好?这个故事别人很熟悉,我们新编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头的: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说吗?谁会连起来说?
【赏析】课堂,是思维灵动的舞台,更是教师洞察学生心灵的舞台。唯有从学生这个原点出发,一切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才会赢得真正的精彩。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他们对文本的掌握程度。因而,在此教学片段中,宋老师创设了一个环节:重组文本故事。首先,宋老师的智力闯关,给了学生几个思维提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这样的思维交流中,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学会了如何概括故事,怎样把复杂的故事思路清晰地进行表达。二年级的学生心灵是纯洁的,他们还不懂得掩饰自己,因此,教师能清晰地捕捉学生的思维状况,也能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再施以有效的指导,为后面引导学生编漫画故事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