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

2012-04-29谢奇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试题探究思维

谢奇

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中学生物实验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在高一、二年就对学生加强实验探究思维培养,使学生逐步理解生物学科中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常用的手段,初步形成实验探究思维,为高三的进一步提高和形成较系统的实验探究思维打下基础。

2006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开展实施,现行的生物课程标准和《2011年高考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对中学生物实验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考试说明对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这与历年的高考要求相似,实验类试题仍是重中之重。但从多年高三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实验类试题普遍感觉难度很大,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实验类试题产生畏难情绪,这也导致高考中得分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三的专题复习和训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高一、二年就对学生加强实验探究思维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理解生物学科中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常用的手段,初步形成实验探究思维,为高三的进一步提高和形成较系统的实验探究思维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握了以下几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会观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探究的基础,也是智力的一个组成成分。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将很大程度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以促进其观察力的发展。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虽然现行教材中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特点安排演示实验。但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因而忽略了本质现象,那么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指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看什么,怎么看”,变“观看实验”为“观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如果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在认真观察之后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自己得出结论那就更好了。在一次演示“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的实验中,我让学生观察了每一步操作和实验现象,最后一步用水浴加热约2min,结果没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得到了黑色氧化铜沉淀。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并相互讨论积极寻找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氧化亚铜极不稳定,在缓慢的水浴加热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CuO;另外,Cu(OH)2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分解也生成CuO,失去了与还原性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不仅真正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更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细致、认真的态度和方法,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注重实践,培养探究思维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让学生实践,对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与探究能力非常必要。从实验类型看,有观察类的,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检测类的,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有很多探究类的,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可见,进行生物实验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分组实验课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只要组织得当,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从中感受到教材中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逐步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探究思路。这次课改教材中探究类实验的比例明显增大,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非常有帮助。刚接触探究实验时,学生基本没有头绪,教师要对第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多花心思,帮助学生分析,引导他们初步掌握探究的流程;学到第二个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学生有了初步的探究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再由教师加以分析、引导,小组讨论、完善,最后付诸实践;之后还可以进行小组交流,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究。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为后面探究实验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思考,发展探究思维

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拓展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真会”和“真能”。生物学新教材,在引言和正文中都提出了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到“DNA与基因的关系”时,让学生先阅读四则资料和图片,然后给出思考方向,让学生讨论:(1)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数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什么?(2)你如何理解基因具有遗传效应?请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的定义。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DNA与基因的关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设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豚鼠胰腺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时,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1)这里用3H标记亮氨酸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用3H标记?还可以用其他元素标记吗?(2)为什么注射氨基酸,而不是核苷酸?氨基酸与蛋白质是什么关系?(3)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上说明了什么?17min和117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相继出现在哪些部位?(4)与此分泌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结构有哪些?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能量吗?(5)这些分泌物的合成和运输的方向怎样?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起到什么作用?这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更激发了学生思维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精选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对学生来说,考试、练习是他们平时学习的风向标,考试试题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导向性。我们在基础年段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中,加大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既有利于固巩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更能通过考试使学生不断弥补缺陷,总结提高。同时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本身也是对实验探究思维的的一种训练。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类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也为高三的专题复习作了准备。

恰当引用经典的高考实验类试题,能增强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自信心。高考中实验类试题对许多高三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那么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是不是就更难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如在突破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问题时,我们引用2005·全国卷Ⅱ(30)回答下列问题: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学生感觉此题非常有趣,有挑战性,并且能够解决。所以,如果我们在新课教学过程,恰当的引入一些经典实验类试题进行分析,既有利于对教材难点知识的突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类高考试题的分析,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试题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