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化审美对学生的束缚现状分析和解决策略

2012-04-29陈荣仪

成才之路 2012年1期
关键词:策略

陈荣仪

摘 要:通过对学生年龄不断增长而创新能力逐渐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当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并针对这些原因和状况提出正确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新能力现状;原因;策略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推动力。在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它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沦为落后的国家,但非常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很多领先世界的新产品,使国家在很短的时间经济得到了恢复,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肩负祖国未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又怎么样呢?根据调查显示,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当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儿童的作品具有成人化的特点。在各种美术的比赛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多姿多彩的儿童画,那些夸张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大胆的构图使我们大加赞叹。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儿童画过于“早熟”,7岁~8岁画出的效果却像15岁~16岁可以画出的效果,探究其原因,一种可能是受到成人的审美情趣的严重影响,导致画出的效果和自身心智的发展不相符合;另一种可能是辅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获奖,在辅导中让学生按照自己意思进行绘画。这两种方式都严重束缚他们的创造性,没有了他们的思想过程,没有了他们的感性经验,所描绘的事物再好看都是没有生命的。

(2)美术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参加美术专业的考生人数不断增加,竞争非常激烈。据国家教委统计,2006年美术专业的考生人数已经达到一百多万,占当年高考考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如何能够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指导教师和学生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方法上极端程式化和教条化,学习中教师对相对固定的试题进行归纳、分析、预测,迎合评审口味,绘制或寻找一些相应的范画,对范画进行反复临摹,教师把构图、明暗、色彩甚至笔法等每一个部分都作了详细规定和统一要求,让学生像背诵文章、诗词、公式一样对这些作画的图式进行熟记,然后在考试中对考题进行套用。这种教条式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使很多考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但完全忽视对学生感受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二、创新能力降低产生的原因

(1)成人化的审美对儿童的影响。在我们美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看到有些学生苦思冥想,结果却半天也画不出什么东西。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学生是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表明有许多干扰加诸其身而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些干扰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我们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儿童时期,也许更加有助我们找到一些原因。儿童对艺术的看法是与成人不同的,艺术对儿童不过是表现方式而已,因为儿童的想法和成人不同,他的表现亦必不同,因为成人的“风格”与儿童表现的方式不同,艺术施教便发生了许多困难和干扰。当我们的父母看到他们的涂鸦作品的时候,总是从成年人的观察角度去判断,认为画得“不像”,心急的父母就会向他们示范应该怎么样画。我们知道,婴儿的“牙语”是他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不会因我们的鼓励或逼迫就会发出正确的声音,同样逼迫一个涂鸦的儿童画出“写实”的作品是不现实的。因为人被迫去做一件工作的时候,都会产生紧张和不满的情绪,当他发现他完成不了这件工作的时候,便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便会产生沮丧、消极的心态,自信心会丧失,还会产生自卑的感觉。而儿童为了迎合父母认为“好的”“美的”图画进行画画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信心而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所以,用成人的审美观去评价和干预他们,是限制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

(2)定型图画和填色本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如我们的沟通方法之一——语言最初就是由模仿而学到的,模仿可以让儿童获得成长的知识,但有些模仿却束缚儿童的发展,扼杀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书店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提供儿童模仿的定型图画和填色本,里面有许多已经画好的标准图形和颜色,当我们的儿童沿着既有轮廓去画一只猫的时候,他就开始丧失对猫的独特感性认识,随着猫的形状不断完成,对猫的喜好、厌恶、恐惧等情绪的表达就丧失了。虽然他学会了画一只标准的猫,但是失去了心目中充满情感的猫。例如他们想猫跑得快点可能会多画几只脚,想猫漂亮点可能会在它的身上画上一些花进行装饰。每当他们要画猫的时候,他便想起定型图画范画中的猫的形象,但因为受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而不可能画出标准的猫的时候,畏难的情绪便产生了,他便合乎逻辑地说不会画。所以,当儿童受到范例的限制后,不但失去了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对范本还产生了依赖,就很难享受自由创作和宣泄自己情感的乐趣。

(3)青春期成年意识阻碍创造性的发展。儿童在接近青春期时,最大的特征就是渐增的批判自觉。当儿童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创作冲动时,这种渐增的批判自觉就会抵制儿童的创造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儿童上下移动一支铅笔,嘴里发出模仿飞机的嗡嗡声,这时铅笔在他的想象中就变成在空中飞翔的飞机。这情景在成年人的眼中,都是正常的,认为他们在玩一种游戏而已,但当一个成年人也这样做的时候,他就会遭到嘲笑,会被其他人认为不正常。同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情感总是伴随着我们认知的发展而变化。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审美情趣,不同的想象,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心理活动等。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是敏感的,是容易产生失望、是容易产生挫折和失败感的。当他们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孩子气的行为时,或是受到别人的嘲笑时,他们会对这种行为感到羞愧,在他们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失败的感觉,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认为不应该参加这种孩子气的活动,就停止这种类似的活动。所以,当他们以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他们这种渐增的批判自觉会阻碍创造性的发展。

三、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普遍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重视的是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个结果,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社会现状也严重影响了我们。所以很多教师不管学生是否需要,一股脑地把知识塞给他们,学生只有被动地生吞活剥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虽然可以培养出拥有丰富的学识,但却是不知道如何合理去应用的高分低能的“人才”。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和分析,只有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只有让学生自己感知,只有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

(2)扩大经验获取的提示范围。我们经常聽到有的父母抱怨:“我的小孩只会画汽车”或“我的小孩只会画枪炮”,等等。那我们就要扩大他们经验获取的提示范围,进行启发和开导,以打破僵化的思维。如果他们只会画汽车,我们可以通过提示性的语言,启发和帮助他们开启想象力的大门。例如,我们提示汽车是在城市的道路上行驶,还是在乡间的道路上行驶?在城市的道路上行驶有没有塞车?有没有红绿灯?有没有公共汽车站?城市有没有立交桥?有没有人行横道?你喜欢的汽车是什么颜色?在城市的道路上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在行驶?天空是晴天还是阴天?有小鸟和鲜花吗?等等。通过问题进行提示,扩大他们经验获取的范围,就可以打破他们僵化的思维,最终完成的作品就会丰富多彩。所以,扩大经验获取的提示范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意思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以表现水果为例,学生常常会比较关注画得像不像,准确与否,立体感如何,表现时常常局限于这几点。为什么学生常常局限于这几点呢?这是因为学生接触的是直观的事物比较多,生活的经验告诉他们水果就应该如此。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会侧重于再现生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我认为,首先在再现生活的基础上应用增加的方法。如我们可以增加一些虫子进来,让作品看起来更有趣,是不是只是毛毛虫呢,有翅膀的行不行?水果切开来行不行?给水果画些纹理行不行?给水果画些数字或者字母行不行……这样完成的作品是不是更有意思呢?其次,在表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夸张变形,我们可以切割,我们可以抽象,我们可以变成图案。要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既使绘画的内容丰富起来,又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拓展和锻炼。

总之,应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学习策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这样才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尹小斌.美术应试教育的现状及其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影响[J].

中国美术教育,2006(4).

(韶关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