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中国铁路桥梁工程事业
2012-04-29何庆惠曹璇
何庆惠 曹璇
交嗵运输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了交通运输的安全、便利,不啻于确保了工业物资和农业原料流通的生命线,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运输因其承载量大、安全系数高、速度快捷等优势,在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确保铁路运输线路的安全、特别是铁路桥梁技术的安全和进步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中铁二院桥梁所的何庭国总工程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不懈的努力。
倾心于桥梁工程建设年轻学者
何庭国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自小与祖母相依为伴,二人感情甚深,也是这样独立的生活与祖母慈祥的呵护造就了他后来艰苦朴素、感恩惜福的性格。谈及一直从事的桥梁工程建设事业,他特别提到1995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铁二院勘察队和铁路建设现场的3年实习经历,这让他得到了锻炼,也让他能够开始接触特殊桥梁结构的设计和科研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合格,何庭国作了一年见习生后便转为助理工程师,从1998年起开始加入到“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这是以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为依托进行的科学研究,负责大桥转体结构的设计研究和施工控制研究的他为了配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从1999年到2002年的整整三年时间内常年工作在北盘江大桥艰苦的工地,一年大约只能回家两次。1999年“五一”期间他百忙中抽空回家与相恋多年的女友举行婚礼,因工作需要,婚礼后的第二天便匆匆赶回工地。同样是在那几年时间里,因为北盘江大桥的施工工地偏僻、缺少公共交通和外界通讯设施,2001年11月与他感情深厚的祖母去世10天后他才得知消息,未能守到最亲近的祖母身边见其最后一面成为了他心中永远难以释怀的隐痛。
多年来,何庭国一直坚持在技术研发和设计的第一线工作,在领域内做了大量艰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的铁路桥梁工程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汗水,既得的荣誉和成绩无不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早在国内高速铁路建设初期,他就参与了中铁二院高速铁路桥梁技术公关组工作,并担任下部结构研究课题组组长,为中铁二院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组织完成了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桥墩、桥台计算软件的研制,极大地提高了铁路桥墩、桥台的设计效率,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苦心钻研勇于创新
铁路运输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生命线,铁路桥梁技术的安全和实用性能是关系着铁路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何庭国一直以来从事铁路桥梁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多个研究项目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的项目中,何庭国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转体施工方案的研究和转体结构设计,并且参与了钢管拱结构的设计。他充分结合了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的设计建设,在桥梁转体技术上首次采用了凹面向上的钢与复合聚四氟乙烯滑片作为摩擦副的转体球铰,并于转体结构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了单点扣挂整个半拱拱圈,不仅提高了球铰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控制难度。后来这一球铰结构设计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整个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铁道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等奖项。
作为“渝怀线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为解决大斜交角度的问题和保证大桥及航行的安全,何庭国大胆采用了矩形渐变到圆形的空心墩设计,这在国内同类桥梁设计中属于首创。他根据梁部跨中横隔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跨中横隔板的设置意义不大,同时从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合拢段施工质量角度来看,不设跨中横隔板更为有利,因此提出对桥面不是很宽的单箱单室的箱形截面梁设置跨中横隔板不必要,进而取消了大跨度混凝土连续梁跨中横隔板的设置。这一项目结合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黄草乌江大桥进行设计研究,后来获得了总公司的优秀设计二等奖、铁道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何庭国还是“遂渝客货共线铁路时速200公里常规跨度简支T梁桥动力特性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通过计算分析归纳得出桥墩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横向刚度限值的规律,提出了桥墩横向刚度限值表达式。这一公式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后来获得铁道协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何庭国还结合“长联大跨度及常用跨度预应力砼连续梁设计及下部结构线刚度限值研究”的成果完成了对福厦铁路乌龙江特大桥的设计和大吨位减隔震支座的设计研究。他设计的乌龙江特大桥采用了(80+3×144+80)m长联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建成时是国内最大跨度的铁路混凝土连续梁桥,使我国的铁路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度首次突破140m,不仅拓展了铁路混凝土连续梁的跨度范围,为后续更大跨度连续梁建设积累了经验,而且促进了铁路桥梁减隔震支座的研究和应用。该桥的特点在于对曲线梁的支座进行了选型研究,确定了曲线梁上采用球形支座对于缓解梁体平弯引起的支反力异常有明显改善,并且结合桥梁研制的大吨位球型双曲面减隔震支座有效降低了地震力对下部结构的影响,解决了长联大跨连续梁的抗震难题,促进了铁路桥梁减隔震支座在我国的研究和推广应用。2010年,该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科技成果二等奖。
除上述成果之外,何庭国还是“铁路桥梁减、隔震支座技术及标准研究”的主要参与者、“襄渝线牛角坪主跨192m大跨刚构桥建设技术试验研究”等研究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由他主持的《铁路悬索桥设计研究》课题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重要成果,并参与指导了跨金沙江、怒江等铁路悬索桥的方案设计,还负责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标准与方法研究》课题有关桥梁部分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进一步修订奠定了基础。
坚持科研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
根据何庭国研发的技术,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如今已经在国内桥梁工程技术的多个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应用和推广。
他负责研究的《铁路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新技术研究》取得的成果之一转体球铰,采用了凹面向上钢球面铰,并用钢与复合聚四氟乙烯滑片作为摩擦副,提高了球铰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本成果发表以后,国内建设的所有转体桥梁全部应用了此项技术。而他在“渝怀线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研究”当中所取得的取消跨中横隔板的技术成果,在后续的更大跨度的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上等工程中也得以推广应用并且进一步被验证。
除此之外,在乌龙江特大桥设计建成以后,借鉴何庭国在桥梁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先后在厦深线、兰渝线、云桂线等地设计了主跨154m、160m、168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如今这些桥梁都在建设当中。何庭国所提倡的铁路桥梁减隔震技术先后在大瑞线、厦深线、长昆线、成兰线上得到了推广应用,他负责的“常规跨度T梁桥墩横向刚度限值”研究成果也在遂渝客货共线铁路梁桥完成之后,在各条单线铁路桥梁的设计中得到推广应用。
坚持技术设计和科学实践的同时,何庭国也没有放弃对铁路桥梁工程技术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他持有4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参与了译著《钢筋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与评估》和专著《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集(二)》的编写,并且以第一或第二作者等身份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数篇专业论文,为桥梁工程学的设计分析和特点研究耗费了无数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不同地区对铁路线及桥梁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负责技术研发和设计的工程师是极为严格的考验。何庭国以实际行动和取得的出色成绩,诠释了一名工程师应有的价值,在我国桥梁工程设计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