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帆医学舞风云中西结合结硕果
2012-04-29李轲石帅帅
李轲 石帅帅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赛恩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中西医结合高端论坛暨《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论坛会上,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李恩教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内涵和思维模式,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国医大师吴咸中院士在会上说:“李恩同志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老一代专家的优秀代表之一,是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是一个由基础走向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也是一位善于着眼全局及思考长远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李恩同志对中西医结合教育贡献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说:“李恩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内涵、思路、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工作,对中西医结合理论建设、贡献良多。”
走上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自古以来,中医就是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的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国古老的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如有关“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理论,与临床的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性痴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医博大精深的精髓,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而中西结合是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国中西医并存的产物,必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创新,与当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
在中国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李恩教授具有高深的造诣,他也是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一位富有战略思想的中西医结合优秀专家。李恩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由他的五位中西医结合博士、教授总结编写的《李恩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研究》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科学地、全面地总结及论述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领域的著作,该书在大量的理论论证、科学研究和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首次在学术界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完整的医学学科观点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
生于1929年的李恩从小就见证了那个年代中国的贫穷,在旧社会,贫穷和疾病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难兄弟,看着那些因为疾病却无钱医治的人们备受痛苦,李恩便立志学医,后来他考上了河北医学院。1957年毕业后,他留在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虽然学的是西医,但他对中医有着特殊的兴趣,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通过58年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他认为,中医与西医能形成互补,结合起来将能更大的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一门新的医学学科。从此,为他一步步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辛勤耕耘花开结硕果
1969年,李恩在当时的河北医学院创办肾病研究室,开始正式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的研究工作。他结合临床工作,进行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的研究,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髓生血,髓通脑,脑为髓之海”的理论,开展了有关骨质疏松、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的临床研究。在他主持编写的《中医肾藏象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一书中,提出并系统论述了“肾——骨——髓——血——脑”一体论假说,发展了中医肾本质内涵,为中医学其他藏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中西医结合不是方法学,而是一门“学科”。李恩从学科的要素和本质切入,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定义: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观察方法,比较二者的异同点,吸取二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简称中西医结合。李恩提出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为“生物——自然——社会——心理——个体”,体现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治疗观”。1981年,李恩参与创建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1994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李恩的《中医肾本质现代研究》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被大会授予“世界传统医学功勋奖”。
作为中西医结合专家,半个世纪来,李恩带领科研团队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在充分运用西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引进中医学整体、宏观的辨证理论与实践,深入开展针对中医肾本质内涵与现代医学关系的研究。在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李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众多肾脏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此外,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肿瘤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造诣,在理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李恩研制的“抗骨松冲剂”(丹杞颗粒),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邯郸药厂正式投入生产。通过全国专家鉴定,获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身体健康却下降了,在李恩教授所研究的领域,如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据李恩教授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表现为骨矿含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轻微外伤便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发病率高,在代谢疾病中发病率之首,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男性约为20%左右,60~70岁妇女有1/3患骨质疏松,而80岁以上可高达2/3的人患骨质疏松。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08年10月20日发布的《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中宣布我国骨质疏松发病人数为6944万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为2 1亿人。二者加起来,有近2.8亿人处于骨质疏松的风险之中。
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多种的病症,其严重后果就是骨折,而且是多部位、多次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需长期卧床,带来了许多并发症,死亡率为15%~20%,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和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消耗大量医疗费用。我国每年用于此项医疗费用估计超过100亿人民币,而美国每年为此耗资100~150亿美元。
李恩教授根据骨质疏松分为的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为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为Ⅱ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见于8~14岁青少年,与遗传有关)。近些年来,李恩教授进行补肾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课题的研究,曾3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立项,历经20多年的基础
和临床研究,取得各项科研成果,其中“抗骨松”牌丹杞颗粒在于整体调节,为多环节、多靶点,相关集合作用,表现在: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促进钙向骨内转移和骨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骨矿化和增强骨韧性;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尿钙排出,维持血钙浓度;延缓卵巢功能早衰,促进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平衡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有标本兼治作用。如肾病、糖尿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从肾论治、对原发病和骨质疏松均有辅助性治疗作用,李恩教授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不但使肾虚症状明显改善,且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指标的检测亦可得到改善,证实了补肾中药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体现了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近些年,李恩教授主要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多项课题,他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肾——骨——髓——血——脑”一体论研究》,于2006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章
医学目前正从实验医学时代向整体医学过渡,而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桥梁”,然而如何达到尊古而不拘泥,创新而不离宗?李恩教授认为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继承发扬、互相渗透、引进借鉴和本身的自生殖性”,中西医结合医学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建立是在中医和西医发展中的结合,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
李恩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目前处于从“论证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学科体系建设有待完善,需要一批精通中医和西医、又具有人文、哲学、社会学底蕴的高素质的研究人才。1988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支持和鼓励下,李恩教授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西医结合学院一一河北中西医结合学院。探索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教育模式为:“两个基础”(中西医基础分开上),
“一个临床”(即中西医结合着讲,对照着讲),以及“先西后中”教学程序。学校为全国基层培养了中西医两法治病的医生两千余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他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全面提高的综合素质。
1997年,时任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的李恩,倡导设立了“生物化学春苗奖”,并拿出国家给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奖励基金,还以由他主编的学术专著作为奖品。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课程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高校首批“精品课程”。多年来,李恩相继培养硕士26人、博士28人、博士后3人。他说:“培养不出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生命的延续和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寄托在学生身上。青年是人类的未来,我将为了学生而活着”。
天降大任、任重道远。在河北医科大学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无论遇到何种困境,李恩都能带领着他的中西医结合学科研究团队,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与阻力,为发展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在全国该大学中率先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教育和科学研究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表现四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建立了全国中西医结合一级博士学科点;二是,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三是,创建了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四是,创办了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这些成就都是与李恩教授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句话不仅是李恩的座右铭,而且是他在中西医结合事业上的真实写照。年逾“80后”的李恩教授,已办理了离休,但是他绝不会停下医学科研的脚步,目前仍在主持中英文对照的《黄帝内经理论传承与现代研究》的编译工作,把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推向世界。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老科技工作者,他在未来的工作中,仍继续开拓创新,必将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