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面的事实,不代表真相

2012-04-29

大学生 2012年1期
关键词:班加西卡扎菲当地人

不要成为自己反对的人

昨天早上,我在鼓浪屿接到新浪微博的一个电话,求证一段在微博上传播的言论,问我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在微博上,有的人把一些情绪强烈的话,前面冠上比如白岩松、吴敬琏的名字,转的人还挺多。我觉得,这样做的人可能出自两种原因:一种是对自己的原创不自信,借别人的名字增加份量,顺便增加粉丝;另外一种,不知道是否想混淆视听?网络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都有的地方,真的、假的,源头并不是都可靠。

接了新浪的电话后,我发了个微博感慨了下这件事。后来,有个网友写了一句话给我,让我很有感触:“你胆子太小了!别人就是要利用你的知名度,来传播一些真理!这又有什么错呢?”

其实,我们一直在批评的,不就是这样用不真实的手段来包装一些别人想要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吗?如果我们用这种自己都批评的方式,去做同样的事情,即使目的是正义的,就代表我们对了吗?我想让更多人听到我认为是正确的声音,但是用的方法是我所鄙夷的人惯用的方法,那么“我们”和“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当我们想要改变世界,或者想要更多人认同,我们必须确保自己不采取错误的办法。我说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程序正义”很重要。

关于卡扎菲的死,我觉得挺遗憾的。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让他接受利比亚的法庭审判。虽然法庭审判的结果,他可能还是难逃一死。但是程序正义非常重要。有些时候,独裁和专政最缺少的就是程序正义。有些领导人的说辞“我是为了你好,所以我去做什么”,他想要灌输的观点就是“手段不重要”。当年的希特勒就是这样,等到二战结束之后,民众发现,自己也要为纵容独裁而负责。每一个民众都要为自己所处的社会承担责任。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件事情,如果不使用正确的手段,走了捷径,但是成功地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那么到底是结果正义重要还是过程正义重要?毫无疑问,我觉得后者更重要。强调过程正义,我们可能会让一个凶手逍遥法外,但是如果程序不正义的话,我们可能会让无数无辜的人牵连其中。

为什么现在要妨碍别人的自由呢?

我记得去班加西采访的时候,在处理签证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就去埃及大使馆拿回护照。在使馆的门口,我拍了几张照片。我刚刚把相机放下来,一个利比亚人就气势汹汹地冲到我面前,说不许拍!我问他为什么,他振振有词地说:“因为你是在拍我们不美好的东西,你是要丑化我们反对派的形象!”我觉得他的逻辑很可笑,所以当即反问了一句:“你们要追求的不就是自由吗?那你为什么不可以尊重我的自由呢?”但他仍坚持。他身后被我拍摄的民众也都用非常仇恨和不满的眼光打量我们的摄影机。我的翻译早就悄悄溜掉了,在溜掉之前他曾经提醒过我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在我们僵持不下的时候,还是一个利比亚的当地人走到了我们身边,对着对方叽里呱啦地说了半天。他讲了一阵子后,阻拦着我们的人走了。于是,我问帮了我们的人跟对方说了什么。他告诉我,他还是在讲一样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流血打战,不就是要自由吗?那为什么现在要妨碍别人的自由呢?”

班加西在受到汽车炸弹袭击之后,我们的酒店管理变得非常严格。因为酒店偶尔还有些网络,所以有些当地人会过来用。酒店对外国记者的管理比较宽松,没有很严格地限制。但是一般的当地人就不能再自由地进出。我在酒店门口遇到了一个女大学生,就和她闲聊起来。她很气愤地跟我说:“这就是利比亚,是我的同胞!当他们没有权力的时候,他们在争取权力。但是当他们拿到权力的时候,又开始镇压我们!”我于是问她有没有投诉的机制,她很无奈地摇摇头。所以当卡扎菲时代结束之后,我们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一个制度的建设,让所有的人遇到不公平的时候可以站起来反映和得到保障。这才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和关注的。

卡扎菲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看表面,你会觉得他是个崇尚自然生活的人。他也写过小说,小说里描述了他理想当中的农耕社会。他的小说我看过英译本的,但是看不懂,飘飘忽忽。如果只看他的书,你会觉得他是个生活很节俭的人。但在班加西,有一个很漂亮的海边码头,大家不可以去,因为是他的儿子的,他儿子还有一艘450万美元的游艇。其实这些都是冰山一角,在首都的黎波里被攻下来后,大家从照片、视频里看到他的生活是多么地奢华。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当时我们去伊拉克的时候,参观了萨达姆居住的几个宫殿,也觉得他的生活方式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相差太大。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卡扎菲时期曾经有二三十年是不允许当地人学英文的,他一直把自己打扮成反西方的斗士。差不多十年前,洛克比空难后,他才和西方进行和解。但他所有的子女全部是在欧洲居住和接受教育的。穆萨,他的发言人,也是拿英国护照的。这不是很矛盾吗?一方面教育着要反西方,要对外面世界充满一种仇恨,但另一方面,有权有势的人都把子女送到那些他们仇视的地方去接受教育,甚至是在那里生活。独裁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廉洁、非常为民着想的人,但当信息越来越丰富,我们去看他真实生活的时候,会发现和他所描绘出来、包装出来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事实不等于真相

我做新闻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事实不等于真相。我们看到表面上的事实,往往不代表真相。

从数据上看,利比亚是非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但是收入高代表生活好吗?他们的普通民众的工资是1000~2000人民币一个月。大学生的失业率非常高。男光棍也很多,因为买不起房子与当地的女孩子结婚。在利比亚,公费医疗甚至是免费医疗也是事实,但是医疗水准非常低。曾经有个当地人认真地跟我说,有个人左腿有病,去医院结果右腿被截了。我真希望他只是在开玩笑。所以当地人生病后宁愿去埃及和突尼斯去治。

班加西有个医院,建了30年还没有建好。为什么呢?因为每一笔的投资都不知道去哪里了。当地的保障性住宅几乎都是中国公司承建的,因为风险太大,别的国家的承包队不愿意做,总是不知道接下来的投资在哪里。

在这里,最富有、人均收入最高这些标签和真相不符。因为利比亚人口少、国家财富高,平均收入自然很高。但是当地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并不好。人均收入高不代表真正的生活水平。在中国,你让外国人来上海、北京,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人带到贫穷的地方,我想他们肯定会相信这是个发展中国家。这个国家还需要很多的帮助,或者不能用发达国家的要求来看这个国家。

跟大家说这一点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事实就以为事情就是那样子,不是的,我们缺乏完整的信息。所以在信息自由流动的地方,你要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这是因为你要学会如何去甄别真真假假;而在信息不充分的地方,你更要保持一种批判的精神,你要知道你得到的信息永远都只是一部分,而且如果你只是依靠一部分的信息去认知这个世界的话,那这个世界肯定是有偏差的。

自己去求真和证伪

之前,我在腾讯“微访谈”时,有个网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看一本香港名为《前哨》的杂志?大家可能不清楚,到香港自由行的游客乐衷一件事情,就是去买禁书。其实,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大概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到了一些在“墙内”看不到的东西时会很兴奋。但你若再问我的话,我现在是不会去碰这些所谓揭秘的东西。很多事件,因为你信息足够多、你足够有判断能力后,你可以证明一些消息是没有准确来源的,你完全有其他的消息去证伪。证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和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面对这些茫茫的信息、书籍、杂志,你就知道该把时间花在哪一些更有公信力的、更值得自己去花时间看的媒介上面。

现在,我在香港浸会大学教的学生似乎都喜欢挑选诸如“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的媒体来阅读。拜托!你们连这些媒体的性质都没有搞清楚。我们说中国太宣传,难道外媒就没有宣传的吗?拿“美国之音”来说,它本身下属于美国国务院,在美国国内是不能广播的,只是对外广播的宣传媒介。你如果没分清楚它的性质就拿它来和其他真正市场化的独立媒体来进行比较的话,这种比较是很浪费时间的。但是很多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没有这样的习惯去分析消息来源地的性质。但是,这种自己去求真、自己去证伪的过程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张蕾磊

猜你喜欢

班加西卡扎菲当地人
看到和走到
信一半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看到和走到
一个好人
“蛇来了”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