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导入情境创设的再思考
2012-04-29茅莉萍浦叙德
茅莉萍 浦叙德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初中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具体要求中又明确指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可见,数学知识产生源头的导入情境应作为每一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 通过十年课改的课堂教学观察,我们发现一线教师确实将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加以落实. 具体体现在:教学时,导入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性特征;评价时,有没有创设导入情境又成为评判教师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指标;反思时,导入情境又成为教师思考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环节. 尽管导入情境创设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基本常规之一,然而在笔者看来,我们依然有必要对导入情境创设进行一些再思考,从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导入情境创设中仍然存在的一些误区,以提高对导入情境创设的正确认识.
一、“导入情境创设”的一些误区
1. 过度关注生动有趣,忽视情境的数学内涵
出现这种误区的教师认为,导入情境创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执教教师在寻找情境材料时,只关注其趣味性及学生是否喜闻乐见,而忽视了情境材料是否包含本课所要研究的数学内涵,即能否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此问题能否让学生主动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此类误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重情境,轻内涵”.
2. 过多着眼社会热点,远离学生的数学基础
既然“数学问题”是导入情境的核心,那么,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对导入情境中数学问题的把握就决定了一节课的优劣. 在导入情境能产生数学问题的前提下,还有如下几种情形存在,值得关注. 一是情境本身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对情境的解读也存在问题,更不用说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二是情境中包含的数学问题过于简单,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装饰、点缀之嫌;三是情境中包含的数学问题过于复杂或不明确,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容易使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丧失信心. 此类误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重现象,轻问题”.
3. 过分突出现实背景,弱化知识的数学联系
出现这种误区的教师认为,导入情境一定要源于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价值,没有生活背景的素材不能作为情境. 事实上,情境可以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也可以从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创设,一味追求生活情境而忽视学生已经具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即忽视学生的“数学现实”及“数学联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此类误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重生活,轻联系”.
二、“导入情境创设”的正确认识
1. 创设导入情境时重视数学本质
数学教学不是一种只讲究有趣的活动,仅仅使数学变得有趣并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成功,即数学好玩但绝不止于好玩,否则数学课就会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有效的情境应始于精细的数学认知分析,使情境具有数学对象的必要因素和必要形式,这是一个创作和创造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关于数学的教学,因此,导入情境中要有明确的数学问题. 教学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由此看来,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其核心并非是单纯的情境,而是隐含着数学问题的情境. 更确切地说,创设情境的意图是为了提出问题,“数学问题”才是“问题情境”的核心,只有恰当的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才能一方面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产生探究问题、进而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因此,能否从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能否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是判断问题情境是否恰当的关键. 只关注情境而淡化或忽视问题,很容易产生为情境而教、为情境而学的无效教学现象.
2. 创造导入情境时切合数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充满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情境既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切合学生的数学水平. 通过教师的组织和设计,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去提出数学问题,猜想问题的结论,再进行数学的检验和论证得出结论,最后利用结论解决数学或实际问题,完成数学知识的回归. 这样的教学符合课标所要求“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情境引导、数学问题驱使下的数学学习,有利于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 创设导入情境时关注数学现实
黄翔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数学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外部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与相应领域的具体意义相联系而表现为实际应用问题之外,就其内部来看有这样四种类型:一种是自然生长问题,即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顺应逻辑的发展和推演所产生并能用原有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各类数学文献及数学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大都属此种问题……”由此可见,数学新课导入教学所需要的数学问题并非一定源于现实生活. 例如,我们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以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但学习了函数概念后,再研究其性质,这就是数学知识自然发展的需要,此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在数学知识的发展点和联系点上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因此,教师在选取情境材料时不仅可以将目光投向多彩的生活,寻找情境内容,还应当思考学生的数学知识背景,以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作为情境内容,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延伸,从而构建更新、更完整的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导入情境创设时,如果能将生活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内容、学生现有数学水平、数学内容按照需要进行恰当融合和最佳组合,并将情境中的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必将能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而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