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年代的心理硝烟

2012-04-29顾星环

青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大喜军人革命

顾星环

从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开始,新时期后似乎总是有一批不温不火的军事题材小说在一般受众那里上升了一格关注度,不少作品更被搬上银屏或银幕,它们的共同点是皆关注战争年代的部队故事,历史意识明显,情节以革命+恋爱为主。直到《士兵突击》,才把眼光真正锁定在当下基层官兵身上。张书江的中篇小说《非正常军事行动》也写了和平年代的部队基层干部和士兵,他的特色与优长则是在不长的篇幅里展现了当下军人的真实心理。

中篇小说想要“追忆似水年华”似地通过意识流展现心理并不现实。张书江巧妙地通过叙事声音和叙事视角灵活多样的转变,使心理描写发挥了一箭数雕的功能。全篇以全知叙事为主,但在写到包大喜、冯静和的心理时,包、冯就各自成为隐蔽的叙事者,叙事视角也不动声色地转变为分别从他二人单向度出发的限制叙事。于是,一方面,包、冯二人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被刻画出来;另一方面,此二人从对立到和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像两股本不相干后又相绞的线,被真切自然地表现;再一方面,既回溯了故事前情,又设置了后文悬念,以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使叙事时空颠倒错置,增添了不确定性和吸引力,使情节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如二人到底能不能合作完成任务?如果其中一人受伤另一人会怎样?或两人都受伤呢?从而不仅完成作品的心理描写,而且成功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同是心理描写,却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这是此篇军事小说的技巧高明之处。

光有技巧还不能成为一名优秀小说家,作为一篇现实主义作品,创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同情感更为重要。包大喜总想着冯静和是“小人”,可给大棚作假、射击比赛使坏这些真正“小人”干的事恰恰全是他自己做的,冯静和得罪他的几件事反而是出于正直和正义,心理和行动形成鲜明反差。但包大喜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坏人或伪君子,一心让老婆随军过好日子的朴实愿望使他和冯静和成为了敌人。冯静和的高傲则与他的出身和家庭愿景有关,说穿了也是正常的上进心。两人最后的和解则基于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整个人物关系矛盾的动机、起因、发展、高潮、结局都是通过写心来完成,而这“心”既写得硝烟味儿十足,扣人心弦;又分寸恰好,符合普通军人的实际,很容易让军人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人情味儿亦让人“鼻子发酸,眼睛发热”。

小说的不足之处在于语言稍显稚拙粗疏。但不成熟往往也带来作者写作态度的认真和谦逊,这也恰是许多逞一支精刮老道乃至油滑之笔的已成名创作者容易忽视的地方。

瑕不掩瑜。总的来说,革命+恋爱也罢,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也好,恐怕都已不大适合书写和平年代军人的深层次生活。军事题材的小说如何深挖当下部队现实,如何开辟出新境界,张书江的《非正常军事行动》在心理描写方面也许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喜军人革命
正解《将进酒》
军人就该这个样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军人“四有”歌
大喜说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