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课程改革管理机制 促进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2012-04-29王广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怀柔领导力

王广杰

十几年的课程改革历程让我们认识到: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落实以国家课程为主的三级课程管理,提升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因素。经过实践探索,我区管理者和教师的行为逐步发生变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方面有了针对性的实施方案,校长在落实学校内涵发展方面着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则立足课堂寻找适合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这些变化带给怀柔区的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建立三级课程有效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如何有效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地方教材的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和课程的日益丰富,迫切需要对三级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为此,2010年,区教委成立了课程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区教科所,负责全区中小学的课程管理工作。

针对三级课程在落实中遇到的困惑,课程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怀柔区三级课程管理办法》,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校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二是引导校长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立足学校优势资源研发学校课程,作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三是激励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寻求自主发展,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课程管理办公室按照怀柔区课程开发规划对本区地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组织力量编写《怀柔地理》、《怀柔历史》、《怀柔生物》、《怀柔经济》、《美丽的怀柔》等地方教材,目前已有四册通过北京市地方教材初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怀柔汤河流域人文历史与经济、九渡河人文与地理、怀柔旅游、怀柔影视等内容纳入其中,起到了引导学生爱家乡的作用。

在学校课程的落实方面,倡导以讲义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以选修方式满足学生兴趣,以选择方式体现因材施教,没有考试要求,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和完善。这样做的效果是学习内容多样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选择多样化,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励学生摆脱学习的盲目性,更加自主地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

聚焦课堂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学校校长如何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力?这是课程改革实施后不断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关乎学校的育人质量,课程实施的载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从这个角度看,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取决于校长的课程改革意识、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其领导力最终体现在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真正为教师所理解并转化为教学行为。

为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区教委实行扁平化管理,按照教委主任、主管主任、责任科室、学校校长的纵向结构,建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垂直领导关系,强化各级管理者的课改领导力和执行力。区教委先后制定《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计划》、《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地方课程开发建设规划》、《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监控与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统一思想认识。这些文件中明确了校长领导力的内涵:一是课改先进理念的领导,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三维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强化课程实施的育人功能;三是三级课程的有效管理,按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比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四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立足课堂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五是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体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探索有效教学;六是课堂教学和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中,我区逐步形成了多个部门服务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局面。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配合行政部门负责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工作;教科所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学科教学的监控、测量、评价工作方案;进修学校办公室承担教师课程理念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电教馆深入学校与教师一起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校长教师的不断反思、自主发展。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如何建立课程教学改革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学科教学指导机制。主要由区教科研中心中小学教研室承担,其任务是对各学校、各学科课程改革进行教学指导、质量监控、教师培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信息沟通与交流。具体包括“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辅导,新课程学科实施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视导与情况汇总反馈,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质量评估。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科所科研人员承担。依据北京市课程改革质量监控标准,每月对区内各校进行全方位监控,了解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课改的反映,了解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发现典型经验与问题。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主要由教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办公室负责。分学科、分学校类型组织教师听取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案例等方面的专家培训和专题研讨,营造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各职能部门均设专人承担课程改革信息沟通工作,并利用区内教育信息平台及时传送信息,内容包括经验体会、成功案例、重要活动、课改动态等。

四是课题研究机制。鉴于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生成一些问题,我区充分利用“教育科研规划”组织的作用,将课改课题列入区级课题研究规划,自选课题与指定研究相结合,形成了课改课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机制。“十一五”时期,区规划领导小组针对课改过程中反映出的课程资源贫乏、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等问题,进行了“怀柔区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研究”、“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意识,区域优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在资源的开发与选择、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课题研究被市规划办公室推荐并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

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促使教师自发、自愿、自觉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通过研讨和反思,自主解决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壮大,推动了怀柔区课程改革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怀柔领导力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