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养成教育县域整体推进的实践探索
2012-04-29陈凯安文跃华
陈凯安 文跃华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转化为习惯,才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基于此,宁乡县教育系统在全县整体推进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通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宁乡养成教育取得了预期效果,积累了成功经验。正如湖南省人民政府督导室专家组在对宁乡进行教育督导时所说的那样:“宁乡的养成教育,纵向成系列,横向相关联,相互衔接、层层提高的目标体系和详实的考核评价办法,创新了德育工作方式和内容,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紧扣一个中心,突出德育实效
2010年,宁乡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提出了化“无针对性德育”为“有针对性德育”,化“疲软性德育”为“刚性德育”,化“抽象德育”为“具体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的工作要求,以扭转“想抓不会抓、愿抓不得法”的德育局面,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地”“生根”“结果”。根据这些要求,宁乡教育人围绕提高德育实效性这一中心,提出并实施了区域性养成教育。
发挥两个作用,注重引领示范
一是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宁乡县教育局申报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养成教育体系整体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策略研究》并成功立项,在其引领下构建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以“教育要点为经”“学龄期为纬”的养成教育序列。养成教育的内涵包含学习习惯、劳动习惯、交往习惯、生活习惯四个维度。根据养成教育序列,县养成教育课题组按照学龄期组织教育要点,制订了《养成教育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引导和鼓励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五十多套。比如,灰汤镇中心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养成教育进行了有机整合,通过主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把行为习惯渗透在各项活动中,有效地促进了养成教育工作的深入。二是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县教育局根据已申报立项的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在全县遴选一批优秀教研员和德育骨干组成县级课题组,确立了覆盖全类别中小学(幼儿)教育的100个子课题,确定了40所重点实验学校。如重点实验学校百灵鸟小学,制订了《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标准》,开发了养成教育校本操,确立了养成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了体验式养成教育活动模式,全面探索深入推进养成教育之路。
建立三个制度,强化行政推动
为保证实践效果,县教育局加大行政管理力度,要求将养成教育列为 “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副职领导具体抓、学校教职工全员抓的工作格局。一是落实责任分解制。下发《宁乡县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各学年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责任到人,为全县养成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落实定期培训制。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县、乡、校三级定期分别召开养成教育研讨会、课题开题会,各级各类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广大校长和教师实施养成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常态督导制。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分片联点,定期督查指导;编印《养成教育工作简报》,由督导室牵头,根据《宁乡县中小学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考评方案》,组织督学责任区督学包片蹲点指导,适时调控,引导养成教育朝科学的方向发展。
重视四个训练,抓实情境体验
只有大力倡导体验式养成教育,让学生置身于情境和活动之中,提高认识、成功体验,良好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为此,宁乡提出了“四训情境体验”的方略。即专题活动训练情境体验、系统教学训练情境体验、学科渗透训练情境体验、校外协作训练情境体验。比如,城北中学的孝德教育,善山岭中学的“日行一善”教育,沙田中学和花明楼中学的红色经典教育,沩滨中学的热爱家乡教育,十三中的“创新改变世界、艺术点亮人生、习惯成就未来”的教育活动等,都实现了训练与情境体验的有机结合。
推动五个评价,促成效果达成
养成教育需有“刚性约束”。为此,宁乡县教育局推出了养成教育“五评”。“五评”是指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五个层面的考核评价:考评学校、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考评家长、考评督学责任区。考核中充分运用过程性考评结果,坚持自评、互评、家长评相结合,注重随机巡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百灵鸟小学以“十好习惯”为评价内容,突出落实“行礼、说话、走路、吃饭、睡觉、保洁、健身、听课、读书、写字”十个基本习惯的落实,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一期一表彰,评选班级、校级“阳光男孩”和“魅力女孩”;三仙坳中学推行行为习惯养成星级评价制度,以周为单位用“红五星”记录每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期末进行总评,评选并表彰一批“星级少年”和“星级班级”。
【陈凯安,长沙市宁乡县教育局宣教科科长;文跃华,长沙市宁乡县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