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领航人
2012-04-29刁吉海张建立张立
刁吉海 张建立 张立
编者按:我国煤炭地质单位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是长期以来在国家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事业单位。煤炭地质单位实施企业化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承担着改革的艰巨重任,更承担着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重前行,他们以“地勘先锋、强局富民”为企业目标,以“诚信人本、和谐共赢”为企业价值观,以“探索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精神,以“精益求精、严谨高效”为管理方针,在以党委书记、局长徐水师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历尽千辛万苦,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企业化改革,并且在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中实现了“不负苍天不负民”的社会抱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行进的足音美妙动听,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领头人的风范令人瞩目。
2012年9月19日,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大会上,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水师在介绍活动的成效和体会时指出:在2010年全局首次真正实现盈利的基础上,2011年乘胜前进,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8.5亿元,同比增长47.7%。2012年1—8月,全局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经济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52.6%;1—7月,全局实现利润在中央企业排名中跃升到63位。自2010年以来,全局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速将近20%,到2011年底,全局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47 326元,有7个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超过5万元,有的单位超过8万元。
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在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后承担着沉重历史包袱的企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他们在怎样的二次创业征程中实现凤凰涅槃?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对徐水师局长进行了多次专访。随着访谈的深入,一个中国煤炭地质理论与事业领航者的形象逐步在记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传统产业腾飞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采访中,徐水师多次对记者说,传统产业腾飞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煤炭地质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开拓市场,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据了解,自担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以来,徐水师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积极推动煤炭地质理论创新与应用,主持颁布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技术创新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规章制度,把高新技术创新应用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煤炭地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徐水师主持开展了《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煤炭地质勘探煤质评价标准》等关系煤炭工业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和行业规范编制;组织实施的青海木里地区多能源资源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空白;推动遥感技术应用和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建设,主持开展的西部复杂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项目,在六项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海底淡水勘探在海上钻探施工技术方面创造了国内外三项纪录;定向定位钻进、丛式孔与羽状孔钻探施工等技术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2011年1月14日,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完成的《中国煤炭地质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项目获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奖励大会开始前,徐水师等获奖代表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据不完全统计,徐水师主持的课题有60多项荣获国际奖、国家奖、省部级奖和行业奖,其中,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国地勘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2项;个人曾荣获国际印刷大奖——森泽信夫奖、国家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奖”等多项大奖。
可以说,徐水师与煤炭地质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用科技进步为煤炭地质产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人才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最近一次采访期间,正值该局在京涿单位内部进行竞聘上岗考试,发现和培养人才,这是徐水师十分关注的大事。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徐水师指出,人才将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加快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是强局之基、跨越之本、活力之源。煤炭地质总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的部署与要求,把人才作为做强做优做大的第一资源,不断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央企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通过建立起有才必用、科学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竞争机制,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专业型、领军型人才队伍,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据介绍,从2006—2010年,总局总部先后有16人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占总部选拔任用干部的72.7%。所属单位基本建立起了公开招聘或内部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机制。目前,全局市场化选聘各类成熟人才380余人,其中,有30多人被选拔到总局总部或二级单位中层管理岗位工作;14名领导干部在二级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招聘各类院校毕业生1 880多名。今年,总局又先后分三批对39个领导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进行了公开招聘。
“长子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
对于央企的“共和国长子”之称,徐水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在我们传统文化中,“长子”的称谓更多的是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总局作为煤炭地质工作的国家队,重要关头挑重担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实施了:一是认真开展对我国煤炭资源保障问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国家13个大型煤炭基地、45个规划矿区编制,组织开展了全国煤炭、化工资源潜力预测评价,为国家煤炭、化工资源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撑。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总局万元产值、万元营业收入、钻探千米等能耗指标分别下降47.1%、29.3%和18.8%,有力提升了企业水平。三是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矿山抢险,在抗击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陈家山、骆驼山等矿难救援中勇作贡献,全局为灾区捐款930多万元;完成了甘肃省张家川希望小学建设。同时,总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以及总局所属企业之间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主动地推进合作项目实施,促进了合作共赢。
徐水师说,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不仅肩负着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作贡献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改革发展的重任,肩负着为职工谋利益的重任。总局要发挥好中央地质勘察队伍的作用,努力为国家、社会、单位和职工作出应有贡献,真正实现国家利益、职工利益最大化,这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和贡献,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徐水师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要求各单位把谋划科学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紧密相连,坚持一手抓促进科学发展的大事,一手抓惠及职工的实事,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徐水师在出席各种会议、公务活动时,总要抽出时间、抓住时机,积极与各直属单位驻地社保、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及政府主要领导会谈,沟通中央直属单位养老政策与驻地省(区、市)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问题,积极推进各单位参加地方养老保险统筹进程。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以徐水师为“班长”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和总局领导班子,把“转变市场创收方式保惠民”作为工作总体思路之一,对各级领导班子提出了“不负苍天不负民”的要求。如今,“不负苍天不负民”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各级领导坚守的信念。总局各直属单位劳动用工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同城待遇、职工养老社会统筹、安居工程建设等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企业化改革是地勘单位发展的动力源泉”
徐水师在总结“十一五”时期发展经验时指出,企业化改革是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建立企业运行体系,实施市场化经营,是总局增强发展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
现在,总局已经建立起了企业化运行总体框架,以产权为纽带的“总局→二级公司→三级企业”管理架构真正走向了市场,实现了企业经营。总局建立健全了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业绩考核、风险防范、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企业管理制度,巩固了企业化改革成果,推动了企业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总局还建立了市场化用工机制以及职工收入与绩效、岗位、贡献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职工干劲。
“十一五”时期,该局经营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8倍、10倍、4倍。特别是2010年,总局实现利润总额超过地质勘查事业费拨款1.35亿元,首次实现了真正的企业盈利。资产总额进入国资委分规模排序的第三类。
现在,“中国煤地”“中煤江南”“中煤长江”“华辰”、西安中煤建设公司等品牌和企业,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09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划转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作为二级单位管理,以此为标志,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单位迈出了行业整合重组、做强做优做大的第一步。2011年1月,广东中煤地瑞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挂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收购兼并、服务领域扩张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总结这些工作时,徐水师说,地质勘查主业是我们的立局之本、兴业之基。发展优势核心主业,推进主业优化升级,既是我们推动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我们要积极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趋势,把转型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切实提高发展水平。
对于煤炭地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徐水师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不平衡要求我们要站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高度,在当好国内煤炭地质勘探排头兵、夯实国家能源保障的基础上打入国际市场,纳入“一体化”,参与“大循环”,到境外开展矿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将作为我们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中国地勘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服务领域最广的煤炭、化工地质勘查单位,拥有国内外一流的综合地质勘查和特种勘查技术手段以及专业齐全的地勘队伍,具有承担大型、特大型地质勘查项目以及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地质勘探工作的能力与实力。
技术实力为该局“走出去”铺平了道路,国际市场拓展到美国、欧盟、东南亚、非洲、蒙古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涉及能源、水源和金属、非金属等矿产勘查,以及测绘、遥感和基础工程施工等多领域,金属钕、PS印材等产品也远销海外市场。一些单位在澳大利亚、刚果(金)、印尼等地成立了海外矿业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内部联合等形式,走向国外市场的步伐铿锵有力。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色央企”
在市场的博弈中,再没有什么比“发展”二字更令人充满激情和创新动力。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局将实现经营收入、利润总额翻两番,分别达到350亿元、20亿元;通过改革发展,提高效益,使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长1.5倍以上。
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徐水师指出,必须坚持“转变主业发展方式保强局,转变企业运行方式保富局,转变市场创收方式保惠民”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色央企为目标,把握“特色央企定位、矿产资源保障责任”两个关键,抓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质量”三个重点,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党的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四个保障,实施“转型升级、探采一体化、资本运营、国际化经营、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努力实现企业大转型、大发展、大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坚信,凭借以徐水师为“班长”的总局党政一班人强烈的使命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定会在“十一五”跨越式发展基础上,继续前进,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既定目标,引领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李万全)
徐水师简介:
1952年6月出生于陕西渭南,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北大学经济学硕士;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制印厂厂长、党总支书记,航测遥感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党委委员;现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地质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