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可期
2012-04-29赵新宇
赵新宇
配额制的出台,无疑将使得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从以前的义务变成任务。
时间倒退到2009年,正值国内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风”车摇曳、旭“日”高照下,雄心满满,志怀千里的不仅仅是一干设备及开发商们,还有深浸其中,赚得盆满钵满的众多资本市场投资者。
而今,市场激变,政策收紧,企业低价竞争白热化已让国内新能源产业一夜间经历冰火两重天,这把火,不仅让实体产业界的大佬们煎熬不易,更深深灼伤了整个行业里的从业人们。
开始裁员
“有合适的工作么?帮我推荐一个?”曾就职于某世界龙头风电企业PR(公共关系)部门的穆雷最近频频在MSN上向朋友发出这样的询问。
不久前,由于世界范围内风电行业的不景气,她不幸成为公司全球裁员的牺牲品。在风电最火爆的2009年,她进入这家跨国企业,平常主要与媒体打交道,一年几次往返欧洲,拿着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薪水,这份工作曾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然而,随着风电行业高速增长神话的破灭,像穆雷这样曾是行业宠儿、如今是行业弃儿的朋友越来越多。无论是风电行业还是光伏行业,从业者如果不在研发、制造等核心部门,而是隶属PR等花钱部门,离职或“被离职”的越来越多。
“现在公司各方面都严控开销,以往容易报销的项目现在都报不了。”曾在国内某大型风电企业工作的赵强明显感到公司“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带来的压力。他担心,在今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年底的年终奖能否兑现。
其实,最近风电行业的“裁员”风波已经将风电行业的疲态暴露。5月8日,华锐风电确认,已经致电与今年校园招聘的350多名学生解约。而在此之前,三一电气曾有销售部裁员30%的传言,今年,国内风电制造业亚军金风科技也已与数名毕业生解约。而也有报道称,维斯塔斯今年将裁员2335人。
资本市场失宠
与员工的切身感受相映衬,在资本市场上,新能源股票一路狂跌。作为风电龙头股,金风科技的股价已从2010年11月的26元跌到现在的不到8元。天威保变的股价则从同期的32元跌到现在的10元左右。
翻看国内国际主要风电设备上市公司2011年业绩,“裁员潮”或许早有伏笔。2011年,全球最大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净亏损1.66亿欧元,这是该公司2005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维斯塔斯今年将裁员2335人。世界第二大太阳能电池晶片制造商赛维LDK日前也宣布裁员555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2%。金风科技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净利润6.07亿元,比上年下降73.5%,华锐风电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7.76亿元,同比下降72.84%。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新能源领域新贵尝试IPO的热劲经常遭遇资本市场的冷眼,其中一些还背靠大树。在经历数次下调发行价格后,华能新能源于2011年5月重启赴港IPO进程,但直至其上市前一日,其发售股份仍未获得足额认购。尽管最终如愿,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捆在一起”的战略投资者支持分不开。
“包括PE/VC在内的投资群体希望看到资本支出和回报率上有更明朗的预期,但现在来看,投资者们似乎已经对风电企业审美疲劳了”,一位国外投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从上市到停牌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能源行业在短时间内“冰火两重天”?这样的局面还将持续多久?风电权威专家施鹏飞表示,新能源过去走过的盲目上马、产品低价竞争等一系列乱象背后,资本的推波助澜不容忽视。行业发展的非理性部分源自于资本逐利的非理性。
中国能源科技公司2010年底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是当年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大力投资后力推上市的9家企业之一。近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虚报其核心资产”为由停牌。去年8月受到投资者质疑导致股价下跌42%被停牌后,中国能源科技被转到粉单市场,目前其已被贴上“顾客留心”标签,并停止报价显示。
中国能源科技不到一年的短暂上市“寿命”,恐怕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据wind统计的6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显示,有30家去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占比50%。其中,拓日新能、航天机电、二重重工净利润出现亏损,同比分别下滑245.11%、181.64%、149.58%,除此之外,下滑50%以上的还有7家,包括去年刚上市的主板第一高价股华锐风电。
这些公司集中分布在光伏、风能两个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行业去年集体遭遇滑铁卢,都与欧债危机、欧洲市场需求减少有关,逻辑类似但又各有不同。
从wind统计的风电业公司财务数据来看,该行业总存货量每年都在上升。2011年存货量加总为984.43亿元,2010年、2011年两年总存货量以19%、6%的比率增长。
华锐风电2011年的存货就达到88.27亿,大量的存货挤压,从财务上印证了公司产品销售效率不高的现状。公司的现金流也极不充足,201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8.61亿。金风科技的情况类似,2011年的存货达到51.48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1.33亿。
VC有关人士表示,他们目前也渐渐不再关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的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去年所遭遇的鼓励政策收紧、市场供需突变等一系列限制因素,已经大大影响了众多项目投资回报预期。过去风电项目盲目上马、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一个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在一两年,而今则需4到5年甚至更长,这显然点中了PE/VC的死穴。
4月份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拟核准的1492万千瓦风电项目,已比去年2883万千瓦的批准项目减少五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现在风电发需要关注的问题已经超出行业本身,涉及政策和整个电力系统。需要突出强调三点:一是把握好政策,平衡好电网的经济利益;二是做好电网升级改造,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三是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风力、光伏采用分布式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比较小,可以减少电网的负荷,实现就地发电,就地消纳。”
不论裁员,还是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都是在应对、解决风电行业的问题,但这些措施,就像“配额制”一样,不能解决行业发展的痼疾。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突飞猛进式发展后,除了自身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产能过剩外,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配套措施并不完善,整个产业偏离正轨已经很长时间,将其拉回到正道上来,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配额制框架初现
为促进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下一步将推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只是一个讨论稿,包括不同地区交易制度和经济上的惩罚和鼓励措施等相关配套政策还在不断地探讨和细化。在诸多细节确定之后,会出台更明确的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
所谓的配额制是一种考核方式,就是要求电网企业收购的全部发电量中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电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传统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也必须有一定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
配额制的出台,无疑将使得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从以前的义务变成任务,电网企业不得不主动增加投资,加快智能电网及特高压电网的建设速度,主动解决并网难题。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目的就是将发出的电能上网销售,因此在解决并网问题方面不需催促。在两方合力之下,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缓解。
但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尤发电成本远远高于火力发电的现状,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如果发电成本没有降下来就让企业强制进入电力市场,对企业有好处吗?电网企业能不能接纳成本高出火力发电数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这其中的差价由谁来“买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没有降下来的情况下,需要全社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差价‘买单。”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电网企业对配额制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更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对于整个电力市场,电网扮演的是“中间人”的角色,它既买电又卖电。它从发电厂手里买回平价的上网电,经过输配电后,加上输配电的费用再卖给终端消费者,这是以往火力上网电的流通模式。
但可再生能源上网电进行的流通模式恰恰与之相反。由于发电成本高,电网企业从发电厂手里买回高价电,经过输配电后再平价卖给终端用户。“如果是火力发电,它可以以每千瓦时0.38元的价格从发电厂买电,0.5元卖出去,但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如果没有人为它补差价的话,它就很有可能得1.1元买进,还必须0.5元卖出,它不仅收不到‘过路费,还要亏损,它怎么可能积极?所以要推行配额制,国家的大力扶持肯定是离不开的,但扶持到什么程度仍是一个会引起极大争议的话题。因为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电网是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为社会提供电力服务是义务。但作为企业,它不是慈善机构,它必须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盈利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管理办法》出台之前与电网企业沟通,看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其间的差价买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出台的还将有基于配额交易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具体而言,发电企业每生产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就可以得到一个绿色电力证书。以实施绿色电力证书的瑞典为例,瑞典所有电力交易商以及部分电力用户必须购买占其出售或消耗电力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证书,否则将面临未完成配额量150%的处罚。实施绿色电力证书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增加了收入来源,发电企业不仅可以出售电力,还可出售绿色电力证书,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得到激励。这不但是我国新能源政策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为当前增速放缓的新能源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