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价高质高?
2012-04-29郭安意
郭安意
人民网的高估值令人想起新华社下属的中华网,曾一度狂飙至220美元,但2011年摘牌时,价格仅为0.43美元。
人民网上市前后备受关注也饱受质疑,但这家由《人民日报》控股且有着“中国官网上市第一股”之称的公司上市后“出人意料”地受到追捧,上市首日大涨73.6%,次日涨停,目前市值已过百亿,股价表现超出此前所有券商的预期。
市值为纽约时报两倍
早在挂牌交易前,人民网就大受机构青睐,网下有115家机构踊跃申购,是今年以来51家新股发行时机构申购数最多的一家。尽管以20元的发行价计算,人民网46.13倍的发行市盈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月27日上市首日再次受到热捧,盘中两度临时停牌,收盘时涨幅高达73.6%。
“五一”长假后的5月2日,人民网继续高开高走,开盘半小时便封于涨停。上市两日累计涨幅就达到91%,市值达到106亿元。5月3日该股创下41.98元的高价后有所回落,最终收盘于39.47元,市值仍高达109亿元。
这一市值在同行中处于什么水平呢?按最新外汇牌价计算,新浪市值232亿元,搜狐市值121亿元,纽约时报市值58亿元,凤凰新媒体市值30亿元。
这意味着,刚刚上市三天的人民网市值接近搜狐市值,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9倍,是凤凰新媒体市值的3.6倍。但其年收入只是搜狐年收入的10%,与纽约时报比更是相差甚远。
什么力量在推高人民网股价?从上前两日上交所公开的交易信息看,买卖前五席均不见机构身影。上市首日买入前五席位均来自营业部,著名游资席位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营业部高居买入席位之首,买入金额为6266万元,做多意愿强烈,国泰君安顺德东乐路营业部跟随其后,买入金额3273万元。前五席合计买入1.6亿元。
第二天,短线资金炒作热情依旧高涨,光大证券深圳金田路占据买入榜第一位,接棒继续做多。而首日出手买入的银河证券厦门美湖路继续买入做多。但此前一天大额买入的国泰君安顺德东乐路营业部当天卖出3677万元,居卖出席位榜首。
5月3日形势发生了变化,当日买卖前五席仍为营业部,但卖出金额远多于买金额,交易数据显示,前五席合计买入5746万元,但卖出榜前五席合计卖出金额多达1.7亿元。这表明,此前两天做多的游资开始获利出逃。
虽然目前人民网股价有所回调,但超过39元的价格已超过所有券商预期,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国内实力券商纷纷预测人民网合理区间在20元发行价上下,海通证券在全部券商中给予的估值最高,为27.40元,但目前股价比这个最高估值还要高出一半。
为什么这么牛
无论在招股书中,还是在面对公众质疑时,人民网都称已进行市场化改造,并乐意将自己与新浪、搜狐这样的商业性互联网相比较。
人民网2010年的营业收入约为新浪营业收入的12%,其中广告业务收入不到新浪广告收入的9%,移动增值业务约为新浪移动增值业务收入的6%。人民网和环球网总独立访问者数量为新浪的12%。
2005年2月,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社和中闻投资共同出资建立了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中信证券(子公司金石投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等公司先后入资后,人民网的股东增加到15名。其中,仅金石投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旗下的直投公司)为社会法人股,其余14名股东所持股权均为国有股。其定位是以新闻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主营业务包括互联网广告业务、信息业务、移动增值业务和技术服务。
有资深传媒人士指出,人民网成功上市,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化传媒体制改革示范意义,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首先,它背靠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中国最为高端的党报和国有媒体,内容权威、受众高端。其次,2008年至今它最大的客户都是财政部,第二大客户是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行政资源之强大,令商业媒体难望项背。其三,它自身还拥有独立的新闻采编权,信息来源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不言而喻;而内容为王的传媒属性,也决定了这些优势将为其未来的业务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目前绝大多数商业网站都还没有新闻采编与原创的权利。
其四,它是中国第一家整体上市的新闻媒体,120多人组成的采编队伍全都装进了上市公司;而纵观整个传媒板块,成功地把编采等内容部门装进上市公司的,根本没有先例;在此之前,依靠资本市场来运营发展党报,也几乎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由此可见,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国有文化企业的重点扶持对象,人民网享受的政策优惠目前甚至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无与伦比。同时,文化产业正被中央政府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方向推动。
与此同时,作为官媒第一股,人民网身后还跟着一长串兄弟姊妹,新华网、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华声在线等10家官媒网站,也将紧随其后,陆续登陆A股。如此一来,人民网身上背负的另一重政治任务,就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不然,后面那一长串兄弟姊妹还能有什么上市热情与盼头?凡此种种,都是当初中国石油回归A股时所不具备的。
最大的缺陷是治理结构
背靠政府大树,身份特殊,这无疑是人民网有生以来的最大优势。但跟其它国企一样,这也决定了其治理结构的天然缺陷。国有体制惯有的官僚、僵化、腐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等弊端,它一样也不会落下。
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人民日报社,直接持有人民网66.01%的股份;加上通过环球时报、京华时报和中国汽车报等“子公司”的间接持股,总持股量达到79.54%。由此,人民日报社僵化的体制内模式将天然地延续到人民网,人民网的董事会在完整地反应全体股东的治理理念、完整回应全体股东具有共同倾向的利益诉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天然的重大缺陷。甚至在日常运营管理层面,也不能如同成熟的商业网站那样对市场的脉动保持高度的敏锐,并迅速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
也有媒体将人民网跟同样是国资血统的新华社下属的中华网进行了类比。作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华网的股价最高一度飙升到了220美元,市值超过50亿美元。此后,中华网大股东大举进军游戏、软件开发等新领域并执迷于并购。后来,缺乏清晰盈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华网,被新浪、搜狐等后起之秀纷纷赶超,并于2011年末黯然摘牌,最后一笔交易价格仅为0.4374美元,仅及最高峰期的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