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森林与草原相拥
2012-04-29胡连义
胡连义
呼伦贝尔地处祖国北部边疆,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下辖1区5市7旗。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占全市总面积的33.21%,有“北方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林海,占全市总面积的60.8%,这里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素以“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享誉天下。
2009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秉承“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理念,开始着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和“森林与草原相拥”的建设思路,确立了“分区施策、城乡互动、城区与市域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奋斗目标,随之,一场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绿色攻坚战拉开序幕。
目前,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的推进,“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居舒适”的面貌在13个旗市区所在地已经显现,基本形成了城区绿美相融、城郊森林环绕、城外绿色田园。呼伦贝尔市已获得了“中国最美草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规划是先导。呼伦贝尔市委、政府科学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一核两翼十极”的总体建设格局。“一核”,指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两翼”,指满洲里市和扎兰屯市;“十极”指林区为主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和鄂伦春自治旗,牧区为主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和农区为主的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根据规划,各旗市区要根据本地的气候、植物资源、自然条件,从尊重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出发,采用近自然、群落式绿化方法,形成城市、森林两者融合,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逐步形成以城市森林为主体,郊外森林为屏障,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大范围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
机制是动力。为了确保蓝图实现,呼伦贝尔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旗(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层层落实,形成市委书记抓规划,市长抓落实,旗市区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全民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创森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森工作,随时解决创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创森,被摆到市委、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换人不换目标。
落实是关键。蓝图绘就,创森重点工程随之启动。2009年,启动实施了呼伦贝尔沙区综合治理工程,使300多万亩沙地得到了有效治理,近千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速度明显减缓,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得到扭转,实现了呼伦贝尔沙地沙化面积首次出现缩减、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的历史性转变。2010年,启动实施了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和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现已竣工5341户,开工7347户,改善了林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09.3万亩,达到了改善林分卫生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目的。2011年,启动实施了天保工程二期,市直属林业六局管护面积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有关政策也与国有四大林区保持了一致,特别是额尔古纳、阿荣旗、莫旗11个林场纳入天保工程二期的同时,划归地方管理。目前,项目期内的总资金量与天保工程一期总投入相比,就已增加了29.31亿元,增幅达到576%,在根本上解决了天保区林业职工“吃饱饭”的问题。2012年,创森工作再加力度,植树造林全面提速。召开了全市创建森林城市再动员大会,对创森工作进行了再次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创森各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呼伦贝尔市创森重点地区绿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春季造林攻坚战,见缝插绿,身边增绿,现已完成城区绿化造林16.3万株。特别是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完成了海区北出口公路两侧3.6公里、机场路两侧1.2公里和新区海南公路两侧1公里的造林绿化任务,形成了三条生态景观林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好评。
管护是保障。强力推行建管并举,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法制保障,对创森活动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监督,做到事前有指导设计,事中有质量监督检查,事后有验收,杜绝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先后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沙区综合治理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决定》等一批政策法规,依法建绿,依法管绿。构建“责权利统一、建管种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新栽树木,按照“谁栽树、谁负责、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落实包栽、包活、包管护的“三包”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具体到树,确保树木成活,有力地保障了建设成效。
(责编/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