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

2012-04-29

艺术品鉴 2012年10期
关键词:瓦当墓葬文物

三门峡新发掘一批战国早期墓葬

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新发现的一批战国早期墓葬进行了发掘。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墓葬是战国早期的,距今2400余年,墓葬均为方坑竖穴墓,从东往西排列,南北向,头向为北,棺椁痕迹清晰,部分墓葬为双棺,随葬器物组合大致相同,出土有陶鬲、陶鼎、陶壶、陶豆及铜带钩等器物。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新疆和硕发现战国时期古墓群

日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和硕县乃仁克尔口子45座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清理出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土金器、铜器、木器、铁器、陶器、石器等6个类别的100多件文物,另外还出土一部分稀罕文物。

乃仁克尔口子古墓群大部分是多人合葬墓,只发现一个墓葬是单人墓。在合葬墓中,最少的也有三人同穴;其中M29号墓,有三个葬埋层,经过清理,共发现尸骨13人,随葬品上百件。此外,此地古墓群多数有由圆木搭建的尸床,每个墓都有一个祭祀石围,有烧燃痕迹存在;墓室均由本地大小不一,不规则石头垒建而成,形状为弓形;墓顶部均由巨石覆盖,每个墓都留有出入口,由巨石掩盖,巨石有挪动痕迹,据推测为该墓多次葬人使用;部分墓葬内有马、狗、羊等动物骨骼,还有些放着陶罐、金耳环、金铂、骨雕、铜泡、钻木取火器、铜刀、铜刃、磨石、铜牌饰、玛瑙珠、彩陶罐等随葬品。

和硕县县域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理想聚居地之一,此次挖掘,填补了和硕县域早期人类历史的空白。

新疆昌吉挖出清代古墓群

新疆昌吉市郊区一工地,近日发现一处晚清时期古墓葬群,并出土大量陪葬品,其中包括一件明代天启、崇祯时期的青花瓷碗。此次发掘共清理出10座古墓,其中7座为夫妻合葬墓。由于棺木埋得较浅,腐蚀严重。同时出土黑釉梅瓶10个,其中8个保存比较完整,碗两个,铜钱20余枚,白酒1瓶,还有铜耳坠和琉璃珠子。最有价值的当属明崇祯青花瓷碗。瓷碗保存完整,几乎没有破口,碗口直径十几厘米,外侧有青花图案,颜色温润古朴,富有层次立体感,胎质非常细腻。内侧绘有葡萄纹,图案明显显示是一个“官”字,在当时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之意。这片墓葬出土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用器,专家推测可能是家族墓地,根据判断该片区应该还不止这10座墓。

浙江宁海发现北宋时尚铜镜

浙江宁海龙宫村,最近新发现了一座宋代砖砌双人墓,出土了铁碗、瓷碗和铜钱等文物,还包括一面宋代的铜镜。该墓穴两边都是岩石,只有墓穴上部是黄土,十分奇特。铜币大部分锈蚀严重,只有一枚,还能依稀辨出“政和通宝”的字样,是北宋宋徽宗时期通用的。出土的铜镜,直径约14厘米,后面有一个印章,写着“湖州石十五郎,真炼铜照子”,专家称这是北宋最流行的镜子,石十五郎,就是制造工坊的字号。不过没有发现棺材、尸首,只有两副铜钉,也没有墓志铭,目前还不能确认墓主的身份,按照现场发现的物品,墓主有可能是当地村民。

陕北发现西汉茧形壶

近日,陕北地区首次发现一件巨型汉代茧形壶,壶身一侧刻有罕见阳刻(凸型)图案。这件汉代茧形壶是陕西洛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老庙镇樊村刘正堂家中征集到的。根据村民讲述,它出土于洛川县菩堤乡,为泥质灰陶。形状似蚕茧,通体饰细绳纹和条带纹。茧形壶外形也似鸭蛋,又被称为鸭蛋壶。秦汉时期主要用茧形壶来贮水、盛酒,或者制作冥器。它还有军事用途,战国诸候争霸时,可将其深埋地下,耳朵贴紧地下,侦听远方敌军骑兵的马蹄声。尤其特别的是,壶的腹部一侧留有工匠铸的纹饰,形似于小篆“豕”字纹,而且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在汉代陶器上极为少见。

3000年前霸国文物面世:史书从未记载

近日,“发现霸国”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文物在山西省博物院首次向公众展出。该文物展展出的181件重要文物涉及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漆木器、金器等多个种类,也是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文化精华。经过考古学者挖掘研究,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为西周早期至两周之际距今有3000余年,同时史书上没有记载的“霸”国人的墓地。

甘肃古浪发现大型西夏寺院建筑遗址

近日,《武威地区境内西夏遗址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甘肃古浪县古丰乡西山堡村寺洼山调查时,发现一处西夏寺院建筑大型遗址,这是近年来西夏考古研究中的又一重大发现。该遗址范围规模宏大,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寺院范围和建筑遗迹尚能辨识。在山脚断崖处,白釉瓷碗残件、褐釉瓷罐残件、素面板瓦、筒瓦、绿釉筒瓦、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铺地方砖、建筑条砖等随处可见,文化堆积层厚约40厘米。此次还出土了一件佛像瓦当残件,半径8厘米,表面残存高浮雕一佛一弟子,瓦当四周为五圈同心圆纹。复原后该瓦当应该为一佛二弟子浮雕造像,主佛似为坐姿,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二弟子阿难缺失。造型别致,国内其它地方尚未发现同类造型的瓦当。这一寺院的发现对研究西夏历史意义非凡。

珍贵苏区文物《红军战歌》被发现

“油菜开花满段黄,宣传哥哥上前方,保护哥哥打胜仗,缴到枪支用船装。”近日,江西赣州龙南县发现一份属于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战歌》手抄本。该歌本纸质是民间传统制造的“竹麻纸”,每张纸表面都涂有一层桐油,以防虫、防腐蚀,封面上有五角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印章,以及印有“红军战歌”、“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字样。封底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编印”字样及印章,以及“公历一九三二年印”字样。整个歌本高17厘米、宽11厘米,共15页,品相完好,字迹清晰,收集了19首根据龙南当地山歌改编而成的红军战歌。据长期从事红色文物研究的赣州市文物局专家鉴定,该歌本系1932年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编印,十分罕见,对于研究中央苏区历史和苏区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河北尚义县出土古生物骨骼化石

近日,河北尚义县七甲乡出土了古生物骨骼化石,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为古菱齿象骨骼化石,古菱齿象比猛犸象存在时间还要早。据专家介绍,古菱齿象生活在据今一万到几十万年前,此化石说明若干万年前,这里可能气候温暖,淡水资源丰富,林草茂盛,生活着大量的古代生物。特别是发现化石的区域,在若干万年前这里是一条河道下游,据推测,古菱齿象尸体由河流运到此地沉积,形成化石。目前,中科院专家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

广州动物园发现东汉大墓

近日,广州动物园在进行改造工程时,发现4座分属东汉、南朝、隋和明代的砖室墓。其中东汉砖室墓,是广州地区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

东汉墓依山势面西而建,墓坑平面略呈“中”字形。墓室全长9.74米,横前堂长7.13米,内部面积则接近30平方米。墓室结砌工整,使用红黄、灰黄、青灰三色纹饰砖砌成。墓室的封门及额墙均保存完好。

该墓为东汉典型的砖室墓风格,是夫妇合葬墓。该墓坑前有斜坡式墓道,而内室则分为甬道、横前堂和并列双后室,一如传统“前堂后室”的房屋格局。两个棺室之间还有门道彼此相通,寓意夫妇二人可以不通过客厅而相互往来。最为难得的是,此墓甬道、横前堂和双后室的“券顶”也保存完整。

猜你喜欢

瓦当墓葬文物
瓦当
文物的栖息之地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文物的逝去
墓葬中的女人
文物超有料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