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青烟邈云汉
2012-04-29景凯杏子
景凯 杏子
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在村口的石磨盘上,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白发老人,一群小孩子,或许也包括你,围着他央求讲故事。他抽着烟袋笑呵呵地答应了。讲到关键的地方,老爷子总会先抽上一口烟,挂在烟杆上的烟袋就悠悠地晃动起来。多年后,也许故事你早已忘记,但那杆停留在幼小心灵里的烟具却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或许在日后会成就一段与它的缘分,也未可知。
这缘分着实浪漫,又有迹可循。但当你问故事的主人公——孟庆国为什么喜欢收藏烟具时?他的答案一点不浪漫。他说,那还真没办法回答,如果非要寻找原因,可能是出于好奇吧。你看,如此真实,真实到没有一点杜撰的机会。但正是这真实,让我们能够接近他,接近这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的烟具。
孟庆国并没有烟瘾,好奇之心使他对各种各样的烟具情有独钟。小时候,看见有人拿着烟杆在街上走,他就对这个“稀有”的东西感到非常好奇。通常来讲,儿童对某件事物的好奇心是很短暂的,会随着新事物的出现逐渐消失。但儿时的孟庆国不是,他对烟具的好奇心一直持续着,不减反增。直到上初中后,他在商店偶然看到一个外型很别致的水烟袋,第一次有了想要拥有它的念头。可是价钱对于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有心无力,最后只能失之交臂。这没有买到的烟具,在他心里有了更强烈的神秘感。孟庆国一直惦念不忘,后来工作了,有能力拥有它时,再去商店却已不见它的踪迹。如今谈起来,还能在言语和眉眼之间,看出他深深的遗憾。孟庆国的第一件水烟袋,是他在古玩地摊上买到的,至今他都记得,当时自己18岁,水烟袋5元钱,而他的工资只有41.5元。
因为喜爱,孟庆国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烟具知识、积累收藏经验。知识和经验丰富着他的阅历,亦让他能够在碌碌俗世中与属于自己的烟具相遇。有一次去古玩城,他看到一个外形类似竹制烟杆的烟具,当时老板要价30元,他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一个竹制烟杆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他继续逛了一圈古玩城,待最后又回到这个摊上时,发现这烟杆还在。冥冥之中,他似乎觉得这个烟具与自己有某种联系。于是他拿到手上端详,这个外形酷似竹制的烟具,越看越觉得蹊跷,他发现这材质重量明显要比竹子重很多。他又仔细地查看这个“竹烟杆”,发现上面的黑色脏迹并非其他,而是多年的摩挲污垢附着的纹路。突然间,他觉得这是件好东西,一定要买下来。最后,孟庆国花了15元买下它。回家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把上面的污垢清理干净,这一看,奇迹出现了,原来是根象牙烟杆。这象牙只因时间久了,上面出现了裂纹,当时使用的人就用绳子一节一节地扎起来防止裂纹扩大,久而久之上面慢慢积累了灰尘,再被绳子隔着,远看也就像一根竹子了。
收藏的经历中,并非只有捡漏的幸福,亦有莫名其妙的遭遇。对于孟庆国来说,这遭遇来得委实有点意外。一次,他在古玩市场买了一个清末时期的翡翠大烟嘴,只花了800元。他很高兴,觉得自己的藏品又丰富了。可谁知,店家老板因为某些原因被公安局抓了起来,他店里的买家被当成销赃的人跟着受了牵连,孟庆国也没能幸免。他心里纳罕,自己并不认识这个老板,买翡翠大烟嘴也并不是销赃,自己只不过是喜欢买来收藏罢了。然而,当时收藏市场管理很不规范,辩解不用。他挨了莫名其妙的几万块钱罚款,才从派出所出来。不过有意思的是,那个翡翠烟嘴并没有没收,留存至今已经是件让他欢喜让他忧的藏品了。
孟庆国这些年的收藏经历有苦有乐,也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康平就是其中的一位。两人从生意相识,通过共同的烟具喜好相交。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鉴赏、把玩烟具,交换不同看法,在探讨中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只自乐,而且乐人。在烟杆基本已被纸烟代替的当下,他们愣是靠两个人的力量出版了一本关于烟具的书。这本书是当代人了解中国传统烟具的范本,且在更长远的时间里,为我们的后代延续了烟具文化的脉络。这些精美的烟具散发着昔日手工艺的光彩,从珍品材料的讲究到工艺细节的精致,都体现了绘画、雕刻、镂空、镶嵌、焊接等中国传统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