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条

2012-04-29

大武汉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国际化武汉

《大武汉》:听说武汉启动了“家在武汉”工程。请您谈一谈为何要开展这项工作?

唐市长:前不久,我们启动了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开放的武汉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我们理应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武汉是我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随着我市改革开放步伐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武汉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武汉投资兴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武汉工作生活。可以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许多外国专家、国际友人的智慧汗水和深情厚谊。我们理应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二,跨越发展的武汉,需要更多的国际友人视武汉为“第二故乡”。当前,武汉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蓝图。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国际友人,真正把武汉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要努力增强外国朋友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参与武汉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推进“家在武汉”工程,就是要让外国友人在武汉安好家、享受家。我们深知,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涉外服务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外籍人士在汉工作生活还不够便利。我们启动“家在武汉”工程,就是要着力推进外籍人士子女就学、司法援助、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16项重点工作,为外国朋友在汉工作生活,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朋友们在汉工作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让大家在武汉生活得开心、舒心、安心,安好家,享受家的温馨。

《大武汉》:武汉在“老外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评选中排名第五,官网给出的解释是“巨大的潜力和低生活成本”。您怎么看?

唐市长:首先,衷心感谢广大外籍人士对武汉发展的关心关注。上个月,“2011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揭晓,武汉在全国353个城市中跻身前十,排名第五。这体现了外界对武汉近年来发展成果和改善招商引智环境的肯定和认同。对外籍人士对武汉发展的关心关注,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关注度就是影响力,外界的关注是对武汉发展的一种激励。排行榜作为一种独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衡量一座城市。这些排名和关注,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杆标尺。客观地说,与入选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武汉在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生态宜居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我看来,排名第五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见贤思齐、扬长避短,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城市集聚力和影响力。

第三,美誉度就是竞争力,外界的认可将内化为武汉不断前进的动力。当前,武汉正处于新一轮上升期,三大国家战略叠加,武汉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我相信,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不久的将来,武汉“巨大的潜力”将会转化为“发展的实力”,“低生活成本”将会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武汉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大武汉》:“双谷”、“双城”是光谷与硅谷两个高科技园区、武汉与芝加哥两座城市的国际联动,选择硅谷和芝加哥合作的意图是什么?芝加哥与武汉、硅谷与光谷,地跨两洲、远隔重洋,它们是否有一些固有的内部联系?

唐市长:今年2月,李鸿忠书记率团出访美国,考察了硅谷和芝加哥市,亲自策划、积极推动武汉与芝加哥、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携手合作,正式签署了美国硅谷与中国光谷战略合作协议。

武汉与芝加哥在各自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在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比如,地理位置相似,都位于所在国家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特色相似,都是内陆地区的特大城市,都是铁路、航空枢纽;资源特色相似,两个城市都是河湖密布,水资源丰富;同时,在科教优势、产业地位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近百年前,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 “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此点实吾人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所以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与芝加哥的相似之处,及武汉当时在中国的重要地位,使二十世纪初的大汉口被中外学者赞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与芝加哥两座城市,既有相似之处,又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芝加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为武汉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曾经以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芝加哥已完成工业化任务,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成为美国仅次于纽约市和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成为世界知名的花园城市。芝加哥的产业多元化发展策略、经济转型之路和富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经验,都非常值得武汉学习借鉴。

光谷和硅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知名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方向也大致吻合,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美国硅谷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科技园区,是投资家的梦想天堂,是创新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和逐梦之地。硅谷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发展风险投资、促进科技与资本有效结合等方面,为世界高科技园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是光谷学习的标杆。

目前,武汉正处于转型跨越的发展阶段,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就是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长远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我们需要可以学习的标杆,让我们少走弯路的标杆。芝加哥、硅谷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最佳选择。

积极推动光谷与硅谷、武汉与芝加哥“双谷”“双城”交流合作,与世界大师结伴而行,将加速我们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

《大武汉》:据预测,到2016年,在汉的外籍人员数量将超过5万人,相当于每200个武汉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外。外国人数量的增加,对一个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唐市长:人是最鲜活的城市元素,也是最珍贵的城市资源。大量外籍人士来到武汉,带来的不仅仅是常住人口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武汉带来了开放度和国际性的提升,带来了国际规则与时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一,外籍人士的增加,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风向标”。外籍人士的多少是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至少拥有50万常住外籍人口,才称得上是国际化城市。目前,在汉常住的外籍人士达到1.1万名。我们将营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环境和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来汉居住创业,不断提升武汉的国际化水平。

第二,外籍人士的增加,是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改革开放之初,德国专家格里希来汉担任中国国企首位 “洋厂长”,开启了武汉国有企业改革的先河。来汉的外籍人士,不少来自发达国家,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投入,而且带来了卓越的管理经验和前沿的发展理念,为武汉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三,外籍人士的增加,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催化剂”。一个人就是一个文化载体。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语言的外籍人士,承载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大量外籍人士来汉居留,可以将多元的文化元素、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带到武汉,与汉派文化相互融合、和谐共生,营造国际性的文化氛围。

第四,外籍人士的增加,是国际交流合作的“友谊桥”。外籍人士是深化交往、增进友谊的友好使者。更多的外籍人士往来于武汉和世界其他城市之间,可以更多地为武汉开展对外合作牵线搭桥,更多地把武汉声音、武汉画面、武汉资讯传播出去,为世界了解武汉、武汉走向世界搭起一座永不消失的“友谊之桥”。

大武汉素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我们将敞开怀抱,欢迎更多的外籍人士来汉学习、工作、创业、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武汉,成为地地道道的“新武汉人”。

《大武汉》:沌口有条法国街,而光谷步行街也以欧洲风情为特色,分别为一期的美式现代风情街、二期的西班牙风情街、三期的意大利风情街。武汉建设这样一些具有国际风情的特色商业街,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唐市长: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大国的中心城市,必然是一座开放现代的国际化都市。而一个城市国际化元素的多少和外国人在这里生活居住的便利度,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我们之所以要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异域风情的,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丰富我们城市的国际化元素,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居品质。同时,沌口、光谷是在汉外国人居住较密集的区域,建设国际风情街,也可以让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更加愉快,找到“家”的感觉,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武汉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大武汉》:自法国在汉设立领事馆以来,美国、韩国相继在汉设立了领事馆。据悉,英国今年也有可能在汉设立领事馆。这是否代表着武汉将要成长为一个口岸城市?武汉的国际直航航线是否会进一步增加?

唐市长:对一个大城市来说,国际化是城市发展的抱负,也是城市更为成熟的标志。自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武汉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武汉的对外开放步伐就一直没有停歇,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城市。

近代史上的武汉,是中国内陆重要的通商口岸,是外国政府设立领事馆的必选之地,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城市。自19世纪60年代初开埠通商到新中国成立前,武汉曾拥有英、美、俄、法、日、德、意、比8个总领事馆和12家领事馆或代办领事机构。20世纪前后,武汉的对外贸易总额一直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驾乎津门,直逼沪上”。与繁荣的对外贸易配套发展的驻汉洋行曾达250家、华商70多家、报关行130多家。武汉还是全国四个国际互换汇票的互换局之一。在汉创办的《商务报》“采访沿江沿海各口岸,并译各洋报所载商务、兼评西书之有关商务”,及时评价西方流行经济理论,帮助国人了解国际商贸规则,促使中国市场靠拢国际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向内陆地区的深入推进,外国领事馆的设立,不再是沿海、沿边大城市的专利,选择的视野开始面向整个中国,面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武汉因其特殊的区位条件、迅猛发展的经济、开放的胸襟等各种因素,再次成为外国政府在中国城市设立领事馆的必选之地。

今年,我们在增强城市开放功能、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方面,重点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规划建设领事馆区,吸引更多国家在武汉设立领事馆。外国领事馆多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武汉是中部地区拥有外国领事馆最多的城市。

二是密集开通国际航线,打造内陆国际门户机场。今年以来,我们开通了武汉至巴黎、新加坡、大阪、静冈、高雄、澎湖、花莲7条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武汉—巴黎国际直达航线是中部地区首条洲际航线。目前,武汉国际直达航线有17条。下半年,我们将开通武汉至中东迪拜及欧洲卢森堡的全货机航线,力争全货机航线覆盖整个中东和欧洲地区。同时,还要争取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

目前,我们正推进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和第二跑道规划建设,推进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内陆国际门户机场,把武汉建设成为内陆地区的开放前沿,成为中部地区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部地区的主要门户城市。

《大武汉》:目前,在汉的老外主要是留学生。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相比,武汉需要增进哪些国际化元素,着重从哪些领域提升国际化程度?

唐市长:如你所言,在汉常住的外国人中,50%是留学生,这一方面说明武汉高等教育发达,国际教育文化交往交流紧密;另一方面,也说明武汉的开放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相比,我们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真正“把武汉推向世界、把世界带进武汉”。

一是树立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拓宽国际视野、树立世界眼光,把国际化理念和要求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将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的胆识和气魄,全面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

二是构建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城市的国际化,首先是经济的外向化、产业的高端化。我们将全面对接国际产业,招大商、引大资,打造全国重要的外商投资密集区,形成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世界500强企业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世界500强企业越多,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越国际化。截至目前,已有8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武汉。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力度,同时支持鼓励本土优势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真正融入到国际经济产业链条中。

三是建设国际化的交通体系。增开武汉至欧美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开辟国际货运航线,发展江海直达运输,争取开通武汉至欧洲铁路联运线,拓宽武汉通往世界的海陆空通道。

四是建设国际化的科教名城。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因其大学闻名而为世人所晓。武汉高校众多,特别是拥有武大、华中科大等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等院校,既是武汉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武汉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进一步支持武大、华中科大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挥这些世界知名高校的作用,加强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同时,擦亮和利用好武汉·中国光谷这个品牌,以硅谷为标杆,加强与美国硅谷等世界知名高科技园区的合作,打造与硅谷齐名的“世界光谷”。

五是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大型国际会议、会展、论坛和文化体育赛事,是重要的对外交流平台,也是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这个月,世界羽毛球顶级赛事汤姆斯杯、尤伯杯在武汉开赛。过去,武汉也成功举办过女足世界杯赛事、男篮亚锦赛、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渡江节、国际赛马节、世界妇女大会、世界湖泊大会、国际规划师大会、华创会、中德同行、中国武汉·俄罗斯年、武汉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国际性体育赛事、会议会展、论坛和活动。这些对提升武汉的世界知名度、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还将争取承办更多的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性会展、会议和文化体育盛会。

六是培育国际化的人文环境。语言仍然是武汉这座城市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基于此,前不久我们推出了《Changjiang Weekly》外文报刊、英文版政府门户网站,今后我们还将推出法文版、日文版的政府门户网站。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全面更新旅游和交通地图、道路标识、酒店、商场、医院、旅游场所等领域的中英文标识。我们还要建设一批国际学校、医院等,为在汉外国人提供更优质服务。

最后我要说的是,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国际化。一座城市,无论有多大的经济总量,有多宏伟的地标建筑,如果没有人的国际化,国际化城市就是“镜花水月”。我们将通过推进市民素质的国际化,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

《大武汉》:有人担心,国际化会造成“千城一面”。您觉得武汉应当如何把握国际化与城市个性相协调的分寸?

唐市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国际化城市,具备一定的国际性特征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地域特征、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应当体现出自身的个性特质,这也是城市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与“魂”。事实证明,一座缺乏自身特色的城市,难以自立于国际城市之林;一座城市越能彰显个性特色,就越能赢得广泛的尊重,越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武汉要建成国际化城市,就必须在城市的国际特征与自身特色有机融合上下功夫,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努力形成城市特有的经济发展特色,传承亘古厚重、绵远悠长的人文历史,彰显三镇三城、山水相间的自然魅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为国际化增添一些产业特色、人文暖色、地域本色和精神亮色,努力打造具有武汉特点、荆楚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大都市。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国际化武汉
聚焦港口国际化
走进湖州 感受“最美中国”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缅甸联邦政府将整顿外籍人士未经允许租赁土地种植水果的问题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