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2012-04-29邹为

金融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邹为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都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在开展国际化资本与创新金融服务的过程中本土商业银行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开创新的金融业务、积极拓展海外版图。但是当前国内外金融投资环境纷繁复杂,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降低各类风险、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实力是我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在信用评估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金融环境提出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管理优化

一、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上看,存贷利差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中,利息收入占到了61.22%。因此,信贷风险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虽然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不断下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数额仍然较高。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仍然有5 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障碍,同时也成为国际金融投资者们的目标,他们都希望通过收购这笔巨额不良资产来迅速扩大在中国的资本。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这些不良贷款的处置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来实现的,而且不良贷款率仍然比国际银行业要高出不少。随着中国加入 WTO,《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正式发布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国内各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其他大型银行的挑战,在这两种内外形势的共同影响之下,中国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管理所提出的要求必然会更高。而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更加需要在理念、技术、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与完善。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彻底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信用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就必不可少。能够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本章从银行外部因素来分析,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经济体制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在计划经济下,银行没有放贷的自主权,只能按照国家计划指令发放贷款,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即使出现坏账也不会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因此银行改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动力不强。虽然目前已经转制,但政府干预的影响仍然存在,银行仍然要承担国有企业改革重任,对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进行救助,导致银行面临潜在的风险。

2.2市场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都不完善,商业银行是企业获取贷款资金的主要途径。同时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银行资本远远大于证券市场,使得信贷风险过于集中,为信用风险的分散与化解带来了困难。与此同时,为了抢占市场,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不少商业银行主动降低信贷审批标准,忽略了对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

2.3法律法规因素

银行在企业违约之后,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实现债务的清收,是降低损失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从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来看,保护债权人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破坏信用关系的一方有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且法律执行生效的能力也存在很大问题,造成债务人拒不执行法院裁决,无法保障债权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缺乏相应约束,不可避免的给银行增加了信用风险。

2.4外部监管因素

我国的银行监管部门一直侧重于对商业银行经营合规性的监督管理,而对于风险管理的监督控制并不够。监管当局主要还是以事后监管为主,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性,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风险、信贷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等情况不能迅速作出反应。而且目前监管部门的监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金融业务上,对以金融创新为主的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力度薄弱,从而导致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形成不容乐观的局面。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前面一章提到了影响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外部因素,而就银行自身而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3.1风险评估的量化工具落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风险评估的量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风险管理进行定量分析。而我国的量化管理却相对落后,主要停留在资产负债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在具体操作上还停留在依靠客户经理的个人能力阶段。这就会由于个人的能力差异,操作失误等一系列原因,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和汇率制度没有完全市场化,量化管理的基础没有得到有效地建立,而且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知识技能也没有在国内很好的研究与推广,相应的量化工具与模型还很缺乏。

3.2不能适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

伴随着新资本协议的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也有新的要求。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提出了模型化计量信用风险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建立模型计量信用风险,提高资本对信用风险的敏感性。而我国银行普遍采用的信用风险贷款度量分析方法本质上还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其只考虑了债务人基本的财务状况,给出一个表示风险情况的数值区间,而没有考虑到债务人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风险暴露等因素,因此无法量化信用风险的大小,也无法进行量化管理的模型化创建。

3.3缺乏信用风险评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我国信用风险评估缺乏相关的数据与资料,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由于我国银行电子化管理的起步较晚,对这方面的记录有限。其次,就是我国的证券金融业还很不发达,缺乏详细的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库,因此,在进行信用风险评级和信用风险评估的时候往往缺乏足够的、准确的、及时的数据而无法做到客观准确。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财务数据掌握在各个商业银行内部,因此有限的数据也很难实现沟通和共享。

3.4 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强、多学科相互交织,处理相对复杂的管理科学。它需要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高等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转轨不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相关教育教学滞后,人才体系和梯队没有建立完善,在单位内部相关的风险管理培训也没有得到普遍开展,从而整体实力偏弱。

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途径

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是持续稳健发展的源动力,如何更好的降低运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时刻关乎的事情。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样问题,本文认为重点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优化。

4.1量化评估指标,建立信用风险评级机构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控制缺乏一套统一的量化评估指标,由于风险评估量化模型化是未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趋势,因此建立一套可以分析计算的评估指标尤为重要。目前的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研究完善内部评级体系,从早先的专家法、到后来的Z评分、CM模型、KMV模型以及Logit回归模型,虽然都有不少研究,但真正应用于商业银行的少之又少,而且内部评级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构建,相同的信用风险隐患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普适的基本指标模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进行统一的评估。不仅如此,在外部环境合适的时候,还应该积极推进建立独立的权威中介评级机构,由其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及业务经营进行信用评估。目前发达国家都有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其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完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可靠数据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对信息风险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现代信息风险量化模型也是依赖大量信用风险数据而开发应用的。因此,信用数据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自己的信用数据库,但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信用数据缺乏标准,行业内也缺少协调与合作,各行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为了实现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共享及银行间信息的顺利传输,需要遵循一套标准化原则。通过标准化的处理,实现共享与交换,解决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在数据积累方面不足的难题,同时也为中小商业银行解决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的问题。

4.3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转移化解信用风险

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下,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其中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尤为迅猛,信用衍生品产品正逐步成为国际先进银行转移、化解信用风险的主要手段,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首先,商业银行经常面临着信用风险集中与投资分散化要求相矛盾的难题。而信用衍生工具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在不影响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转嫁出去,这使得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变得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其次,信用衍生品市场有利于信用风险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信用衍生品交易价格实质上是在既定的信息披露条件下投资者对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的直接定价。当信用衍生品市场逐渐完善后,信用风险的定价会更加趋于透明与准确,形成一个市场化价格。这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交易机制、法律制度保障、监管问题等都制约着信用衍生品的发展。只有建立合理的交易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制度、适度监管,才能进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起到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管杜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00—102

[2] 柳斌. 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浙江金融.2009.09;10—12

[3] 张伟.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华章.2011.23;1—3

[4] 吕运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管理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11.05;3—5

[5] 万锦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04;45—48

[6] 曾筝.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计算机仿真.2011.05;90—92

[7] Peter Grundle.Importance sampling for intergrated market credit portfolio model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4,2008

[8] Stefan M. From default probabilities to credit spread : credit cisk modles do explain market prices[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76,2006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信用商业银行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