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中东欧的未来

2012-04-29李前

进出口经理人 2012年10期
关键词:贸易额中东欧经贸

李前

在国际经济复苏基础薄弱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却快速升温。继2011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中东欧16国经贸论坛之后,2012年4月,第二届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在波兰华沙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提出了促进双边合作的12项举措,同时宣布中国决定设立100亿美元的专项信贷额度。这些举措为中国企业走向中东欧市场注入了动力。

中东欧是个“新”市场,一方面中东欧市场是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东欧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进入该市场的经验并不多。记者9月7日从中华经济发展协会主办的中东欧经贸及投资研讨会上了解到,双边贸易额和投资快速增长,中东欧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地区。

贸易飘红,投资活跃

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受到欧美的封锁和打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频繁。可以说,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经济恢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边经贸关系有过波动,但是总体来说是顺利的。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国家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

中华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楼颂森在中东欧经贸及投资研讨会上介绍,2001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为43亿美元,到2011年达到了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7.6%。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双方贸易逆势而上,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30%。

另据商务部欧洲司陈明处长介绍,该司负责与13个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同中东欧13个国家贸易额达到489亿美元,其中出口365亿美元,进口124亿美元,相应分别增长18.8%、13.6%、37.3%。进口势头强劲,远远超过出口。2012年1~7月,中国与13个国家双边贸易额达到372亿,仅增长0.5%。这主要因为出口下降明显,下降4.3%。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首次出现下降,但是1~7月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保持了14.8%的增长速度。从2011年数据来看,中东欧13国中,与中国贸易额最大的是波兰,达130亿美元,其次是捷克100亿美元、匈牙利93亿美元、斯洛伐克60亿美元、罗马尼亚44亿美元。这5个国家贸易额占中东欧国家与中国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达到80%~85%。

与此同时,双方投资日趋活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已涵盖化工、机械、家电、电信、汽车和新能源等行业,并向农业、金融、科技等领域扩展,发展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超过30亿美元,包括餐饮、化工、机械、彩电、自行车、医药、木材加工、纺织、农业等领域。具体来看,在波兰,2004年TCL集团在当地投资4730万美元建电视机厂;苏州胜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290万美元设立了电子生产厂;2012年1月广西柳工收购了波兰1个钢铁厂的工程机械业务,涉及金额6000万美元。

除此之外,据罗马尼亚统计,中国在罗马尼亚投资超过4亿美元,主要有中烟国际欧洲公司卷烟生产厂,3000万美元;宁夏东辉公司设立了自行车生产厂,1000万美元。2011年初,烟台万华以12.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匈牙利博苏化工公司,这不仅在中东欧是最大的收购项目,在欧洲也是最大的收购项目。在捷克,长虹集团投资1亿美元建立了生产厂,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设立了罐头厂,涉及1000万美元。长城汽车在保加利亚组建了组装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东欧地区,中兴通信和华为基本上在每个国家都建立了公司或代表处,在市场开拓方面成绩显著。

经验不足,困难重重

尽管双边贸易和投资意愿强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缺乏了解。目前来说,中国企业缺少开拓中东欧市场的经验。中东欧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是比较新的市场,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进入相对陌生的市场,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

中东欧市场竞争环境比较复杂。对此,陈明介绍说,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方面有严格细致的法律规定,而且标书通常使用当地的文字,这对中国企业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准备招标文件带来一些影响。此外,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被欧洲发达国家垄断,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进入该市场往往设置障碍。

而中国企业对欧洲,特别是欧盟的竞争性、复杂性缺少全面的认识,对欧洲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等运作模式不太熟悉,对当地的语言文化、市场制度标准和法律制度不适应,缺乏跨国公司应有的视野和社会责任,融入意识不强。

值得中国企业注意的是,中东欧市场准入和技术准入比较困难。记者从中东欧经贸及投资研讨会上了解到,企业资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必须符合当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而中企人员取得相应的资质需要通过当地的相关考试,难度比较大。中国企业建筑机械和建筑材料进入当地市场必须要通过欧盟的CE认证,或者当地的认证,程序比较复杂,费用偏高。

另外,中东欧国家工程招标程序复杂,耗时较长。同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方管理人员与当地业主及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相应增加了工程成本。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除了对当地市场不熟悉产生的困难,目前中东欧国家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据统计,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2009年欧盟国家中仅有波兰实现了正增长。然而,也得益于这样的经济背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始将视野投向欧美以外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中东欧国家近来频频到中国召开推介会,吸引中国企业去当地投资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要看到中东欧总体经济形势不好的现状,也要放宽视野,积极寻找中东欧市场机会。

事实上,尽管中国与中东欧之间贸易额增长迅速,但是放在整个欧洲贸易量中并不突出。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672.1亿美元,这样算来,中东欧16国与中国贸易额(529亿美元)仅占其9.3%,不及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额(562亿美元)。由此可见,双边贸易空间有待进一步打开。

据悉,中东欧国家农业发展条件好,工业基础普遍比较雄厚,主要优势产业包括农业、葡萄酒加工、木材加工、乳制品和食品加工、服装纺织业、制鞋业、皮革加工、采矿、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精密光学仪器、制药和生物制剂、通信技术等。

与西欧相比,中东欧国家相对比较落后。近年来,中东欧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迎来了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主要涉及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地铁、输气管道、光缆传输等领域,还有市政建设,包括排水建设、酒店建设等。”陈明说。而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东欧建设大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

4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带来了政策上的好处。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提出的12项举措中,包括设立总额100亿美元的专项贷款,其中配备一定比例的优惠性质贷款,重点用于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中东欧16国可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提出项目申请;中方将向中东欧地区国家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推动中国企业在未来5年同各国合建1个经济技术园区;与中东欧16国积极探讨货币互换、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以及互设银行等内容。

近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成立,同时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也正式启动。在双方的努力下,“力争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至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不是梦。

猜你喜欢

贸易额中东欧经贸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经贸促进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
2010年中东欧国家选举述评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