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味小吃:也是城市的招牌

2012-04-29江冰

广州文艺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七里香高雄夜市

江冰

今夏赴台湾,空中管制在香港机场晚点四小时,加上一小时二十分飞行,五个小时的时间段,我吃了三餐饭,没有多少胃口了。但深夜飞抵高雄,依然抵不住美食的诱惑,车一停,就到了六合夜市的小街。已近午夜,却少有摊位打烊,灯火照耀,人来人往,满眼美食,目不暇接,直接掉落吃喝陷阱。

台湾高雄六合夜市有两绝:一是木瓜牛奶,二是七里香。正是天枰台风肆虐,小雨不断,走到街尽头,木瓜牛奶摊位生意红火。50元台币一杯,排队付钱,排队领取,当场木瓜打汁,兑进鲜奶,木瓜清香与牛奶鲜醇整合,十分爽口。木瓜牛奶摊位不凡之处,就是招牌上的众多名人签名,一下子有了文化名胜的范儿,即刻与周围的小摊拉出了档次。仔细看看有熟悉的连战和马英九的签名,还有他们与档主的合影,因为签字太多,我看到女档主还与同伴轻声商量,擦去一个类似“90后”网络风格的签名,恐怕是为了留下更多空间期待名人吧。说了木瓜牛奶与名人,再说七里香与食材——导游叶小胖卖了一个关子,说一位游客自从在高雄吃了七里香,就上了瘾,逢夜市必找七里香,不但满口香,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香,口感异常,食材异常。我颇觉冒险地尝了一枚,五十元一串,一串四枚,不便宜啊。黑乎乎如大枣般一颗,烤得焦嫩,第一咬异香满嘴,品尝烧烤香料;第二咬香料味道与其食材本身鲜嫩的汇合;第三咬才慢慢辨析出此物不同寻常处:有一种食材自身独特味道上升浮现与香料香味混合一体,你舌尖在牙齿间琢磨体味,你味觉在感性理性间徘徊,我知道我就吃这一枚,因为它是鸡屁股。

广州与台湾气候接近,版图不远,所以生活气息倍感熟悉亲切。赴台旅行,首先抓人的往往不是风景,而是台湾小吃——鲜活、可口、用材因地制宜、烹调即烧即食,且每座城市都有,各具其美。细细回想,高雄六合夜市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首次相遇,二是地方色彩浓郁,不输台北,也许还有台南本身就更具地方性的缘故吧。在六合夜市,我知道自己的孤陋寡闻,知道了天下无奇不有,也知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要害——书是他人写的,物是自己看的,百闻岂可代替一见,梨子需要亲口尝尝。书生致命处就是以为学富五车,其实就缺亲身体验。你看那成块的乌鱼籽、细长条状的猪骨髓——台湾人取南方各处食材之精华,蔚为小吃大观,里面有文化、有历史、有人情世故——国人重吃,天下闻名,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恰好切中此脉:故乡在心中常常就是小吃和人情的牵挂。由此感悟,一座城市,风味小吃也是城市的招牌。最近读报,有专题议论如何营造美食街和美食城来承载“食在广州”的美名,其中“原生态”美食街很抓我眼球。台湾小吃极为发达,其中经验可以学习。

此期专栏研究生邬岚的采访也是涉及到吃,广州的吃,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吃。当年中山大学的学生傅平国历数大学四年“吃”之变化,如何每况愈下,“饿在广州”。这篇“口述实录”内容结实,现场感强,语气效果明显,透着一分真实,一份真情,读到结尾,今年已经八十高龄的中大校友傅平国的祝福尤显平实感人:“我深深地祝愿我的母校中山大学的学子们永远不再遭受饥饿的袭击,永远惬意地享受着广州的美食,体味着广州饮食文化的精微之处。”如此私人叙事,当是大历史的有效补充,广州的历史活在每一个过来人的记忆中啊! 第二篇的作者田崇方,恰好也是中山大学的学生,一位“90后”的理工男。此文难得有几分古典功底,文言文的叙述,与“90后”少男的青春豪迈,构成一种阅读效果的反差,读之有趣,生气盎然。你看不同年代的学子,就有截然不同的风貌,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但时过境迁,人事皆非。“岭南那爽利的雨,是自由、自然和自在的精神之水,洗礼了我。”——你看他大雨中,飞驰而过的勃勃生气——就不难感受今天“80后”、“90后”的幸福与豪气,当然,这种幸福与豪气,是要依赖充足的食物为基础的。“食物使你热爱生命,口味使你怀念祖国”。我在国外旅行时,在日记中屡屡写下这样的感受。我欣赏少年的英姿,也羡慕他们豪迈,并借刊物告知傅平国教授:你的校友,今天不缺吃,他们很幸福。

飞驰而过,一如我们的时代,值得珍惜的时代啊!

猜你喜欢

七里香高雄夜市
七里香(外一篇)
大观楼夜市掠影
七里香
高雄焦宅
“网红”夜市
高雄快轮直航大陆送年货
老天津卫的璀璨夜市
高雄食饮见闻
活动在高雄举行
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