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觉自主探究学习
2012-04-29张小华
张小华
编者按: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倡导的“以学定教”理念,需要我们对学情有更为真实的把握,对教学目标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如何基于教学把握学情,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势利导,创新性地实施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关注、课课关注的课题。本期本刊推出几篇一线教师的文章,他们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实际出发,基于学情创新教学及教学评价,希望能对我们的一线教学有些启发。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选入高中教材已经多年,但是说实话,学生对阅读、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不大。在给新一届的学生上这篇小说时,我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学生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文章中的故事距离当今时代久远,没有阅读兴趣。我的思考:许多历史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比抗战还久远,为何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第二,文章内容虚假,且人物对话中“口水话多”,太过“矫情”,没有共鸣。我的思考:当今环境下,学生为什么会去“鄙视”一些崇高的东西?学生分角色阅读时频频出现的“笑场”让我感到匪夷所思,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走进那段历史,没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主旨不明,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我的思考:在高考指挥棒的打压下,学生的阅读都比较功利,读一篇文章,不是感受文章的“美”,而是非要迅速、直接得到一个答案。
为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一上课就把这样两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如果让你利用课余时间去自由阅读一篇小说,你会不会选择《荷花淀》?人教版教材为何要连续多年把这篇小说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学生感到老师这个问题问到了自己的“心坎”上,顿时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学生纷纷摇头,表达他们对这篇文章提不起阅读兴趣的态度。同时,针对第二个问题,他们也不假思索,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熟悉抗战那段历史;表达对抗日英雄的敬仰之情……
在这些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大而空的答案中,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好书的背后、好文章的背后都是价值,编者选它入课本,自有他的理由。请大家静心阅读,好好挖掘一下,这篇文章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请尝试着用一个字来概括你的阅读感受。
教室里一下子沉静下来,我知道学生开始了阅读。
(“美!”阅读完后,不少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什么美?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生:“画面美!”“景物描写美!”“人物心灵美!”“夫妻感情美!”“修辞美!”“语言美!”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让他们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美”从文章的情节(结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小说语言、内容思想等方面进行自由赏析,之后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学生一旦感到自己的阅读有了方向,所激发出来的“能量”真是不容我们小觑。学生的赏析,有例子,有分析,有理有据,我想要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回答出来了。
课堂进行到这里,自读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完成了,但我总感到这节课的“厚度”不够:这篇文章的最大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于是,我继续“挖坑”,想让学生主动“跳进去”,然后再领着他们从“坑”里爬出来。我便抛出一个问题:景物描写美、语言美的文章比比皆是,写抗日战争的作品也不计其数,对英雄进行歌颂的文章同学们也看过不少,高中教材为何单单选了这一篇反映抗战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我们可否再把这篇文章的思想价值进一步挖掘一下?
有了前边阅读的铺垫,再加上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比较明确,学生这次进入到了深度阅读状态……
生1:“文章写的是抗战时期的内容,但是基本上没有正面写到战争。”
生2:“谁说没写战争?只不过它没有一般战争那么惨烈。”
生3:“这是一篇诗体小说,作者把战争写得也很美。”
生4:“这场伏击战发生在清风、荷香的白洋淀中。”
生5:“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与其说是作者把战争写得美,不如说把战争中的人写得美。”
生6:“人美,美在心灵,美在觉悟……”
生7:“我忽然想起老师说过,小美不是美,大美也不是美,从小到大才是最美!”
生8:“对,这些妇女,面对丈夫要去参军,有过不舍,有过纠结,但最终深明大义,理智战胜了情感……”
生9:“她们不仅支持丈夫上前线,自己也投身到了战斗中,在战争中成长了起来。”
……
听着学生的议论,我感到“火候”到了,便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荷花淀》——战火硝烟中的人性美。我相信,学生现在读懂了这篇文章,更读懂了这篇文章背后的价值。
这节课,学生从思考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收入中学课本开始,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作品,挖掘作品价值,获得阅读的体验,彼此分享阅读收获……
的确,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背后都有着它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深藏在文字后面,有时候会被学生忽视,甚至会被教师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教”下,被动地、机械地学习,而教师也经常苦于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其实,学生身上蕴藏的能量是无限的,而阅读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进而领悟作品的魅力。读书与思考是同步的,对我们来说,阅读最大的收益,不是来自于获取了什么知识,而是通过和作品对话,从中感悟到真、善、美的力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获得自我品质的改善和提升,甚至它会让我们改变看社会、看人生的角度,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动力,最终油然而生一种无限的满足感。(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