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2012-04-29李士荣
李士荣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名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兴趣;自主;创新精神;实践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素养已经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名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公平的理念,教育的主体性、个体发展的理念等。那么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兴趣——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了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长存呢?
(1)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最佳成绩,从而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对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为每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每一个知识体系学习完后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及复习指导,学生因获得完整及条理的知识从而能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喜欢学习数学。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创新精神的源泉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学方法,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
三、实践——素质的升华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1.改革教材,融入实践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改革教材,将一些不符合或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改为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用皮尺、量角仪实际测量一些建筑物的数据,然后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2.改进作业,进行实践
学生学习新知以后,课后常有许多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解答这些问题其实类似于“应试”,因为题中的条件都是编者设定好了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有局限性、不灵活,更别谈创新了。我们可以大胆地改变练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新课后立即进行实践应用。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用比例知识使两杯(一大一小)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品尝验证。这些实践活动的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很好地实践新知,还能获得许多教材中未提及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科学的知识结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很高的价值。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同时,教师知识结构要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它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将学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总之,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才能使老师和学生在课改的前提下得到双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