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经济新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2-04-29宋湘琴
宋湘琴
【摘要】为了解决业界缺乏经济新闻人才的问题,一些新闻院系已经开始落脚于“经济新闻学”这门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实践等方面尝试改革。结合我国经济新闻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多元化就业现状,本文提出了提高经济新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高校新闻教育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新闻学人才需求教学改革
“经济新闻学”这门课程最能体现目前财经类院校经济新闻专业的特色。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架起新闻与经济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从新闻的视角看待经济领域的变化,培养学生能够按照新闻生产的内在规律报道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方面最新事实和情况。简言之,作为经济新闻专业核心课程的经济新闻学,其课程定位就是解决新闻与经济的融合问题。本文试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经济新闻学的课程教学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经济新闻人才的供需矛盾促使经济新闻学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专业经济新闻媒体的数量和综合类媒体的经济内容都呈扩张之势,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媒体工作者大幅增长。但是高质量的经济新闻供给仍然匮乏。《财经》杂志原主编胡舒立曾坦言:“中国经济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难以跟上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媒体迫切需要高水平的经济新闻报道人才,这个人员数量在整个媒体从业人员的占比并不高,但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培养时间较长。实践证明,学校的学位教育和媒体的职业培训是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必经过程。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5所财经、商贸类院校开设了新闻学专业,其中80%都明确以经济(财经)新闻为方向。”①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机构,高校已经培养的大量的将要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毕业生,但是媒体对学生的接纳程度很低,依旧呼喊人才缺乏。“中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曾在5年中只招收不到10名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其余95%均为金融、经济、法学等专业。”②高校经济新闻专业人才数量的高供给不能满足业界的低需求,社会对经济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质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较为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经济新闻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用经济的眼光看新闻,用新闻的方式表现经济变化,将经济与新闻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受众对经济新闻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人文学科属性奠定经济新闻学的教学理念
新闻学归根结底归属于人文学科。所谓人文学科,简言之,就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当前乃至以往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管理者、新闻实务界、包括一部分新闻学者,普遍看重新闻的社会管理功能,注重新闻传播的社会宣传、社会动员及社会控制,并以此要求于新闻教育,这在实质上把新闻学视为社会科学的范畴。”③当然,新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和新闻传播的社会管理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在经济新闻报道实践中尤为突出,但我们不能因此淡化或虚置新闻学的人文学科特性,漠视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一个人文素养缺失的新闻传播者,往往会在经济新闻报道中迷失方向,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
经济新闻学的教学理念自然也应当坚守人文学科本质,树立学生客观、公平、全面报道的使命感,引导学生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新闻放在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上,为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服务。
三、交叉学科特性决定经济新闻学的教学内容
我国目前的经济新闻教育在“新闻+经济”和“经济+新闻”之间徘徊,要么新闻占多一点,要么经济占多一点。新闻与经济之间究竟如何分配,是经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经济新闻学的讲授是在学生学习了经济学、金融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前提下展开的。因此,“在财经报道的课中,财经知识的出现应该是一个框架、一个体系,而不应该是对财经知识的系统深入阐述,否则其课程开设的价值会等同于经济学课程的重复设置”④。就经济新闻学这门课程来说,应明确定位于将经济与新闻有机融合,解决新闻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公众对经济新闻最典型批评的就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传媒行业极为缺乏即通晓经济知识又能熟练采写新闻报道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经济新闻报道应该紧密结合受众的信息需求。《中国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杜跃进曾提出财经新闻提供的有效信息分为三个层面:基本事实信息;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的解读;影响重大的独家深度报道。经济新闻学的教学内容应该锁定在如何将经济和新闻有机融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讲经济或新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经济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理论框架下重点讲授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大量的公开信息发现采访线索、确立采访思路,并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大量的面对面的采访,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使经济新闻变得有血有肉,达到增强传播效果的目的;讲授如何通过调查为中小投资人发现和发掘投资机会,如何通过调查区分信息的真伪,避免公众被虚假信息所欺骗,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讲授如何通过利用多种排列组合,用鲜明的对比分析数据,一目了然地揭示问题的实质;讲授如何对经济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变化进行分析解读评论等。
四、信息技术拓展经济新闻学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技术的革新之中。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环境。“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已经被一种传统学习模式所控制。指导者是全能的知识传者,他在一学期内尽量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更多学生。新媒介,特别是新特网和万维网已经使得这种传统模式过时了”⑤经济新闻学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生通常不能深刻理解当前的经济热点事件,自然就抓不到“新闻眼”,更不能做出高质量的新闻。
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向学生展示经济新闻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利用社交网络平台搭建的联系,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流,拓展学习路径和行为半径,分享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个经济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并利用互动平台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参与报道的全过程。
新的信息环境使教师的角色调整为学生研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也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这样,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五、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指引经济新闻学的课程实践
不可否认,国内新闻传媒类毕业生到媒体单位就业的比例逐渐降低,而经济新闻专业对口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媒体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工作的更多的是金融、财政、会计、工商管理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反而很少。据该专业方向的学生反映,经济新闻所涉及的财经知识内容庞杂、过于专业,大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消化吸收,学生普遍对财经知识一知半解。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情形下,经济新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显然难以实现,但是,经济新闻学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新闻报道的方法和技巧,它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解读经济决策的素质。这对学生未来从事与经济相关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针对我国的教育资源现状和学生的就业形势,本科毕业生具有强烈的就业需求。因而更具现实意义的目标是,经济新闻专业不仅为不同类型的媒体培养经济新闻记者和编辑,还可以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培养文秘、公关、内刊编排人才。这也正是为数众多的大中型企业需要的人才。
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给经济新闻学课程实践带来了新思路,这门交叉型课程实践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实践的内容既可以包括新闻专业方面的,如经济新闻采写,广播电视经济新闻节目内容制作,网络媒体经济新闻内容编排;还可以是非新闻方面的,如利用自身对事件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客观的表达素养总结企业内部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外部经济形势,创办企业内刊,构架企业网站内容等。学生在实践中可以逐渐明确未来的工作选择和人生目标。
目前,针对经济新闻报道人才极为短缺的现状,各高校已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经济新闻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等国际财经大报的经验,打造一个财经记者通常需要八年,而培养一个政治记者一般需要三年,培养社会新闻记者则只需要一年⑥。国内的经验是至少需要5-8年时间才能培养一个合格的财经记者或编辑。经济新闻报道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机构和媒体机构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只是一个起点。经济新闻学的教学目标是既要为媒体输送未来的新闻专业人才,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客观需求。只有因材施教,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才能使教育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①周立华,《经济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当代传播》,2010(6)
②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08
③秦志希、杨华,《论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
④张淑芳,《财经报道教学探索》,《今传媒》,2009(8)
⑤[美]John V Pavlik 著,张军芳译:《新闻业与新媒介》,新华出版社,2005:223
⑥祝兴平,《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中国记者》,2008(2)
(作者: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