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教师成长的嘉园

2012-04-29李浩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教研专业学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价值的论证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他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为探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自2009年9月开始对省级立项课题“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初步摸索总结出适合我校校情并能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基本路径。

路径之一:建设人文化校园,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满足教师渴望尊重与爱的需要

1.创设愿景文化,倡导尊重教育。学校的愿景文化包含着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办学宗旨和使命、师生发展的目标、学校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描述等。作为学校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和行为引领,它发挥着引领、激励和凝聚教师的作用。两年多来,我们秉承了“和谐、创新”的校风,“乐学、多思”的学风,“融通、精进”的教风,“每日必问”的校训和“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想,着力融铸学校高尚的精神文化,引领全校师生员工的主动发展。

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愿景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愿景规划,激发教师个人成长的内趋力,提升他们自主发展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制定与教师成长记录袋的逐步完善,教师们从机械的、重复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开始寻求改变,追求主动成长,对自己的教育职业生涯进行切合实际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并逐步向既定目标努力,多数教师已实现了自己的短期发展目标。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专业理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支持。我校将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宣言》、《面向社会的八项承诺》、《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校园内醒目位置放大张贴,每年都组织教师重温《宣言》的内容,每年所有学生都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捎回一张印着孩子所有任课老师的亲笔签名的承诺书,不断地将“三爱两精神”(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两精神:奉献精神、探索精神)的师德传统内化为教师的精神支柱和专业理想。我们还通过师德规范学习讨论、英模教师事迹报告观摩、优秀教师案例学习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

3.启动温馨工程,优化人际关系。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心灵的接触,感情的交流,可以进一步唤起彼此的尊重和了解,形成对现实的积极态度,从而增强凝聚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努力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启动了温馨工程。每位老师都能在他们生日时收到学校的祝福蛋糕、鲜花,老师的婚丧喜事学校都能及时地送上亲切的问候,平时加强与教师的交流,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以消除思想的隔阂,促进情感的融洽。我们还在三八、元旦、教师节等节日举办各种丰富的活动,增强相互的交流机会,不仅形成了团结、竞争、进取、活泼的团队作风,而且干部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真诚相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家都乐于在这样的团体中工作。

4.营造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校园干净整洁,美化绿化,各种文化专栏以及教学楼、实验楼内外充满人文气息的提示语等,这些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也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教师的心灵,不经意中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我们十分注重办公室文化的打造,每个办公室不但窗明几净,而且富有文化的内涵,“笑着做老师、蹲着看孩子、乐着对同事。”“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等等警言不时地提醒着老师们,校园醒目位置的《教师的风采》更是让每一个老师都享受着家长、孩子的尊重,感受着做一位教师的幸福。

营造人文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全体教师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积极为教师创造学历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思维活跃、个性独特的教师往往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也可能给管理者带来某些方面的麻烦,我们多以欣赏的眼光、赞许的态度来激励他们,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我们努力转变传统的封闭型、经验型、行政型、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各项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共谋学校的发展。

路径之二:建设阳光型校园,营造教师专业发展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满足教师渴求安全环境、希望自我实现的需要

1.坚持依法治校。我校认真执行新《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修订了《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常规考核实施办法》等治校规章,涵盖师德建设、教学常规、学生管理、人事考核、安全教育、校务公开等各个方面,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法制观念,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我们把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和收费行为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努力体现人文关怀,创建和谐校园。

2.坚持校务公开。教师需要公正,期望工作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因此,我校大到招生、招聘教师、教育收费、职称晋升、津贴分配、评优晋级,小到教师的年度考核、公开课选拔、平时的教学五认真考查等等,无不坚持公开制度,实施“阳光”操作,为老师们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校务公开已经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3.坚持民主管理。我们始终倡导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坚决杜绝一言堂,竭力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教师需要尊重,期望理解和认可,所以学校的发展规划、特色建设、课程改革、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职称评审办法等等,我们都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这样的管理,教师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进而也会内化为发展的动力。

4.坚持客观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呈阶段性的递进,常常有一些瓶颈期,我们注重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帮助他们走出瓶颈,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健康前行。在评价中我们本着真诚、客观的原则,对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剖析,并指明努力的方向,深受大家的欢迎。

路径之三:建设学习型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增添可持续的后劲,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1.让教研成为一种文化。在校本教研中研究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喜爱和欢迎的。要持续保护好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动力,并不断感受到校本研究带来的自我成长效益,需要对校本教研的制度、形成内容等进行不断地总结、改善和提升,使之形成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教研文化。我校不少中年教师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但缺少创新意识、研究意识。针对这样的实际,近两年来我们实施了“专家引领、课题引路”的校本教科研模式,通过举办沙龙、同课异构、课后茶座、专题讲座等老师们喜欢的方式进行研讨,内研与外训双轨并进,老师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消除了误区和盲点,提升了专业素质。

2.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提高教师素质有一个知识、技能内化的过程,而读书活动不失为一种最经济、最没有限制、最滋养人的自主学习的校本培训形式。我校在教师集中学习前,都会请一位老师进行好书的荐读,每周星期二也会辟出一段时间让大家在阅览室静静地阅读,每学期要求老师们精读一部教育专著。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习惯,对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促进专业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让反思成为一种方式。“经验+反思=教师成功”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普遍规律。我们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把教学反思既作为培训的重点,也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我们要求教师每课上完后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记录本上书面呈现出来;学生单元练习及期中、期末阶段性测试后都必须书面总结反思;公开课评议之前要由授课人先作详细的教学反思;教研组要不定期召开教学教研反思交流会,每人必谈,敢于自我解剖,互相启发。在这种深入实际的反思交流中,教师真实地享受着成长的快乐。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各学科教学反思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4.让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学校要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把团体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提供操作平台,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我们建立了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校内一批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学期都开展“合作小组教研展示课”活动,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体系、结构、地位、知识点要求,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情感要求特别是个性差异来设计一节课。合作小组的教师在广泛交流、深入研究后,确定一位教师出课,课后由另一位教师说课,其他几位教师评课。这样就改变了以往那种教研活动谁出课谁挨累、其他教师参与面不广、参与层次不高的局面,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同组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路径之四: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形式多样的平台,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物质需要

1.校园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近年来我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压缩非教学方面的开支,不断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在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的基础上,学校又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室室通网络。我校集团的校园网点击量超过300万,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优秀网站,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2.教学资源库——教师专业发展的蓄水池。从2009年开始,我们着手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老师们研究出的每一节成功的课例,设计的课件、教具、学具,发表、获奖的论文,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外出学习所看到的优秀课例、案例等等,都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蓄足了后劲。

3.BLOG平台——教师专业发展的T型台。信息时代的BLOG日志群是方便迅捷的网络交流平台。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许多教师在BLOG上申请了自己的页面,而最受关注的是教育教学,由于问题直接来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所以形象可感,问题一出来,马上就有回应,见仁见智,老师们的参与热情高,参与面广。BLOG在我校真正成了“争鸣的舞台,分享的平台”,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李浩,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盐渎实验学校,224005)

猜你喜欢

教研专业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