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与时俱进”精神

2012-04-29秦澎

科教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与时俱进生产力革命

秦澎

1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的精神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革命、批判、发展和开放的特征,①这是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先决条件,也是其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内在表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从其作用机理上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从外部环境中批判的吸收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先进理论,从而对本身的理论体系进行丰富、拓补和发展,与时代同步。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时代特征,以自身方法论和目标作为出发点,通过不断的自我检测、审视,在自我批判和修正中不断成长,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精神。

2 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精神的具体表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②科学社会主义中,与时俱进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发展过程的三个历史阶段:首先,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阶段。科学社会主义在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普遍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其次,是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阶段。列宁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解决当代问题和建构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模式中发展和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列宁主义”的实践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时期,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特点;第三,是从一国模式走向多国模式的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马克思方法论为工具,批判借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丰富和发展,并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成果,以层层递进、不断创新来适应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与时俱进” 的三个维度

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者的“与时俱进”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作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中最坚决、最革命的组成部分——共产党,将始终引领着革命前行的方向,并在斗争中使其先进性愈加得以彰显。共产党人保持与时俱进的优良作风,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力量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并能更好的以“三个有利于”为目标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可以迫近最先进生产力,了解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共产党人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肩负起发展生产力和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历史使命,才能促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一核心目标的达成;二是,“与时俱进”可以迫近时代,了解时代的所需。新时期,随着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时代性特征也日益显著。共产党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视域正在逐步得到拓展,在实践中以世界和未来的发展观不断审视自身发展过程,将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三是,“与时俱进”可以迫近人民,了解人民的所需。共产党人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服务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只有深入到人民当中,在生活和工作中了解人民真切所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把握时代脉搏,这将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2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与时俱进”(下转第109页)(上接第6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理论,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其真理的特性并不是指向教条主义,而是作为一种理论母体,在立于特定的国情、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与时俱进”,是赋予理论新活力的一种方式,它在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又置身于社会发展中,以对外部环境的批判吸收作为理论丰富的来源,并以自身方法论为起点对理论本身进行批判修正,从而使得理论本身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同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建立新中国,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立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的现阶段,第三代领导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以新的视角审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发展路径和存在的主要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新的使命。正是因为我们基于“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具体国情、具体时代的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无限生机,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3.3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中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在紧随时代步伐的不断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指导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得以显现。马克思主义最终理想是要达到共产主义,其中存在两个关键性因素:一是需要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无产阶级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主体因素,它是生产力得以存在和变化的可能。生产力发展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变革可以是暴力取得,也可能是通过和平的手段进行,它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程度,资本主义制度越完善就越有可能是通过和平手段进行社会主义变革,③而变革的最终目标都是走向共产主义。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社会背景与时代背景的客观存在性不容忽视,实践的过程应体现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即是“与时俱进”精神的彰显过程。马克思根据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至少要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的预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的思想,并最终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二战后,一系列经济落后国家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进一步证明了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思想的科学性。以上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客观现实出发,在修正和丰富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前行,反映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猜你喜欢

与时俱进生产力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