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让数学学习快乐起来
2012-04-29陆金利
陆金利
近年来,随着初中生源的减少,普高的扩招,使得中职学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已完全放弃学习数学。而作为基础课的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它学科的学习。而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喜欢数学,怎样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是每位中职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1 理论联系实际,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建筑物实际都是由数学中的点、线、面组合而成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中的美,引导学生从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中发现美。如著名的杨辉三角,它的结构完美、对称,既描述了知识的规律性,也启发了人们的联想,“为什么五角星能给人美观、大方、和谐、庄重的感觉呢?”跟学生解释是因为五角星中有十个黄金分割点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而美与兴趣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我们可以由欣赏数学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须为生活服务,把数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大增。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内容时,可联系到工厂生产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预测和统计分析的准确度等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会起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主动求知状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贵在自然贴切,能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情,自己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课堂的导入,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教学就有了动力,教学过程就有了活力,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创设课堂引入情境时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排列组合》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阿凡提的几个穷朋友在一饭馆吃饭,他们经常遭到老板的嘲笑和戏弄,于是阿凡提帮他们出了个主意。一天,阿凡提又来领他们吃饭,还把钱袋摇得叮当响。饭后阿凡提跟老板说:‘我们以后天天在你这里吃了,每天付饭钱太麻烦了,我们就一段时间结一次账吧,这样,等我们这十个人又按照今天的位置坐时,再结账,我们付双倍的钱。阿凡提是名人绝不赖账,又听说他付双倍的钱,老板满口答应。可许多天过去了,还不见他们付钱,同学们,你们算算看,老板什么时候会拿到饭钱?”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又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用古代趣味故事为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米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米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米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米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的米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米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米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我们能不能算一算,这(下转第17页)(上接第6页)个要求到底高不高?国王要拿出多少颗米粒?在这个古代小故事的引领下,同学们充满激情地进行了“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探索和学习,并解释了故事中的问题。
3 游戏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索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折纸、转盘、纸牌、掷骰子、摸球”等游戏,都能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如:在讲到指数与指数函数概念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张报纸逐次对折,你估计能折多少次?这时候同学们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猜测的数据基本上都是十次以上,此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结果,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勉强对折了九次,这时可以接着问“谁能解释这个原因呢?”同学们的种种解释都是不确切的。其实第九次折叠相当于将厚厚的一叠报纸(29 = 512张)对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再折下去就更难了。这种师生互动、游戏探究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很自然地引出要学习的指数与指数函数,通过折纸游戏同学们还发现指数变化时,幂会变化得更快。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探究,探究的成功又能促进兴趣的萌生,数学课堂生动而活跃,学生学习数学自然快乐起来了。
4 课堂上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之间才会相互尊重和理解。由于一个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其情感的影响,因此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愉快、喜悦的积极情感会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亲切,经常鼓励学生,表扬学困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有真诚、亲切的微笑、自信传神的眼目、热情自然的表情,自然协调的手势。其次,语言不仅要有激励性,还要有情感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是值得尊敬,值得信赖,值得亲近的人,他才会相信你,才能认真听讲你的课。另一方面,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理解帮助学生,做到宽严适度,爱严统一,有张有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数学来自然轻松快乐。
总之,充分挖掘数学的趣味性,让数学回归生活,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情感魅力,就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学生喜欢数学,快乐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