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012-04-29王明良王熊
王明良 王熊
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夯实基础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其基础知识的学习都是最根本的。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并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强调基本概念和动手实验的重要性,要纠正学生盲目攀比、追求高难度的心理,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适当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2.勤做演示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同时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有些演示实验所需器材简单,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不怕麻烦,多做一些随堂演示实验,用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准备简单的器材,随堂为学生演示,并可带动学生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试验一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容易接受知识点。
3.鼓励设计实验
课本上的实验一般都是给定实验仪器、方法和步骤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完全按课本上的实验要求来选择器材,选择方法进行实验甚至连步骤也不变。按这样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做实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及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益处的。但实验方案的千篇一律,特别在实验室学习阶段,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长期下去就会使部分学生养成一种惰性,动手不动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时,要鼓励学生不满足按照课本进行实验,勇于打破固有的实验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自行设计新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步骤,完成实验要求。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克服学生的思维惰性,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创新,针对同一个实验要求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在不同实验方法的对比中获得对理论知识的更深一步理解。比如,在电路的设计中,在学生按课本要求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给定学生另一组不同的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设计新的电路以达到实验要求,并让学生比较两种电路的优缺点。在这种创造性行为和对比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而且增强了实验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4.安排探究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由教师给出或学生自定探究课题,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独立地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并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地抽象,总结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1)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并具有应用创新能力和钻研精神。这种实验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跃地思考。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分析处理信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都知道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电流大小的改变而改变,但我们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它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气压等。教师可发给学生某种材料的非线性电阻,让学生测出其电阻值的影响因素。这样让学生在未知中去探索,无疑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的一次考察,也是对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考验。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
5.增加趣味实验
学习不仅可以在学校和课堂上进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这种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小实验,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选择实验仪器,运用物理规律实现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比如在讲授关于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选取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一个小潜艇,并在班级内部进行竞赛。这样便抓住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动手。
6.提高教师水平
实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不仅需要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实验水平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取整个光的海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典范,其实验水平应是较高的,从而激发学生提高实验技能。同时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耐心讲解实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手脑并用,努力使中学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