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健康策略曲径通幽
2012-04-29宗和
宗和
巴菲特在给大学生演讲时经常用一个比喻:假如我只能拥有一辆车,我要用上一辈子。“对待你的身心,应该和对待这辆车一模一样。你只有唯一的一颗心,唯一的一个身体,你得用上一辈子。但是如果你不好好照料自己的身心,过了40岁之后,你的身心就会成为破铜烂铁千疮百孔,就像一辆开了40年却没有好好保养的老爷车一样。”
对大学生来说,照料不好自己的身心面对的可能还只是40岁之后的“老爷车”,而对于大多数已届中年的企业高管们来说,这“唯一的心,唯一的身体”若不好好照料,随时都有可能“报废”。下面是给企业精英们的几个健康建议。
○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IriS在《工作生活平衡》的全球调查中,就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给出了11条建议: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使工作时间更具弹性,在非工作时间旅游或者度假,改变工作和工作环境,在非工作时间做运动,改善组织技巧,拒绝超负荷的工作,在非工作时间购物,用含高科技产品的解决方案,减少精神压力。
调查显示,在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工作时间更具弹性上,中外企业高层同比,中方比世界平均分别高出7%、10%,说明中国企业高层已经在调整自己,但在改善组织技巧、拒绝超负荷的工作上,中方比世界平均都低14%,需要改进。
○回归家庭
工作也许可以给你成就感,却给不了幸福感,家庭才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多花一些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每个星期留出几顿饭不安排任何工作日程和应酬,只和家人一同进餐。
○像开例会一样管理好自己的睡眠习惯
定时睡觉和起床,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休息时关闭手机,以免各种工作电话影响了你的睡眠。总之,像对待例会一样对待你的睡眠吧,工作是永远也忙不完的,人不是铁打的,不能像机器、像金钱一样永不眠。
○饮食清淡,锻炼坚持
企业家应酬多,且以中国的应酬文化特点,在应酬场合很难吃到清淡、简单的食物,这就需要企业家们在平常无应酬时注意多吃健康食物,尤其是男性,蔬菜和水果往往摄入不足,需要补充。
锻炼贵在坚持。据说邵逸夫每天都要练两个小时的太极拳,还经常散步和游泳;王石自从迷上登山之后,就告别了病痛;宗庆后喜欢打高尔夫球,黄鸣则时不时地出去踢一脚,明基(中国)总经理曾文祺喜欢一早起来去跑步。可见企业家圈子里还是有一些人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坚持锻炼的,不妨学学他们。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远离很多慢性病,所以超重或肥胖者要注意减肥,体重正常者也要“无则加勉”。关于减肥,科学研究表明,和单独限制饮食的减肥方法相比,增加体力活动与限制饮食相结合的减肥措施不良影响更少,优点更多。
单独控制饮食时虽可降低总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减少外,肌肉等去脂体质(FFM)也会丢失,静息代谢率(RMR)也可能降低,使机体的基础能量需要减少,即可在低水平上建立新的能量平衡,使机体储存脂肪的消耗也较少,因此,单纯限制饮食使体重下降达到一定水平后,体重下降的速度就会减慢或不再下降。如果要使体重维持在已降低的较低水平或使体重进一步降低,就要摄入能量更低的膳食,而极低能量膳食中的营养素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对健康有损害。而且,体重的频繁波动也对健康产生危害。
相比之下,在维持能量负平衡的条件下,体力活动或运动能维持RMR不降低或降低较少,能消耗更多体脂,并多保留FFM,因此适当控制饮食加体力活动的减肥方法更有利于长期保持减重后体重不反弹。
○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后充分重视
通常,人们若在体检时发现较大的疾病,一般都会重视起来,及时治疗,但若只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却往往不以为意,或者以为忙过这一段时间再来调整也不迟,便一拖再拖,殊不知这“三高”是厉害的慢性毒药,虽然暂时没有什么症状,也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一旦爆发,却是致残甚至致命的。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造成多种并发症,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发现“三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并监测血压、血糖、血脂。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企业家要做企业管理的大师,也要做情绪管理的大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长期处在极端情绪之中,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遇到失败或不顺心时,不妨设法转移或宣泄不良情绪。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术和艺术,如音乐调节法、书法调节法、绘画调节法、运动调节法、旅游调节法、放松技术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传统的调节方法,近来又被西方学者所发现和推崇。
出现心理危机后,可以向家人、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千万不要独自“硬扛”。对于企业家来说,家亦是原始力量出发的地方,与父母、妻儿、亲友的交流,可以获得强大的力量,击败独孤与痛苦,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必要时,向心理医生求助。在国外,很多企业家都有两种朋友:一种是律师,帮助其提供法律咨询;一种是心理专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80%的美国人会不定期去咨询心理医生,而在国内,很多企业家都不习惯接受心理咨询,这种思维要突破。